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線9個月被稱為“社群版天貓”,貝店要在年內打造成為獨角獸

2018年, 創投圈依舊在尋找風口。 各個企業在新零售上的佈局進一步升級, 伴隨著技術與資料力量的驅動、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 國內零售行業走到了變革的時刻, 到底誰能把握住下一個風口?

4月19日, 億歐主辦的“新智能·新場景GIIS 2018零售創新峰會”在京開幕, 探討了新智慧新場景下的零售業變革之路, 貝店總經理顧榮受邀出席, 發表了自己對社群以及社交電商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社群組成的方式只有兩種:興趣和共性

社群具有網路結構, 由興趣、共性聚合, 自然裂變為社群, 天然具備為電商捲入更多資源的特徵。

社群還有著強大的自生長性, 當一個社群慢慢擴大, 本身對資源的訴求會慢慢多元化, 也會帶來更加細化的社群變化。

草原式社群VS森林式社群

社群電商進入了2.0時代, 從散狀模型向網狀模型發展, 具體可分為2種模式:草原式社群電商模式以及森林式社群電商模式。

在草原式模型中, 所有圍繞我的關係建立的群體都是我社群的擴散, 而且能夠形成人人都能平衡, 人人都是中心化, 人人都是去中心化的業態。

森林式模型中, 處於關鍵節點上的人, 可以建立自己的社群和IP, 比如網紅。

在演講中, 顧榮提到:今年的目標是要把貝店打造成為行業獨角獸。 貝店為何會有如此底氣?歸根結底是它上線以來所取得的種種成績。

作為森林式社群電商模式的代表, 貝店在上線不到4個月的時候, 雙11當天訂單量便破百萬, 今年3月更是實現了月活超133%的增長, 被業內稱為“社群版天貓”。

以下為顧榮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 我叫顧榮, 來自貝店, 貝店是在貝貝集團體系之下, 圍繞社群電商做的獨立業務,

現在社群電商是中國目前發展最快、最新的風口, 從資料方面來看, 貝店應該是在目前社群電商裡面發展最快的應用, 所以我們希望能把貝店上線以來九個多月的思考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談一談在社群電商的理解上, 我們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講一下對社群的理解。 我們看到所有的人, 每個人都會在一個獨立的社群當中。 社群組成的維度和方式, 也是隨著人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變化的。 最早的社群是什麼?其實是在遠古部落, 為了生存形成社群, 因為聚集的人群才能夠生存下來。 當時社群建立的方式很簡單, 就是以血親的方式進行維護。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 生存已經不再是整個人類在發展當中的必要需求。

我們現在看到, 隨著人需求的不斷提升, 社群也在演變。 現在社群組成方式只有兩個, 一個是興趣, 一個是共性。 比如說像互聯網的發展到來, 會組建線上小組, 也會衍生出線下很多的社群, 這些都是以興趣和共性, 自然變成整個的獨立社群。

第二個特徵是每個社群都有獨立的自生長性。 當一個社群慢慢擴大, 本身對資源的訴求會慢慢多元化, 也會帶來更加細化的社群變化。

舉個例子, 在電影的這個社群當中, 一開始國內的電影社群是比較明顯的群體,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以及整個社群的發展, 在電影社群裡面也會演變出獨特的社群。 比如說會有懸疑片的社群, 文藝片的社群, 以及整個人群的變化和需求的反覆運算,

我們的社群不斷地自生長, 而且這個小社群也會不斷地變化和壯大。

第三個特徵是, 社群是由人組成的, 人的特點在於能夠自己帶來資源, 每個人能拿出自己的資源, 例如一個人背後代表的資金、資產和資源, 這個資源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社群會有很大的明顯變化。 遠古的時候人帶來的資源是生產力, 現在的社會資源帶來的是整個的能力變化。 比如說像中國的大學是一個獨特社群, 由於當中人的不同, 帶來了整個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價值的變化。 這是我們看到社群很明顯的特徵, 第一個是基於興趣和共性的自成長, 第二個是強大的自成長能力, 第三個是被捲入更多資源的能力。

其次,我們看到互聯網在加速社群形態演變過程,在遠古時代很難找到電影社群,在互聯網產生之前,有句話說的比較好,交通基本靠走,溝通基本靠吼,在遠古時代很難做人員的聚集和相同興趣的聚集,所以當時的社群很大的特點在於非常共性的需求,沒辦法形成非常細化小的需求。

這個特點跟電商領域很相似,這個領域是什麼?例如大碼女裝,如果線上下某個地方開一個大碼女裝的店是很難運營的。但隨著互聯網的誕生,網上有很多大碼女裝的店,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人連接起來,從而產生越來越細分化的社群。

從地區來看,同一個地理位置上能產生相同共性的人相對較少,把所有的東西連在互聯網上,十三億的人的社群就會非常大,這是第二個階段的人聯網,也就是傳統的PC互聯網時代。

當我在PC互聯網把人聯到互聯網當中,會產生非常多的社群,包括會有很多差異性的QQ群,這是第二個階段,慢慢形成線上社群,它的很大特點在於共性的需求慢慢變得細化,而不是以前更多的是通用的需求。

第三個互聯網階段是萬物互聯。互聯網未來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所有的事物都能聯網,並且隨時隨地聯網。我們發現在移動互聯網誕生包括整個智慧硬體誕生之後帶來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以及非常多新的業態。正基於此,我們看到整個電商行業也在被社群的變化所影響。

在整個電商當中,它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散狀模型的階段,也就是說以微店為核心的散狀模型,其能力是在整個社群變化當中,賦予了企業和個人能夠在微信體系建立自己獨有的社群,但是這本質上還是一個中心化的社群,只能服務自己已有的這部分群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種基於社群原生的形態逐漸出現,由此進入了社群2.0時代,具體可分為兩個模型。

第一個是草原式的模型,每個人都是中心點,但每個人又都不是中心點。如果從我個人出發,所有圍繞我的關係建立的群體都是我社群的擴散,而且能夠形成人人都能平衡,人人都是中心化,人人都是去中心化的業態,我們稱之為草原型的社群,這個社群很大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在這個業態當中存在的價值都是相似的。

第二個形態就是最近在做的森林式的社群模型,這個在於我在社群當中是有差別的,有一類人他天然突出,他能夠去籠絡我們整個的人群。現在大家通常說他們就是網紅,是自己社群裡面的網紅,人和人其實是有差別的,差別最大的點在於有的人能夠建立自己的社群和IP,這就是草原型和森林式的模型變化,而貝店就是森林式模型的探索者,並且是發展最快的業態。

基於對社群的洞察,貝貝集團在思考什麼?我們剛才說整個社群的理解,第一個就是基於共性的需求,第二個會自生長。對於貝貝也是一樣。在2014年貝貝做母嬰電商,母嬰電商很大的特點就是圍繞人群,講的關鍵字叫家庭經濟、媽媽經濟,我們當時是把整個的人群分為三個角色,第一個是媽媽、第二個是女性,第三個是家庭主婦,當我們已經成為母嬰電商第一名之後,我們希望社群能夠更多的去演變,我們捲入更多的資源和業態, 在2017年提出了母嬰生態,基於媽媽和母嬰人群建立我們獨有的母嬰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除了母嬰電商,貝貝在這當中找出新的業態包括育兒寶、早教寶等,這是貝貝在2017年對業務的思考。

在2018年,貝貝對整個社群又有了新的思考,希望從母嬰生態的角度去演變成基於整個經濟和家庭消費為核心的變化,在未來貝貝集團會專注三個領域:第一個是家庭的消費,第二個是家庭的賺錢,第三個是家庭的借錢。這是在過去三到四年過程當中,我們自己社群演變過程的思考。

再來看貝店,剛才講到貝店其實承載的是貝貝在媽媽消費,家庭消費這個領域賺錢的角色,我們再來講,在這個角色情況下貝貝是怎麼怎麼思考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很簡單,還是圍繞人群的特點和用戶價值出發,我們之前在做用戶調研的時候,很多媽媽跟我們聊,作為全職媽媽,她很空、很閑,你們貝貝有很好的產品、客服和行銷體系,能不能把你們的技術體系分享給到我們,讓我們去幫忙分享和銷售,從而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夠賺到錢,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個體經濟的崛起,隨著微信的發展,個人影響力在發生變化。基於兩個詞一個是共性,包括將供應鏈的體系開放給我們的用戶,讓他們在自己的社群當中做分享和分銷,從中產生效益。第二個關鍵字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會在媽媽群裡面,媽媽群一定會有少數的兩到三個核心人士,她能夠影響到社群的價值和定位,我們希望賦能到對應的人,讓她們為媽媽群體服務。

貝店是森林化的業務形態,我們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讓每個媽媽,讓每個人群當中的小網紅能夠為貝店帶來流量,我們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同時通過中心化的方式,貝店自有的供應鏈,自有的行銷,自有的商家體系為使用者服務,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中心化的方式提供服務。

貝店這樣的體系和傳統的零售體系是有很大差別的,這個差別在於信任感,很大的特點在於說我與另外一個人是好朋友,他會相信我第一次的推薦,如果這個商品出現一個比別的平臺價格高或者品質不夠好、保修不夠好、服務不夠好、物流不夠好,出現這樣的情況下一次,他不會在這兒買東西,服務體驗、使用者體驗是整個的根本,社群會放大這樣的能力。

這邊給大家做一個資料上的分享,貝店上線三個半月後,雙十一的訂單超過百萬單,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做電商和零售業務的,大家知道百萬單這樣的概念是什麼,貝店只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實現。

社群還有一個關鍵字,就是社群的放大能力,通過社群方式用非常低成本的獲取用戶,而且社群還能幫我們做很多的老客的挽留和喚回,但其商業根本的是服務體驗和商品體驗,這才是用戶價值的本質。

剛才講到如果你在整個信任感關係當中,如果出現了一次或者兩次不好的體驗,這種情況下使用者會流失。社群能夠幫你把好的東西放大,能夠獲得好的口碑,同時社群對壞的東西也是一個放大,如果你出現一單的商品品質的問題,在多個社群中迅速擴大,這樣的資訊一旦產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類似在森林體系裡面,如果出現一個蛀蟲一棵樹倒下,那麼所有的樹都會倒下,你覆蓋的人群越多,影響的用戶越多,你會讓更多的社群倒下,你服務的人群越多,你流失的用戶就越多。

其根本性在兩個體驗,一個消費體驗,一個服務體驗,回到本質就是供應鏈的創新,通過供應鏈的創新放大,實現流量的創新,降低獲客成本和留客成本。在無形當中做分享,這個基本上零成本。例如在朋友圈裡面做分享,在朋友圈投放了微信的廣告,這樣的方式用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得流量。第二個是留存成本,當一個用戶不斷的在你身邊,帶來的價值是所有人都會相信你的平臺,都會信任你平臺的價值,並且能夠幫助你的平臺獲得更多的留存價值。

剛才講到的我們是短期爆發力,貝店三個半月做到一百萬單。第二個角度要說的是,社群電商是具備持續動力的,在前兩天易觀發佈的三月份移動APP分析報告裡面,三月所有的移動APP月活增長速度來看貝店是第一名,我們是以單月增幅133%為代表的。

今年我們將會在整個貝貝體系之外再次打造新的社群,再次打造新的獨角獸企業,這是我們認為社群業態裡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價值,而且我們認為在這樣一個社群體系裡面,千億級的企業是非常容易實現,並且能迅速達成一定的規模。貝店森林式的社群將是未來電商形態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到我們整個社群業態當中,獲得對應的價值,並且能夠創造對應的價值。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

其次,我們看到互聯網在加速社群形態演變過程,在遠古時代很難找到電影社群,在互聯網產生之前,有句話說的比較好,交通基本靠走,溝通基本靠吼,在遠古時代很難做人員的聚集和相同興趣的聚集,所以當時的社群很大的特點在於非常共性的需求,沒辦法形成非常細化小的需求。

這個特點跟電商領域很相似,這個領域是什麼?例如大碼女裝,如果線上下某個地方開一個大碼女裝的店是很難運營的。但隨著互聯網的誕生,網上有很多大碼女裝的店,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人連接起來,從而產生越來越細分化的社群。

從地區來看,同一個地理位置上能產生相同共性的人相對較少,把所有的東西連在互聯網上,十三億的人的社群就會非常大,這是第二個階段的人聯網,也就是傳統的PC互聯網時代。

當我在PC互聯網把人聯到互聯網當中,會產生非常多的社群,包括會有很多差異性的QQ群,這是第二個階段,慢慢形成線上社群,它的很大特點在於共性的需求慢慢變得細化,而不是以前更多的是通用的需求。

第三個互聯網階段是萬物互聯。互聯網未來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所有的事物都能聯網,並且隨時隨地聯網。我們發現在移動互聯網誕生包括整個智慧硬體誕生之後帶來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以及非常多新的業態。正基於此,我們看到整個電商行業也在被社群的變化所影響。

在整個電商當中,它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散狀模型的階段,也就是說以微店為核心的散狀模型,其能力是在整個社群變化當中,賦予了企業和個人能夠在微信體系建立自己獨有的社群,但是這本質上還是一個中心化的社群,只能服務自己已有的這部分群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種基於社群原生的形態逐漸出現,由此進入了社群2.0時代,具體可分為兩個模型。

第一個是草原式的模型,每個人都是中心點,但每個人又都不是中心點。如果從我個人出發,所有圍繞我的關係建立的群體都是我社群的擴散,而且能夠形成人人都能平衡,人人都是中心化,人人都是去中心化的業態,我們稱之為草原型的社群,這個社群很大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在這個業態當中存在的價值都是相似的。

第二個形態就是最近在做的森林式的社群模型,這個在於我在社群當中是有差別的,有一類人他天然突出,他能夠去籠絡我們整個的人群。現在大家通常說他們就是網紅,是自己社群裡面的網紅,人和人其實是有差別的,差別最大的點在於有的人能夠建立自己的社群和IP,這就是草原型和森林式的模型變化,而貝店就是森林式模型的探索者,並且是發展最快的業態。

基於對社群的洞察,貝貝集團在思考什麼?我們剛才說整個社群的理解,第一個就是基於共性的需求,第二個會自生長。對於貝貝也是一樣。在2014年貝貝做母嬰電商,母嬰電商很大的特點就是圍繞人群,講的關鍵字叫家庭經濟、媽媽經濟,我們當時是把整個的人群分為三個角色,第一個是媽媽、第二個是女性,第三個是家庭主婦,當我們已經成為母嬰電商第一名之後,我們希望社群能夠更多的去演變,我們捲入更多的資源和業態, 在2017年提出了母嬰生態,基於媽媽和母嬰人群建立我們獨有的母嬰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除了母嬰電商,貝貝在這當中找出新的業態包括育兒寶、早教寶等,這是貝貝在2017年對業務的思考。

在2018年,貝貝對整個社群又有了新的思考,希望從母嬰生態的角度去演變成基於整個經濟和家庭消費為核心的變化,在未來貝貝集團會專注三個領域:第一個是家庭的消費,第二個是家庭的賺錢,第三個是家庭的借錢。這是在過去三到四年過程當中,我們自己社群演變過程的思考。

再來看貝店,剛才講到貝店其實承載的是貝貝在媽媽消費,家庭消費這個領域賺錢的角色,我們再來講,在這個角色情況下貝貝是怎麼怎麼思考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很簡單,還是圍繞人群的特點和用戶價值出發,我們之前在做用戶調研的時候,很多媽媽跟我們聊,作為全職媽媽,她很空、很閑,你們貝貝有很好的產品、客服和行銷體系,能不能把你們的技術體系分享給到我們,讓我們去幫忙分享和銷售,從而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夠賺到錢,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個體經濟的崛起,隨著微信的發展,個人影響力在發生變化。基於兩個詞一個是共性,包括將供應鏈的體系開放給我們的用戶,讓他們在自己的社群當中做分享和分銷,從中產生效益。第二個關鍵字就是分享,很多家庭都會在媽媽群裡面,媽媽群一定會有少數的兩到三個核心人士,她能夠影響到社群的價值和定位,我們希望賦能到對應的人,讓她們為媽媽群體服務。

貝店是森林化的業務形態,我們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讓每個媽媽,讓每個人群當中的小網紅能夠為貝店帶來流量,我們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同時通過中心化的方式,貝店自有的供應鏈,自有的行銷,自有的商家體系為使用者服務,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得流量,中心化的方式提供服務。

貝店這樣的體系和傳統的零售體系是有很大差別的,這個差別在於信任感,很大的特點在於說我與另外一個人是好朋友,他會相信我第一次的推薦,如果這個商品出現一個比別的平臺價格高或者品質不夠好、保修不夠好、服務不夠好、物流不夠好,出現這樣的情況下一次,他不會在這兒買東西,服務體驗、使用者體驗是整個的根本,社群會放大這樣的能力。

這邊給大家做一個資料上的分享,貝店上線三個半月後,雙十一的訂單超過百萬單,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做電商和零售業務的,大家知道百萬單這樣的概念是什麼,貝店只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實現。

社群還有一個關鍵字,就是社群的放大能力,通過社群方式用非常低成本的獲取用戶,而且社群還能幫我們做很多的老客的挽留和喚回,但其商業根本的是服務體驗和商品體驗,這才是用戶價值的本質。

剛才講到如果你在整個信任感關係當中,如果出現了一次或者兩次不好的體驗,這種情況下使用者會流失。社群能夠幫你把好的東西放大,能夠獲得好的口碑,同時社群對壞的東西也是一個放大,如果你出現一單的商品品質的問題,在多個社群中迅速擴大,這樣的資訊一旦產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類似在森林體系裡面,如果出現一個蛀蟲一棵樹倒下,那麼所有的樹都會倒下,你覆蓋的人群越多,影響的用戶越多,你會讓更多的社群倒下,你服務的人群越多,你流失的用戶就越多。

其根本性在兩個體驗,一個消費體驗,一個服務體驗,回到本質就是供應鏈的創新,通過供應鏈的創新放大,實現流量的創新,降低獲客成本和留客成本。在無形當中做分享,這個基本上零成本。例如在朋友圈裡面做分享,在朋友圈投放了微信的廣告,這樣的方式用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得流量。第二個是留存成本,當一個用戶不斷的在你身邊,帶來的價值是所有人都會相信你的平臺,都會信任你平臺的價值,並且能夠幫助你的平臺獲得更多的留存價值。

剛才講到的我們是短期爆發力,貝店三個半月做到一百萬單。第二個角度要說的是,社群電商是具備持續動力的,在前兩天易觀發佈的三月份移動APP分析報告裡面,三月所有的移動APP月活增長速度來看貝店是第一名,我們是以單月增幅133%為代表的。

今年我們將會在整個貝貝體系之外再次打造新的社群,再次打造新的獨角獸企業,這是我們認為社群業態裡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價值,而且我們認為在這樣一個社群體系裡面,千億級的企業是非常容易實現,並且能迅速達成一定的規模。貝店森林式的社群將是未來電商形態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到我們整個社群業態當中,獲得對應的價值,並且能夠創造對應的價值。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