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國家旅遊局拿3000億補貼田園綜合體,附具體方案

國家旅遊局近日確定了旅遊扶貧行動方案, 計畫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從人才、金融、創業等多方面的專項扶持, 旅遊扶貧專案將不少於1000個, 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旅遊局:金融支持 加大旅遊深度扶貧

近日, 國家旅遊局聯合12個部門共同制定了《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共梳理出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條件的貧困村2.26萬個, 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30萬戶。

以西藏地區為例, 截至目前, 西藏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 同比增長17.7%, 當地旅遊部門通過推動旅遊產業與文化、體育、藏醫藥、農牧業、民族手工業等相關產業融合深化, 以農家樂、藏家樂、牧家樂、休閒度假點、家訪點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 鼓勵城鎮居民和農牧區群眾依託旅遊發展, 實現旅遊收入301.54億元, 同比增長21.6%。

下一步, 國家旅遊局將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金融支援, 旅遊扶貧專案將不少於1000個, 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通過招工、訂單採購農產品、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全文如下:

《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

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充分發揮鄉村旅遊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旅遊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目標

“十三五”期間, 力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全國25個省(區、市)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30萬貧困戶、7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2016-2018年減少1.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 實現400萬貧困人口脫貧;

——2019-2020年減少1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 實現347萬貧困人口脫貧。

——通過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 使全國1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年旅遊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貧困人口年人均旅遊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二)基本原則

中央統籌、地方負責。 按照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縣(市、區、旗)抓落實的管理體制, 中央各相關部門負責制定配套方案, 明確工作部署。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籌負責本轄區內鄉村旅遊扶貧工作, 整合省內資源予以支援。 各縣(市、區、旗)政府要組織實施好扶貧專案, 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

部門協作、合力推進。 各相關部門根據行動方案要求, 結合各自職能, 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專案時向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傾斜, 形成旅遊扶貧開發合力。

因地制宜、創新模式。 因地制宜確定各類鄉村旅遊建設發展類型,

選擇精准到戶到人的脫貧模式。 創新投融資方式和途徑, 為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遊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援。 各項旅遊建設盡可能利用原有建設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 嚴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 突出農村特色和田園風貌。

精准施策、提高實效。 按照“六個精准”的要求, 精准鎖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 精准發力, 精准施策, 切實提高鄉村旅遊扶貧脫貧工作成效。

二、鄉村旅遊扶貧工程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鄉村旅遊扶貧規劃。 各地要將鄉村旅遊扶貧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脫貧攻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交通建設等規劃有效銜接。 推動鄉村旅遊規劃與村鎮規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森林旅遊發展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合併編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分佈比較集中的省市,應當編制區域旅遊扶貧規劃,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鄉村旅遊扶貧開發帶(區),整村整鎮、成帶成片、全景全域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開發。鄉村旅遊扶貧應充分體現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幫扶途徑、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當地生態旅遊、民俗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旅遊重點景區,引導生活在周邊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物件適度集中居住並依託鄉村旅遊就業脫貧。集中精力解決好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快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強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建設和危橋改造,對不能安全通客車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進行加寬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準。推進重點旅遊景點景區到幹線公路的連接線、旅遊路建設,改善重點景點景區的交通條件。加快完善鄉村寬頻資訊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開展“六小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有條件的貧困戶開展鄉村旅遊服務,對從事鄉村旅遊經營的貧困戶實施改廚、改廁、改房、整理院落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遊接待條件。

(三)大力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各地要突出鄉村自然資源優勢,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帶動貧困戶參與的鄉村旅遊產品。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閒農莊、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託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遊景區,策劃一批採摘、垂釣、農事體驗等參與型的旅遊娛樂活動,大力開發徒步健身、鄉村體育休閒運動,培育發展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

(四)加強旅遊宣傳行銷。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宣傳推介,通過電商平臺、節慶推廣、主題活動等一系列載體,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公益宣傳。大力推廣鄉村度假生活理念,開展鄉村旅遊進社區、高校、企業單位等宣傳,把鄉村旅遊點變成“單位的療養院”、“學校的實踐基地”、“社區的活動中心”。利用互聯網等資訊平臺推介民宿客棧等鄉村旅遊特色產品,引導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挖掘當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舉辦農事節慶游、山水美景遊、民俗風景、農家樂廚藝大賽等系列節慶活動,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五)加強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訓。各地要創新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方式,積極開展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遊創客四類人才和鄉村旅遊導遊、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培訓,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高貧困人口旅遊服務能力。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培訓種子工程”,培養一批鄉村旅遊扶貧培訓師,深入基層一線、面對貧困群眾進行技能輔導。

三、鄉村旅遊扶貧八大行動

1、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改善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啟動“六小工程”,確保每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好停車場、旅遊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遊標識標牌。到2020年全國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六小工程”和“廁所革命”全覆蓋,5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遊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組織和支援300家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圍繞旅遊產品建設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為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每年促成不少於5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與規劃設計單位結對,5年完成3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編制。

3、鄉村旅遊後備箱和旅遊電商推進專項行動。依託鄉村旅遊發展帶動農副土特產品銷售,支持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在鄰近的重點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交通幹道旅客集散點等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開展旅遊電商萬村千店行動,優先支持有條件的重點村利用已有資源建設旅遊扶貧電商平臺,組織實施貧困地區“一村一店”、“旅遊淘寶村”、“旅遊扶貧村+特色館”立體扶貧,依託村民中心、超市等營業場所建設電商服務站點,支援各大電商平臺開展旅遊電商扶貧行動,為貧困地區開設扶貧頻道,開展線上宣傳推廣、特產銷售、旅遊線路行銷。到2020年,全國建設1000家“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銷售產值8000億元,帶動不低於50萬戶貧困戶脫貧;建設1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電商示範村,每年實現旅遊商品銷售100億元。

4、萬企萬村幫扶專項行動。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旅遊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遊規劃設計單位、旅遊院校等單位,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幫扶脫貧。採取安置就業、專案開發、輸送客源、定點採購、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説明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發展旅遊,通過5年時間解決10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脫貧。

5、百萬鄉村旅遊創客專項行動。組織和引導百萬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鄉村旅遊發展,通過一系列的創意研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推動鄉村旅遊實現轉型提升、創新發展。到2020年,全國培育1000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示範鄉村。

6、金融支持旅遊扶貧專項行動。加快鄉村旅遊扶貧專案庫建設,統籌資源支援國開行、農發行等銀行創新金融服務,設計符合旅遊扶貧專案特點、與旅遊扶貧項目週期相匹配的支援產品。探索建立鄉村旅遊投融資主體、擔保平臺、風險準備金制度及信用評級體系,優先在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授信,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相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扶貧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增收的情況,為景區、能人、企業(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長的信貸支援。每年金融支援旅遊扶貧專案不少於1000個,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7、扶貧模式創新推廣專項行動。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類型的旅遊扶貧新模式,按照景區扶貧加分政策,鼓勵每個4A、5A級景區帶動周邊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不少於3個,每個能人帶動不少於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個合作社帶動不少於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招工、訂單採購農產品、建設綠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脫貧。加快扶貧創新模式推廣,到2020年,全國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景區1000個、企業(合作社)+農戶旅遊扶貧示範基地1萬家,培育旅遊扶貧帶頭人5萬個,帶動80萬戶貧困戶脫貧。

8、旅遊扶貧人才素質提升專項行動。設立鄉村旅遊扶貧東部、西部培訓基地,組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專家庫”,動員規劃、管理、行銷專業人才到扶貧開發重點縣、易地扶貧搬遷小鎮、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公益指導培訓。到2020年前,各省要以市、縣為基礎,建立地方培訓基地,實現對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全覆蓋,培養旅遊扶貧帶頭人10萬人。

四、實施保障

(一)明確任務分工。建立由旅遊、發改、國土資源、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扶貧、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鄉村旅遊扶貧工作機制。旅遊部門建立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重點村的旅遊規劃引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市場監管以及跟蹤統計工作。發展改革部門加強重點村和周邊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交通運輸部門指導協調重點村交通體系發展和重點村、重點景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重點村開展規劃建設,合理安排鄉村旅遊扶貧各項用地的規模、佈局和時序。環保部門指導重點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指導重點村人居環境改善、風景名勝區保護和規劃建設。水利部門負責指導鄉村河流、湖泊、水利風景區資源保護利用。農業部門負責重點村的特色農產品開發,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林業部門指導森林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打造精品景區。扶貧辦負責協調利用扶貧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支援重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專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旅遊扶貧的金融支持。

(二)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將旅遊扶貧工作有機融入黨委政府扶貧攻堅大局,構建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多元主體的旅遊扶貧體系,統籌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行政審批和資金整合使用等問題,打好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強化督查考核。各地應建立旅遊扶貧開發督導考核機制,把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及時開展旅遊扶貧情況動態跟蹤監測、督導檢查,每年年底進行考核。各地要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微信等多種手段,大力宣傳旅遊扶貧成果,進一步強化典型示範引領,推動各方參與旅遊扶貧,共同分享旅遊扶貧成果。

各省區市旅遊部門牽頭,結合實際儘快制定推進落實行動方案的具體舉措,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配套政策,營造良好環境。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從即日起,中國農業新聞網為廣大粉絲提供行銷策劃方案。幫助想要創業的粉絲出謀劃策,並把一些創意發給大家,只要大家關注後私信項目,中國農業新聞網就可把創業小項目或創意免費發給大家。感謝大家的大力支持。

成功是在不斷嘗試,不斷摸索,不斷碰壁中實現的,不去執行,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萬一成功了呢?

推動鄉村旅遊規劃與村鎮規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森林旅遊發展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合併編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分佈比較集中的省市,應當編制區域旅遊扶貧規劃,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鄉村旅遊扶貧開發帶(區),整村整鎮、成帶成片、全景全域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開發。鄉村旅遊扶貧應充分體現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幫扶途徑、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各地要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當地生態旅遊、民俗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旅遊重點景區,引導生活在周邊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物件適度集中居住並依託鄉村旅遊就業脫貧。集中精力解決好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快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強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建設和危橋改造,對不能安全通客車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進行加寬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準。推進重點旅遊景點景區到幹線公路的連接線、旅遊路建設,改善重點景點景區的交通條件。加快完善鄉村寬頻資訊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開展“六小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有條件的貧困戶開展鄉村旅遊服務,對從事鄉村旅遊經營的貧困戶實施改廚、改廁、改房、整理院落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遊接待條件。

(三)大力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各地要突出鄉村自然資源優勢,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帶動貧困戶參與的鄉村旅遊產品。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閒農莊、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託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遊景區,策劃一批採摘、垂釣、農事體驗等參與型的旅遊娛樂活動,大力開發徒步健身、鄉村體育休閒運動,培育發展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

(四)加強旅遊宣傳行銷。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宣傳推介,通過電商平臺、節慶推廣、主題活動等一系列載體,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公益宣傳。大力推廣鄉村度假生活理念,開展鄉村旅遊進社區、高校、企業單位等宣傳,把鄉村旅遊點變成“單位的療養院”、“學校的實踐基地”、“社區的活動中心”。利用互聯網等資訊平臺推介民宿客棧等鄉村旅遊特色產品,引導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挖掘當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舉辦農事節慶游、山水美景遊、民俗風景、農家樂廚藝大賽等系列節慶活動,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五)加強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訓。各地要創新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方式,積極開展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遊創客四類人才和鄉村旅遊導遊、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培訓,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高貧困人口旅遊服務能力。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培訓種子工程”,培養一批鄉村旅遊扶貧培訓師,深入基層一線、面對貧困群眾進行技能輔導。

三、鄉村旅遊扶貧八大行動

1、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改善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啟動“六小工程”,確保每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好停車場、旅遊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遊標識標牌。到2020年全國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六小工程”和“廁所革命”全覆蓋,5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遊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組織和支援300家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圍繞旅遊產品建設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為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每年促成不少於5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與規劃設計單位結對,5年完成3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編制。

3、鄉村旅遊後備箱和旅遊電商推進專項行動。依託鄉村旅遊發展帶動農副土特產品銷售,支持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在鄰近的重點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交通幹道旅客集散點等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開展旅遊電商萬村千店行動,優先支持有條件的重點村利用已有資源建設旅遊扶貧電商平臺,組織實施貧困地區“一村一店”、“旅遊淘寶村”、“旅遊扶貧村+特色館”立體扶貧,依託村民中心、超市等營業場所建設電商服務站點,支援各大電商平臺開展旅遊電商扶貧行動,為貧困地區開設扶貧頻道,開展線上宣傳推廣、特產銷售、旅遊線路行銷。到2020年,全國建設1000家“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銷售產值8000億元,帶動不低於50萬戶貧困戶脫貧;建設1000個鄉村旅遊扶貧電商示範村,每年實現旅遊商品銷售100億元。

4、萬企萬村幫扶專項行動。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旅遊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遊規劃設計單位、旅遊院校等單位,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幫扶脫貧。採取安置就業、專案開發、輸送客源、定點採購、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説明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發展旅遊,通過5年時間解決10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脫貧。

5、百萬鄉村旅遊創客專項行動。組織和引導百萬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鄉村旅遊發展,通過一系列的創意研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推動鄉村旅遊實現轉型提升、創新發展。到2020年,全國培育1000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示範鄉村。

6、金融支持旅遊扶貧專項行動。加快鄉村旅遊扶貧專案庫建設,統籌資源支援國開行、農發行等銀行創新金融服務,設計符合旅遊扶貧專案特點、與旅遊扶貧項目週期相匹配的支援產品。探索建立鄉村旅遊投融資主體、擔保平臺、風險準備金制度及信用評級體系,優先在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授信,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相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扶貧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增收的情況,為景區、能人、企業(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長的信貸支援。每年金融支援旅遊扶貧專案不少於1000個,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7、扶貧模式創新推廣專項行動。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類型的旅遊扶貧新模式,按照景區扶貧加分政策,鼓勵每個4A、5A級景區帶動周邊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不少於3個,每個能人帶動不少於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個合作社帶動不少於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招工、訂單採購農產品、建設綠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脫貧。加快扶貧創新模式推廣,到2020年,全國建設旅遊扶貧示範景區1000個、企業(合作社)+農戶旅遊扶貧示範基地1萬家,培育旅遊扶貧帶頭人5萬個,帶動80萬戶貧困戶脫貧。

8、旅遊扶貧人才素質提升專項行動。設立鄉村旅遊扶貧東部、西部培訓基地,組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專家庫”,動員規劃、管理、行銷專業人才到扶貧開發重點縣、易地扶貧搬遷小鎮、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公益指導培訓。到2020年前,各省要以市、縣為基礎,建立地方培訓基地,實現對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全覆蓋,培養旅遊扶貧帶頭人10萬人。

四、實施保障

(一)明確任務分工。建立由旅遊、發改、國土資源、環保、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扶貧、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鄉村旅遊扶貧工作機制。旅遊部門建立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重點村的旅遊規劃引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市場監管以及跟蹤統計工作。發展改革部門加強重點村和周邊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交通運輸部門指導協調重點村交通體系發展和重點村、重點景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重點村開展規劃建設,合理安排鄉村旅遊扶貧各項用地的規模、佈局和時序。環保部門指導重點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指導重點村人居環境改善、風景名勝區保護和規劃建設。水利部門負責指導鄉村河流、湖泊、水利風景區資源保護利用。農業部門負責重點村的特色農產品開發,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林業部門指導森林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打造精品景區。扶貧辦負責協調利用扶貧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支援重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專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旅遊扶貧的金融支持。

(二)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將旅遊扶貧工作有機融入黨委政府扶貧攻堅大局,構建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多元主體的旅遊扶貧體系,統籌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行政審批和資金整合使用等問題,打好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強化督查考核。各地應建立旅遊扶貧開發督導考核機制,把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及時開展旅遊扶貧情況動態跟蹤監測、督導檢查,每年年底進行考核。各地要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微信等多種手段,大力宣傳旅遊扶貧成果,進一步強化典型示範引領,推動各方參與旅遊扶貧,共同分享旅遊扶貧成果。

各省區市旅遊部門牽頭,結合實際儘快制定推進落實行動方案的具體舉措,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配套政策,營造良好環境。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從即日起,中國農業新聞網為廣大粉絲提供行銷策劃方案。幫助想要創業的粉絲出謀劃策,並把一些創意發給大家,只要大家關注後私信項目,中國農業新聞網就可把創業小項目或創意免費發給大家。感謝大家的大力支持。

成功是在不斷嘗試,不斷摸索,不斷碰壁中實現的,不去執行,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萬一成功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