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客暗檔,我曾經也是名駭客

“淺黑一直關注駭客故事, 這次與紅盟老駭客的相遇實屬偶然。

這個故事, 恰好切中了我對那一代駭客最真實的嚮往。

我是高寧, 一直關注駭客, 靜下心來, 好的故事自然會浮現, 不是麼?”

紅客暗檔, 我曾經也是名駭客

文|高甯@淺黑科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而我只負責轉述這段故事。

1999年5月8日。

消息是早上五點鐘左右傳來的,

在那個早晨, 很多人都是從同伴憤怒的吵鬧聲中轉醒。

“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軍轟炸”

憤怒的青年走上街頭, 激烈的表達自己的主張與情緒。

北京、上海、廣州, 道路被遊行隊伍阻塞不通。

人流被一道道橫幅切割成不規則的方陣, 學生們高聲喊著, “中國人, 一起來”。

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轟炸事件, 後稱“五八事件”。

↑ ↑憤怒的學生走上街頭↑ ↑

事情過去近20年, 那群手舉橫幅、群情激憤的年輕人, 成長為穩重的社會中流砥柱, 留在那個時代的是“憤青”這樣特有的標籤。

而恰恰是在這個時期, 中國的駭客力量蓄勢待發。

“中國紅客聯盟”可能是與那個時代氣質最相近的駭客組織, 他們是中美駭客大戰的組織方, 也有人把他們稱為中國駭客精神的佈道者。

↑ ↑新紅盟網站, 據老K說, 當年的論壇沒有首頁,

神神叨叨的標語還很符合紅盟的氣質 ↑ ↑

只是如今, 已鮮有人提起。

在這篇文章中, 淺黑記錄了駭客老K的故事。 無意間我們進入了一名親歷者的視角, 以此講述在那段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芒的紅盟歲月裡, 老K經歷的那些饒有意味的轉變。

某種意義上, 老K的故事是那一代駭客在社會變遷中的一個縮影。

雖然如今種種狀況已大不相同, 但還是留下一大批人, 把駭客的身份連同理想一起留在了那個時代。 就算跳出身份、跳出時代, 所有與現實的掙扎和初心, 仍能從他的故事中獲得參照。

比如我與他聊到五八事件, 老K說他也參加過遊行, 砸過麥當勞。 我問老K, “那種感覺是熱血沸騰的嗎?”, 他笑了笑告訴我:

“哪有那麼多熱血沸騰,

腦子一熱就去了”

用他的話說, 誰的青春不是一腔難涼又無用的熱血。

故事開始

老K從前是名駭客, 五八的時候混在人群裡砸過麥當勞, 中美駭客大戰那陣子帶人到美網插過旗(下文詳述)。

跟我聊天的時候, 他剛剛帶一群孩子打完王者榮耀, 正等著五點鐘準時下班。

入行——“中美駭客大戰”

五八事件過後一年, 剛剛畢業的老K被朋友帶入行, 學習到一些駭客的基礎知識。 談到為什麼入行, 老K告訴我。

“好奇, 竟然有個地方可以‘為所欲為’。 ”

與此同時, 2000年下半年, 中國紅客聯盟組建, 成為當年風靡一時的駭客論壇。

老K是奔著學習技術加入紅盟的。

我沒能找到紅盟網站最初版的圖像資料(有存貨的老鐵可聯繫我更新), 老K說印象最深的是紅底黑字“紅客聯盟”的字樣,

看起來象邪教標語, 讓人很不舒服。

↑ ↑老K一手夾著煙, 噓眯著眼畫了這張圖, 他嫌太醜, 我還是發了出來 ↑ ↑

我請他幫我手繪了一張首頁, 他說當時內容就是各種技術指導和新聞的帖子, 很像是QQ的留言板, 初學者確實能從論壇裡學到不少東西。

那時的老K自己也是半吊子技術,沒想到才進去一個星期,竟然給他混到某分站的輔導員。

現在回憶起來,他說“紅盟的技術確實不算很強,多數一幫熱血青年”。

20來歲的老K成了輔導員,一邊學習一邊指導新人,沒工資沒福利,但比工作幹的還有熱情。

這樣的時間過去一年,中美駭客大戰把這種成就感推到了頂峰。

事件起源自中美撞機事件,一段悲壯的故事。

海空衛士王偉

2001年,4月1日。

中國飛行員王偉奉命駕駛戰機飛往南海淩空,任務是跟蹤攔截一架侵犯我國領空的美軍偵察機。

戰況突轉急下,美機突然撞向我方戰機,王偉光榮犧牲在祖國的南海領空。

事件迅速演變為外交危機。

五八事件剛剛過去一年,民間對立情緒再次發酵。

一群剛剛從五八憤怒中抽離出來的年輕人,再一次陷入集體憤怒。

紅盟在恰當的時候吹響了號角,年輕的駭客如潮水般湧入陣地。

這裡迅速成為情緒發酵的主戰場。

“那天論壇很吵,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感覺大家情緒快要到了峰值,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喊著要給美國教訓,我當年只是個‘小字輩’的,但是自己也很激動”。

“行動口令好像是在下午下發的,‘冰兒’(組織者)挨個給我們發的通知,我們每個人帶領一支小隊,分配好了各自攻擊的網站,只等晚上總攻時間一到就傾巢出動”。

老K口述。

紅盟發起了行動號召,數以萬計中國駭客蜂擁至美國網站,在網站的後臺系統中貼上中國國旗,以此宣洩心中的憤怒。

駭客用“插旗”來宣示祖國神聖主權不容侵犯。就像兩個小孩子吵嘴架,局外人無法體會其中的博弈價值。

事後有人統計參戰的中國駭客大概有8w餘眾,老K給我講述了一些攻擊的細節,並且告訴我這個數字有些誇張,所謂的“插旗”也並不複雜。

根據老K口述,我來還原一下老K口中這次中美駭客大戰的部分細節。

攻擊行動總指揮是“冰兒”,類似老K這種輔導員成了攻擊的中流砥柱,他們每人負責一個網站,帶領著一支小隊。

目標只有一個,先把網站搞垮,然後插上國旗。

老K分到的是一個小電影網站,他對我皎潔一笑,說這個他比較擅長。

大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駭客組織旗下幾十個小舵主,每個小舵主又帶著幾百個小弟,同仇敵愾、雄赳赳氣昂昂。

實際情況沒有這麼誇張。

“紅盟給每名參戰人員分發了一個名為flood的軟體,大小幾十Kb。

老K他們只要在約定時間內通知小隊的人同時打開軟體,當然小隊中還有一部分是他們掌握的“肉雞”。

剩下的攻擊就由老K他們這些核心人員來完成。

8w的數量應該也是統計參戰電腦來的,實際上真正實施攻擊的駭客沒有這麼多。”

我大概明白了老K的意思。

從攻擊模式來看,紅盟組織人手對美國網站發動了DDOS攻擊。

原理很簡單。

↓↓ 你可以把網站想像成一個店鋪,你要阻止他營業,於是組織了成百上千號人來把店堵死,只看不買。↓↓

當訪問頻次過高,超過伺服器極限後,網站伺服器就會癱瘓。

隨後老K這些小舵主攻進網站後臺,插上國旗就大功告成。

我聽得出來,老K不願意鼓吹當年的行動,或許是年齡的增長讓他意識到“插旗”本身也沒什麼價值。

又或許是,十幾年過去,他再也不是當年不計後果的毛頭小子。

但他還是忍不住回憶起一個細節,他說道:

“當時紅盟的各個分站加起來,主持攻擊的估計有幾百號人”

說到這兒,老K點了一顆煙,繼續道:

“17年前,ADSL撥號幾十Kb的網速,我們扛著延遲,連續通宵幾個晚上,就為了在美國網站上插紅旗,一晃20幾年,這段故事已經不知道跟誰說了。”

經此一役,中國紅客成為世界駭客中特殊的群體,紅盟的巔峰時期到來。

駭客大戰滿足了老K所有理想化的需求,成就感、認同感,甚至是他想要的“為所欲為”。

只是等到硝煙散去,擺在老K以及所有紅盟成員面前的問題改變了:理想主義不能當飯吃,做什麼樣的事才有“價值”?

轉折——“差點沒餓死”

真正讓老K心灰意冷的,是一件小事(也不是小事)。

駭客大戰像是一場狂歡,一場理想主義的大Party。

狂歡過後紅盟內部的矛盾開始凸顯。

圍繞著該不該用技術賺錢,更重要的是怎麼賺錢、賺哪種錢。

換句話說,雖然當年沒有網路安全法,但駭客真的可以無法無天嗎?

聊到日後紅盟內部的分崩離析,老K說他當年沒什麼政治敏感度,上頭吩咐什麼就幹什麼,順帶自己學點知識也還怡然自得。

2002年左右,圈內一條新聞讓他覺得有些變味兒了,一些人的做法觸及了老K的底線。

這件事背景還是與駭客大戰有關,紅盟作為中美駭客大戰的組織方一戰成名,剛入行的駭客紛紛湧入進來,人一多了難免有人出來作惡。

期間有個在銀行工作的職員,當時的銀行系統沒現在這麼嚴密。

小夥子工作中能接觸到銀行的伺服器,業餘時間在紅盟學到些駭客技術,回到工作崗位上做了件大事。

簡單來說。

小夥自己編寫了一個程式放進了銀行伺服器,每當自己銀行卡餘額低於某個數值時,程式會自動從一些死帳戶中給自己轉帳。

幹完一票大的,小夥拿了幾十萬準備“衣錦還鄉”,一切都很順利,沒想到家裡老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看他憑空多出那麼多錢立馬帶他到公安局自首了。

事情聽起來不複雜,老K心裡卻埋下了一根刺。他對我說:

“這還是碰巧被發現的,那沒被發現的還有多少,再往深了想,我在紅盟教過的技術又有多少被拿去犯法,肯定不在少數,我沒有那麼高的情懷,但心裡總是不舒服,從這件事以後,我在論壇就不再那麼活躍了。”

我問老K後來他在做什麼,他告訴我,在紅盟做過“灰帽子”。

簡單來說就是去各個網站、軟體上挖漏洞,挖到漏洞就隨手留個文檔,把發現的寫進去提醒一下對方。

我腦子裡閃過一幅畫面,紅盟變成了一個開道場的山頭。

五湖四海的習武之人都來這兒聽人佈道。

老K他們一批學有所成的成了遊俠,四處行俠仗義;

還有一群人學得了秘笈就去偷雞摸狗、持強淩弱;

當然還有一群人陷入了道場權力的分割中。

我對老K說,“我很羡慕你們這些行俠仗義的人。”

老K不屑地回我一句,“拉倒吧,那段日子沒錢掙,只剩了行俠仗義了,差點沒餓死。”

可見理想主義不能當飯吃,一批又一批的人因此離開了紅盟。

老K說他年輕的時候去過魔都(上海),那時候憑著一身扎實得軟體基本功,在上海也拿著幾千塊月薪,自己也沾沾自喜。

交了個女朋友,被人家一句話就秒殺了,人說:“你的收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在上海買房買車?”

我仿佛回到10年前,站在了老K面前,看到他沮喪的神情。

那個瞬間,紅盟、灰帽子那些讓他以往獲得成就感的東西一一閃過,老K覺得以前的自己像是一隻脹著氣的河豚,被人一捅,只剩一身瘦骨嶙峋了。

“軟體、硬體都沒變,人變了”

我看話題變得有些沉重,於是問老K,做駭客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

他幾乎沒有思索,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電影網站,whitehouse.com”

我笑了一下,

“哈哈哈,這種網站更新太快了,我小你10多歲,怎麼可能還聽說過。”

“也對,當年那裡邊有很多平常找不到的電影資源,就是要付費,一個月20刀,誰買的起啊”

“於是,你們就把網站黑了?”

“別老黑不黑的,這個詞不好,想看電影又買不起,只能借個帳號過來用用嘍!”

“哈哈哈哈,對對對,借用。”

“說來也奇怪,這麼多年不碰代碼,高階語言什麼的早忘乾淨了,就一個單詞印象特別深。”

“什麼單詞?”

“‘administrator’(管理員),你說奇不奇怪,這個單詞這麼長,我竟然記得住。”

↑ 時隔多年,當年的電影網站早就改頭換面,無人問津 ↑

老K這段話讓我想起很多駭客的入場,大約不過是偷看女生QQ空間,黑掉網吧計費系統,再不過是找些免費的電影資源,這樣的小事。

多年以後,再把這些人聚到電腦旁邊,程式會不會編,伺服器能不能黑進去不知道,讓他們再來搞些當年的小玩意兒,一定是輕車熟路的。

我問老K,“當年在紅盟學的技術現在還在用麼?”

他說基本沒用過了,就是現在的軟體動不動加好幾層殼(為隱藏原始程式碼所做的防護),最多是把公司的軟體做做脫殼,自己弄些實用的工具,用得順手多了。

他還說。

“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我懂技術,如今電腦系統壞了也不想自己動手裝”。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

“我都做了,資訊部同事做什麼”

我笑稱。

“你政治覺悟提高了。”

結局——紅盟瓦解,紅客不再

其實真實的生活不會在任何階段有完整的結局,就好像老K聊到紅盟解散的那天。

2004年2月,紅盟的故事在一封創始人的公開信中落下帷幕。信中這樣寫道:

“紅客聯盟”一直都是名存實亡,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說技術,“紅客聯盟”只有3個人在支撐;說激情,我們都已過了那個年齡,已經沒有當年的那份衝動;說氛圍,也沒有讓人感覺到有學習的氣氛和讓人覺得新鮮的東西。”

後來網路上炒得沸沸揚揚,說紅盟是在與日本駭客的又一場大戰中傷了元氣,最後飲恨解散。

其中個中曲折難免引人唏噓,而當年的老K並沒有參與那次行動。

他只是記得那天收到關站的通知有些傷感,我不知道這與他後來告別駭客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紅盟的退場,儼然成為老K自己的一場告別式。

我沒有過多追問當時的種種情由,老K說他後來在報導裡看過很多文章,他覺得那些這個那個的理由歸根結底都是一句話。

“所以人都不能單靠激情生活,拋開理想,當年的技術流沒有出路”

我不願意將這段經歷總結成理想面對生活的妥協,我問他紅盟新的網站平常會去逛嗎,他說再沒去過。

我告訴他站長還是當年的冰兒,他“嗯”了一聲,點了一顆煙,沒再說話。

……

我想起中途的一個提問。

“當年紅盟的老朋友還有聯繫嗎?”

“早就沒了聯絡,當年那些5位數、6位數的qq號,再也沒亮過”

想到這兒,我分明看到他黯淡的眼神隱在了煙霧中。

此時,窗外落日的餘暉提前把草木染成了金黃色。

老K說:

“孩子要放學了,

老婆特地做了一大桌子菜等我回家。

下次再聊。”

“在此,鄭重感謝老K(化名)為成文提供的幫助,文中提及中國紅客聯盟是當年的老站與重組後紅盟組織無關,如有異議可聯繫作者討論。”

本文作者高甯@淺黑科技,講故事是他的主業,如果你對故事有興趣,建議加他微信“gn9343”

那時的老K自己也是半吊子技術,沒想到才進去一個星期,竟然給他混到某分站的輔導員。

現在回憶起來,他說“紅盟的技術確實不算很強,多數一幫熱血青年”。

20來歲的老K成了輔導員,一邊學習一邊指導新人,沒工資沒福利,但比工作幹的還有熱情。

這樣的時間過去一年,中美駭客大戰把這種成就感推到了頂峰。

事件起源自中美撞機事件,一段悲壯的故事。

海空衛士王偉

2001年,4月1日。

中國飛行員王偉奉命駕駛戰機飛往南海淩空,任務是跟蹤攔截一架侵犯我國領空的美軍偵察機。

戰況突轉急下,美機突然撞向我方戰機,王偉光榮犧牲在祖國的南海領空。

事件迅速演變為外交危機。

五八事件剛剛過去一年,民間對立情緒再次發酵。

一群剛剛從五八憤怒中抽離出來的年輕人,再一次陷入集體憤怒。

紅盟在恰當的時候吹響了號角,年輕的駭客如潮水般湧入陣地。

這裡迅速成為情緒發酵的主戰場。

“那天論壇很吵,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感覺大家情緒快要到了峰值,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喊著要給美國教訓,我當年只是個‘小字輩’的,但是自己也很激動”。

“行動口令好像是在下午下發的,‘冰兒’(組織者)挨個給我們發的通知,我們每個人帶領一支小隊,分配好了各自攻擊的網站,只等晚上總攻時間一到就傾巢出動”。

老K口述。

紅盟發起了行動號召,數以萬計中國駭客蜂擁至美國網站,在網站的後臺系統中貼上中國國旗,以此宣洩心中的憤怒。

駭客用“插旗”來宣示祖國神聖主權不容侵犯。就像兩個小孩子吵嘴架,局外人無法體會其中的博弈價值。

事後有人統計參戰的中國駭客大概有8w餘眾,老K給我講述了一些攻擊的細節,並且告訴我這個數字有些誇張,所謂的“插旗”也並不複雜。

根據老K口述,我來還原一下老K口中這次中美駭客大戰的部分細節。

攻擊行動總指揮是“冰兒”,類似老K這種輔導員成了攻擊的中流砥柱,他們每人負責一個網站,帶領著一支小隊。

目標只有一個,先把網站搞垮,然後插上國旗。

老K分到的是一個小電影網站,他對我皎潔一笑,說這個他比較擅長。

大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駭客組織旗下幾十個小舵主,每個小舵主又帶著幾百個小弟,同仇敵愾、雄赳赳氣昂昂。

實際情況沒有這麼誇張。

“紅盟給每名參戰人員分發了一個名為flood的軟體,大小幾十Kb。

老K他們只要在約定時間內通知小隊的人同時打開軟體,當然小隊中還有一部分是他們掌握的“肉雞”。

剩下的攻擊就由老K他們這些核心人員來完成。

8w的數量應該也是統計參戰電腦來的,實際上真正實施攻擊的駭客沒有這麼多。”

我大概明白了老K的意思。

從攻擊模式來看,紅盟組織人手對美國網站發動了DDOS攻擊。

原理很簡單。

↓↓ 你可以把網站想像成一個店鋪,你要阻止他營業,於是組織了成百上千號人來把店堵死,只看不買。↓↓

當訪問頻次過高,超過伺服器極限後,網站伺服器就會癱瘓。

隨後老K這些小舵主攻進網站後臺,插上國旗就大功告成。

我聽得出來,老K不願意鼓吹當年的行動,或許是年齡的增長讓他意識到“插旗”本身也沒什麼價值。

又或許是,十幾年過去,他再也不是當年不計後果的毛頭小子。

但他還是忍不住回憶起一個細節,他說道:

“當時紅盟的各個分站加起來,主持攻擊的估計有幾百號人”

說到這兒,老K點了一顆煙,繼續道:

“17年前,ADSL撥號幾十Kb的網速,我們扛著延遲,連續通宵幾個晚上,就為了在美國網站上插紅旗,一晃20幾年,這段故事已經不知道跟誰說了。”

經此一役,中國紅客成為世界駭客中特殊的群體,紅盟的巔峰時期到來。

駭客大戰滿足了老K所有理想化的需求,成就感、認同感,甚至是他想要的“為所欲為”。

只是等到硝煙散去,擺在老K以及所有紅盟成員面前的問題改變了:理想主義不能當飯吃,做什麼樣的事才有“價值”?

轉折——“差點沒餓死”

真正讓老K心灰意冷的,是一件小事(也不是小事)。

駭客大戰像是一場狂歡,一場理想主義的大Party。

狂歡過後紅盟內部的矛盾開始凸顯。

圍繞著該不該用技術賺錢,更重要的是怎麼賺錢、賺哪種錢。

換句話說,雖然當年沒有網路安全法,但駭客真的可以無法無天嗎?

聊到日後紅盟內部的分崩離析,老K說他當年沒什麼政治敏感度,上頭吩咐什麼就幹什麼,順帶自己學點知識也還怡然自得。

2002年左右,圈內一條新聞讓他覺得有些變味兒了,一些人的做法觸及了老K的底線。

這件事背景還是與駭客大戰有關,紅盟作為中美駭客大戰的組織方一戰成名,剛入行的駭客紛紛湧入進來,人一多了難免有人出來作惡。

期間有個在銀行工作的職員,當時的銀行系統沒現在這麼嚴密。

小夥子工作中能接觸到銀行的伺服器,業餘時間在紅盟學到些駭客技術,回到工作崗位上做了件大事。

簡單來說。

小夥自己編寫了一個程式放進了銀行伺服器,每當自己銀行卡餘額低於某個數值時,程式會自動從一些死帳戶中給自己轉帳。

幹完一票大的,小夥拿了幾十萬準備“衣錦還鄉”,一切都很順利,沒想到家裡老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看他憑空多出那麼多錢立馬帶他到公安局自首了。

事情聽起來不複雜,老K心裡卻埋下了一根刺。他對我說:

“這還是碰巧被發現的,那沒被發現的還有多少,再往深了想,我在紅盟教過的技術又有多少被拿去犯法,肯定不在少數,我沒有那麼高的情懷,但心裡總是不舒服,從這件事以後,我在論壇就不再那麼活躍了。”

我問老K後來他在做什麼,他告訴我,在紅盟做過“灰帽子”。

簡單來說就是去各個網站、軟體上挖漏洞,挖到漏洞就隨手留個文檔,把發現的寫進去提醒一下對方。

我腦子裡閃過一幅畫面,紅盟變成了一個開道場的山頭。

五湖四海的習武之人都來這兒聽人佈道。

老K他們一批學有所成的成了遊俠,四處行俠仗義;

還有一群人學得了秘笈就去偷雞摸狗、持強淩弱;

當然還有一群人陷入了道場權力的分割中。

我對老K說,“我很羡慕你們這些行俠仗義的人。”

老K不屑地回我一句,“拉倒吧,那段日子沒錢掙,只剩了行俠仗義了,差點沒餓死。”

可見理想主義不能當飯吃,一批又一批的人因此離開了紅盟。

老K說他年輕的時候去過魔都(上海),那時候憑著一身扎實得軟體基本功,在上海也拿著幾千塊月薪,自己也沾沾自喜。

交了個女朋友,被人家一句話就秒殺了,人說:“你的收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在上海買房買車?”

我仿佛回到10年前,站在了老K面前,看到他沮喪的神情。

那個瞬間,紅盟、灰帽子那些讓他以往獲得成就感的東西一一閃過,老K覺得以前的自己像是一隻脹著氣的河豚,被人一捅,只剩一身瘦骨嶙峋了。

“軟體、硬體都沒變,人變了”

我看話題變得有些沉重,於是問老K,做駭客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

他幾乎沒有思索,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電影網站,whitehouse.com”

我笑了一下,

“哈哈哈,這種網站更新太快了,我小你10多歲,怎麼可能還聽說過。”

“也對,當年那裡邊有很多平常找不到的電影資源,就是要付費,一個月20刀,誰買的起啊”

“於是,你們就把網站黑了?”

“別老黑不黑的,這個詞不好,想看電影又買不起,只能借個帳號過來用用嘍!”

“哈哈哈哈,對對對,借用。”

“說來也奇怪,這麼多年不碰代碼,高階語言什麼的早忘乾淨了,就一個單詞印象特別深。”

“什麼單詞?”

“‘administrator’(管理員),你說奇不奇怪,這個單詞這麼長,我竟然記得住。”

↑ 時隔多年,當年的電影網站早就改頭換面,無人問津 ↑

老K這段話讓我想起很多駭客的入場,大約不過是偷看女生QQ空間,黑掉網吧計費系統,再不過是找些免費的電影資源,這樣的小事。

多年以後,再把這些人聚到電腦旁邊,程式會不會編,伺服器能不能黑進去不知道,讓他們再來搞些當年的小玩意兒,一定是輕車熟路的。

我問老K,“當年在紅盟學的技術現在還在用麼?”

他說基本沒用過了,就是現在的軟體動不動加好幾層殼(為隱藏原始程式碼所做的防護),最多是把公司的軟體做做脫殼,自己弄些實用的工具,用得順手多了。

他還說。

“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我懂技術,如今電腦系統壞了也不想自己動手裝”。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

“我都做了,資訊部同事做什麼”

我笑稱。

“你政治覺悟提高了。”

結局——紅盟瓦解,紅客不再

其實真實的生活不會在任何階段有完整的結局,就好像老K聊到紅盟解散的那天。

2004年2月,紅盟的故事在一封創始人的公開信中落下帷幕。信中這樣寫道:

“紅客聯盟”一直都是名存實亡,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說技術,“紅客聯盟”只有3個人在支撐;說激情,我們都已過了那個年齡,已經沒有當年的那份衝動;說氛圍,也沒有讓人感覺到有學習的氣氛和讓人覺得新鮮的東西。”

後來網路上炒得沸沸揚揚,說紅盟是在與日本駭客的又一場大戰中傷了元氣,最後飲恨解散。

其中個中曲折難免引人唏噓,而當年的老K並沒有參與那次行動。

他只是記得那天收到關站的通知有些傷感,我不知道這與他後來告別駭客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紅盟的退場,儼然成為老K自己的一場告別式。

我沒有過多追問當時的種種情由,老K說他後來在報導裡看過很多文章,他覺得那些這個那個的理由歸根結底都是一句話。

“所以人都不能單靠激情生活,拋開理想,當年的技術流沒有出路”

我不願意將這段經歷總結成理想面對生活的妥協,我問他紅盟新的網站平常會去逛嗎,他說再沒去過。

我告訴他站長還是當年的冰兒,他“嗯”了一聲,點了一顆煙,沒再說話。

……

我想起中途的一個提問。

“當年紅盟的老朋友還有聯繫嗎?”

“早就沒了聯絡,當年那些5位數、6位數的qq號,再也沒亮過”

想到這兒,我分明看到他黯淡的眼神隱在了煙霧中。

此時,窗外落日的餘暉提前把草木染成了金黃色。

老K說:

“孩子要放學了,

老婆特地做了一大桌子菜等我回家。

下次再聊。”

“在此,鄭重感謝老K(化名)為成文提供的幫助,文中提及中國紅客聯盟是當年的老站與重組後紅盟組織無關,如有異議可聯繫作者討論。”

本文作者高甯@淺黑科技,講故事是他的主業,如果你對故事有興趣,建議加他微信“gn934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