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匯局:2017年末中國負債率等指標在國際公認安全線內

中新網4月19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今天表示, 2017年末, 中國的負債率、債務率和償債率等指標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之內。

國新辦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 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18年一季度外匯收支資料有關情況, 並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 我國的外債餘額一直在增長, 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會不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另外, 中國對於外債方面管理的政策會不會有變化?

王春英表示, 從外債構成結構看, 2017年我國外債增長主要由兩個方面推動:第一,

貨幣與存款比2016年末增長比較多, 增長了1246億美元, 占全年外債總規模增長的42%, 主要是銀行的跨境融資大幅提高。

第二, 債務證券比2016年末增長1079億美元, 占全年外債總規模增長的37%, 反映了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的影響。 如果分季度來看, 2017年外債增長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度, 分別增長了1249億美元和1172億美元, 第四季度的外債增長是355億美元, 增速明顯放緩。

王春英還表示, 當前, 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從以下幾方面來做解釋:

第一, 從外債風險指標來看, 2017年末, 中國的負債率、債務率和償債率等指標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之內。 負債率是外債餘額比上GDP, 債務率是外債餘額比上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收入,

償債率是中長期外債還本付息和短期付息額之和比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收入。 這幾個比例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

第二, 從短期外債看, 2017年末短期外債占總外債的比例保持相對平穩的水準, 低於歷史最高水準大概10個百分點。 同時, 2017年末我國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之比是35%, 也是在合理的範圍內。 從短期外債結構看, 因為中國是一個貿易大國, 所以短期外債中, 企業之間的貿易信貸、銀行貿易融資等和貿易有關的信貸占比有四成, 這部分短期外債實際是有貿易背景的, 償債風險有限。

第三, 近期借債主體的風險意識提高, 對外幣債務做套期保值的企業越來越多了, 這樣既可以很好的管理好微觀風險, 也有助於降低宏觀風險。

王春英透露, 目前外匯局正在會同人民銀行研究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 充分發揮其逆週期調節作用, 統籌平衡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防範跨境融資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關係, 充分發揮管理政策的前瞻性和協調性, 確保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實際上, 外匯管理局也強化了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借用外債的管理, 例如, 除有特殊規定外, 房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得借用外債;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外債結匯需要經過外匯局批准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