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讀了很多書依然不會寫作文?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如今, 閱讀越來越受重視, 尤其是家長們, 幾乎都能做到不吝金錢為孩子大量購置圖書, 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從而受益終生。 然而, 許多小學和初中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孩子讀了那麼多書, 還是不會寫作文, 一寫作文就詞窮, 內容乾巴巴, 還不會謀篇佈局, 表達能力很一般。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記者採訪了山西省語文特級教師、後小河小學副校長解紅雲, 她認為, 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至關重要, 愛讀書, 還要會讀書, 除了學校的閱讀指導外, 家長也要學做孩子讀書的領路人。

她介紹了幾種方法, 家長們可以借鑒。

幫孩子挑選適合的書

春季開學後, 一年級學生小雅的媽媽給她在書店精心挑選了《八十天環游地球》《魯濱遜漂流記》等世界名著兒童讀本, 可是小雅對這幾本書沒有太大興趣, 翻都沒翻一頁, 小雅的媽媽說:“她現在學習了拼音, 我專門買了拼音版的, 沒想到她不愛讀。 ”

那麼到底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呢?

解老師說:“家長要結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年齡, 來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讀的書, 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如果所選圖書內容太淺, 孩子會覺得沒有探索的欲望;內容太深, 孩子無法進入書裡的天地, 自然也不感興趣。 ”

她認為, 小學階段的閱讀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低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

因此, 可以多選擇一些繪本類的圖書和淺顯的童話故事, 給予其想像的空間。 此時, 還可以植入古詩詞、成語故事、笠翁對韻等中華經典, 經常誦讀。 中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速度, 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 因此, 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性強的成篇、整本書來讀, 但是內容要淺顯一些, 比如《愛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楊紅櫻系列等校園生活題材的書籍, 讓孩子有別樣的校園生活體驗, 逐漸愛上讀書。 高段的孩子可以讀一些有挑戰性的圖書, 推薦讀一些國外的經典名著、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與課本相結合的紅色經典等等, 個別“吃不飽”的孩子還可以嘗試閱讀內容更精深的書籍。

家長要先于孩子去讀

推薦了這麼多書,

孩子自己讀就可以了嗎?顯然不行。 讓孩子愛上閱讀, 並且有效果地閱讀, 家長這個領路人還需要做得更多。

解老師建議, 家長們在讓孩子讀某本書前, 自己先把這本書讀完, 或者至少要比孩子讀的進度要快。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 家長要帶著問題帶領孩子來讀, 與孩子就書中的內容進行討論。 這樣做, 一是檢測孩子讀了沒有, 二是看看孩子在讀時三觀是否有偏差, 以便及時糾偏。 一次可以圍繞一到兩個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讓孩子在分享討論中, 加深對書中內容的印象, 如果有自己的思考就更好了。

養成閱讀的習慣, 家長還要“有心”, 比如讀某作家某個階段的作品, 家長就可以圍繞這個作品與孩子進行討論,

進而啟發孩子學會參讀, 看看這位元作家別的時期的作品怎麼樣, 有沒有關於這位作家的人物傳記等等, 讓孩子更深刻理解作品。

家長的“有心”, 還體現在放下手機, 激勵孩子閱讀, 營造閱讀的氛圍, 對於孩子能很好完成讀書任務的給予精神獎勵。

給予孩子更多的生活體驗

一本書讀完要留下痕跡。 解老師認為, “不動筆墨不讀書”, 如果看到書中有些經典的片段, 不妨讓孩子背誦下來, 定期背誦裡面的精彩片段不僅增加了語感, 豐富了寫作素材, 更是對自己閱讀後成果的一種積累。 她還建議, 三年級起, 孩子們最好能寫讀書筆記, 書中的精彩語段、漂亮的開頭或結尾, 以及其中的渲染、誇張等手法, 都可以記錄下來。 讀後,

記錄的內容不在乎多少, 哪怕是一句心得、一個思考都可以, 目的就是要雁過留痕, 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如果說讀書是間接體驗, 那麼生活就是直接體驗。 寫作文並不是神秘的事情,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如果加上豐富的內心體驗, 以及更多的生活感悟, 寫好作文並不難。

解老師舉例, 比如春天來了, 可以帶孩子去桃花溝、去各大公園、去有春色的地方, 去聽、去看、去聞、去感受, 那是書裡沒有的體驗。 一次爬山、一次逛街、一次團圓飯、甚至是一次圍棋比賽, 都是一次次難得的體驗。 家長要善於引領孩子在這其中發現素材, 幫助孩子調動他們的感官, 獲得豐厚的生活體驗。

她還建議,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看看書中提到的名人故居、美好山川等等, 開闊孩子的眼界,增加其閱歷。

開闊孩子的眼界,增加其閱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