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裡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的區別,十幾年經驗的老師一一說來

自從十幾年前移居到紐西蘭之後, 生活的重心就是孩子, 除了自己養大兩個孩子之外, 就是在紐西蘭的幼稚園工作了十幾年的時間。 這期間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孩子, 最大的那一撥已經上高中了。 每每他們回到幼稚園來看我們這些老師, 都會讓人有滿滿的成就感。

眾所周知紐西蘭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 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的大奧克蘭地區, 從各個國家來的移民人數占了人口總數很大的比例。 我們的幼稚園就像一個小社會, 也同樣反映著紐西蘭中的人口結構情況。 加之有中國老師, 對中國家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因此中國孩子也在其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不說別的, 在此就說說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的區別吧。 也說明一下, 這裡的外國孩子主要是指在當地土生土長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孩子。 這裡所說的一些現象這些總體多數意義上的現象。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但是每一個文化背景下的孩子, 都有其共同的特點。 搬出特例來抬杠就沒什麼意思了。

第一、中國孩子很多由祖父母來接送上下學, 而外國孩子是爸爸媽媽來接送。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 也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外國孩子的心目中, 每天來幼稚園接他們的, 就應該是爸爸或者是媽媽。 因此當中國孩子的爺爺或者奶奶推門進來的時候。 就會有孩子喊:your dad/mummy is here(你爸爸或者媽媽來了)因為在他們心目中, 爸爸媽媽來接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在這個年齡段, 他們對於大人的年齡概念也是模糊的。

在很多的中國家庭中, 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 由於簽證的原因, 不能長期在這邊, 就會出現兩邊老人輪流值班的情況,

爺爺奶奶到期了要回國, 姥姥姥爺就馬不停蹄的趕過來。

而當地的孩子, 他們基本上是由父母來接送, 而祖父母僅僅是作為父母, 實在是忙不過來時候的不時之需了。 如若父母在固定的某一天不能接送孩子, 則往往是請專門的人員代接。 而不會去勞煩, 爺爺奶奶, 或者是姥姥姥爺承擔起這份責任。

所以說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中國的孩子, 見到他們的祖父母是常態, 偶爾的情況下父母會出現。 而對於當地的孩子, 則是恰恰相反, 父母接送孩子是常態, 偶爾的情況下會有祖父母出現。

第二、中國孩子入園的適應期, 普遍比外國孩子長。

每一個孩子新入園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 最初的階段難免會有, 哭鬧的現象。 對於這個過渡期的長短, 基本的規律是, 印度孩子用的時間最長, 其次是中國孩子, 然後就是當地的孩子。

其實這事倒很容易解釋, 對於家和幼稚園這兩個不同的環境, 對於中國孩子和印度孩子反差肯定要比當地的孩子大上很多。

第三、中國孩子普遍比外國孩子愛乾淨整潔, 善於管理自己的物品。

這裡的幼稚園, 孩子確實是以玩兒為主, 玩水玩沙, 在草地上打滾兒, 難免會把衣服弄得很髒, 即便是在室內, 畫畫或者陪烘點心的時候, 也難免會有顏料或者麵粉弄到衣服上。

即便是在做同樣的遊戲, 總體來說中國孩子會不那麼的淩亂。 不會像外國孩子一樣, 有的時候不得不接上水管沖一下, 才能進入室內, 要不然恨不得把整個沙坑都帶進去。

由於早晚的溫差, 由於孩子經常玩水會濕透衣服, 所以孩子們脫衣服換衣服是家常便飯。 由於孩子們喜歡赤腳玩耍, 所以基本上沒有孩子是不脫鞋脫襪子的。 洋人的孩子往往是在哪脫了扔在哪裡, 最要命的是,還記不住是在哪脫的,往往是家長來接的時候,滿園的找衣服,找襪子,找鞋子。而大多數的中國孩子,就比較善於管理自己的物品,一般情況下,脫下來的衣服都會放進自己的包裡,滿世界找物品的情況不是很多。

第四、中國孩子更喜歡選擇室內的活動。

這裡的幼稚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孩子自由活動,他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在室內或者室外不同的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參與。中國孩子往往會選擇室內的活動,尤其是願意選擇一些桌面上的活動,比如說寫字,畫畫,拼圖,彩泥等。

由於孩子們的這個特點,我們往往會鼓勵他們到室外去,做一些攀爬跑跳的活動。而有的時候則把一些室內的活動,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搬到室外去,比如說搭個帳篷,裡面放幾本書,或者是在室外的野餐桌椅上,做一些剪貼手工工藝。

第五、中國孩子普遍精細動作強,而外國孩子的大動作能力比較強。

我認為這跟上面說到的,對於孩子對室內和室外,遊戲的好惡程度有關。

中國孩子在使用剪刀,膠水,握筆的姿勢,以及到了年齡比較大的階段,寫字畫畫的時候對手的控制能力,都會比洋人的孩子,普遍高出一個等級。在精細動作方面確實是非常有優勢的。

而在於戶外運動,比如說跑步,攀爬以及平衡能力上面,中國孩子就相對來講比較欠缺。跟他們不是非常熱衷於戶外運動應該有直接的關係。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中國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皮膚的顏色會比真正的純白人的孩子的皮膚顏色還要淺。能寫中國孩子一直不願意,戶外運動,即便是出去,也會捂得嚴嚴實實。

第六、中國孩子普遍比外國孩子穿的多

在奧克蘭地區,雖然不會有極寒和極熱的天氣,這氣溫的變化還是有的。總的來說中國的孩子會穿得更多更厚。而總的趨勢是,新移民會比老移民穿的多,而老移民還會比當地的人穿的多。

我淺顯的分析了一下:當地的人總體上是依靠自己的身體調節來適應溫度的變化,而我們中國人,傾向于通過對衣服的加減來適應溫度的變化。久而久之當地人會,更加趨向既耐寒也耐熱。對於大家都穿短袖短褲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差別,而天氣稍一變冷,中國人就開始給孩子添加衣服了,而當地人則不會。

第七、中國孩子普遍數學能力,會比外國孩子強。

中國人的數學能力強,這一直是我們引以為豪,當然在我看來,這主要是指計算方面的能力。而在幼稚園階段,中國的孩子確實也表現出了,在這方面優勢。無論是在數數,一對一的概念,以及對數位的認識方面,與同齡的外國孩子相比,都會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準。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家長比較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另外確實是中國人對於數位方面比較敏感,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確實比較強。

第八、中國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

就像前面說過的,中國孩子會比較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實際上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

另外就是在日常的活動中,很多孩子會表現出比較倔強的一面。比如說,對於一些不是非常感興趣,或自己本身不是很自信的活動會拒絕參加。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老師用同樣的方法鼓勵孩子去參加,一般來講,外國的孩子傾向于聽從老師的安排。即便不是很情願,也會說ok,繼而融入進去。而中國孩子往往會更加固執,需要更多的引導,有時候需要若干次,甚至是幾天不斷的重複,才會改變。

第九、中國孩子的包容性沒有外國孩子強。

我們在幼稚園時常會有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入園。總體來講,這些孩子可以和其他的孩子和平共處,在很多的時候,特殊需求的孩子確實還可以得到其他孩子額外的關愛。

比如說我們幼稚園曾經有一個貓哭症的孩子。身體會比較瘦小,運動能力要比實際年齡差很多,平衡感很差,肌張力也比較弱,包括在語言,甚至在吃東西方面,都會有一定的障礙。

在其他孩子都比較包容的情況下,而中國孩子則表現出了比較排斥的情況,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不願意和他坐在一起; 別的孩子走在這個孩子旁邊,會小心翼翼,而有的中國孩子,則會推他一把; 更有一個孩子非常明確的說,我不喜歡他,我要打他……

這是不是跟我們的文化裡崇尚精英,崇拜強者有關係呢?

……

想到哪說到哪。這些不過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從我的視角看到的,也許別人會有其他的看法。

有句話說得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中國人在悄悄地改變著世界,世界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

最要命的是,還記不住是在哪脫的,往往是家長來接的時候,滿園的找衣服,找襪子,找鞋子。而大多數的中國孩子,就比較善於管理自己的物品,一般情況下,脫下來的衣服都會放進自己的包裡,滿世界找物品的情況不是很多。

第四、中國孩子更喜歡選擇室內的活動。

這裡的幼稚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孩子自由活動,他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在室內或者室外不同的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參與。中國孩子往往會選擇室內的活動,尤其是願意選擇一些桌面上的活動,比如說寫字,畫畫,拼圖,彩泥等。

由於孩子們的這個特點,我們往往會鼓勵他們到室外去,做一些攀爬跑跳的活動。而有的時候則把一些室內的活動,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搬到室外去,比如說搭個帳篷,裡面放幾本書,或者是在室外的野餐桌椅上,做一些剪貼手工工藝。

第五、中國孩子普遍精細動作強,而外國孩子的大動作能力比較強。

我認為這跟上面說到的,對於孩子對室內和室外,遊戲的好惡程度有關。

中國孩子在使用剪刀,膠水,握筆的姿勢,以及到了年齡比較大的階段,寫字畫畫的時候對手的控制能力,都會比洋人的孩子,普遍高出一個等級。在精細動作方面確實是非常有優勢的。

而在於戶外運動,比如說跑步,攀爬以及平衡能力上面,中國孩子就相對來講比較欠缺。跟他們不是非常熱衷於戶外運動應該有直接的關係。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中國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皮膚的顏色會比真正的純白人的孩子的皮膚顏色還要淺。能寫中國孩子一直不願意,戶外運動,即便是出去,也會捂得嚴嚴實實。

第六、中國孩子普遍比外國孩子穿的多

在奧克蘭地區,雖然不會有極寒和極熱的天氣,這氣溫的變化還是有的。總的來說中國的孩子會穿得更多更厚。而總的趨勢是,新移民會比老移民穿的多,而老移民還會比當地的人穿的多。

我淺顯的分析了一下:當地的人總體上是依靠自己的身體調節來適應溫度的變化,而我們中國人,傾向于通過對衣服的加減來適應溫度的變化。久而久之當地人會,更加趨向既耐寒也耐熱。對於大家都穿短袖短褲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差別,而天氣稍一變冷,中國人就開始給孩子添加衣服了,而當地人則不會。

第七、中國孩子普遍數學能力,會比外國孩子強。

中國人的數學能力強,這一直是我們引以為豪,當然在我看來,這主要是指計算方面的能力。而在幼稚園階段,中國的孩子確實也表現出了,在這方面優勢。無論是在數數,一對一的概念,以及對數位的認識方面,與同齡的外國孩子相比,都會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準。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家長比較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另外確實是中國人對於數位方面比較敏感,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確實比較強。

第八、中國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

就像前面說過的,中國孩子會比較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實際上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

另外就是在日常的活動中,很多孩子會表現出比較倔強的一面。比如說,對於一些不是非常感興趣,或自己本身不是很自信的活動會拒絕參加。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老師用同樣的方法鼓勵孩子去參加,一般來講,外國的孩子傾向于聽從老師的安排。即便不是很情願,也會說ok,繼而融入進去。而中國孩子往往會更加固執,需要更多的引導,有時候需要若干次,甚至是幾天不斷的重複,才會改變。

第九、中國孩子的包容性沒有外國孩子強。

我們在幼稚園時常會有一些特殊需求的孩子入園。總體來講,這些孩子可以和其他的孩子和平共處,在很多的時候,特殊需求的孩子確實還可以得到其他孩子額外的關愛。

比如說我們幼稚園曾經有一個貓哭症的孩子。身體會比較瘦小,運動能力要比實際年齡差很多,平衡感很差,肌張力也比較弱,包括在語言,甚至在吃東西方面,都會有一定的障礙。

在其他孩子都比較包容的情況下,而中國孩子則表現出了比較排斥的情況,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不願意和他坐在一起; 別的孩子走在這個孩子旁邊,會小心翼翼,而有的中國孩子,則會推他一把; 更有一個孩子非常明確的說,我不喜歡他,我要打他……

這是不是跟我們的文化裡崇尚精英,崇拜強者有關係呢?

……

想到哪說到哪。這些不過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從我的視角看到的,也許別人會有其他的看法。

有句話說得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中國人在悄悄地改變著世界,世界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