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I視覺技術差距優勢有限,應往行業縱深挖掘更多應用場景實現落地

【樂智網 | lezhiot.com 訊】 4月17日, 由獵雲網&AI星球主辦的2018年度人工智慧產業峰會在深圳隆重召開。

此次峰會在以“2018, 行業AI應用的進擊方向”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中,

零秒科技CEO黃麗輝、十方創投管理合夥人何紹鈞、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寬頻資本執行董事練叔凡、小i機器人華南技術中心總經理黃遷, 共同探討了2018年行業AI應用的進擊方向。

其中, AI公司雲從科技是視覺技術頭部企業中唯一的國家隊, 從2015年誕生就頭頂光環, 短短三年的時間就迅猛雄起, 成為首個落地AI晶片應用場景的AI“獨角獸”。

會上, 根據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的介紹, 我們瞭解到雲從科技的AI落地領域和最新進展:

一是銀行;雲從科技在銀行領域穩坐龍頭地位, 中國有超過70%-80%的總行使用了雲從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 人民銀行總行、四大行總行等國有銀行, 均與雲從科技科技建立了合作關係。 此外,

雲從科技還建立了一系列聯合實驗室, 説明國家在人工智慧尤其是視覺領域制定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二是機場;在機場這一領域, 雲從科技的市場份額更是驚人, 全國80%以上的核心樞紐機場使用了雲從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

三是安防。 由於雲從科技有國家隊背景, 其與公安部等國家部門在人臉識別標準和重大項目方面有較多合作。

雲從科技以技術起家, 是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 但技術都有紅利期, 雲從科技必須在技術紅利期找到技術落地的場景, 這樣才有可能建立壁壘, 使技術繼續向前發展。

中間為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本人

會後, 樂智網帶著業界對這只獨角獸所關心的問題, 對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進行了採訪。 以下為採訪實錄內容, 經樂智網整理刪改:

剛才在圓桌會議上, 您提到雲從科技在做AI+而不是+AI, 能否更詳細說一下?另外, AI+的效果做得如何?

傳統行業發展到某個階段會有瓶頸期, 剛好人工智慧浪潮來了, 雲從科技要把人工智慧帶到下一個發展階段,

立志于做整個傳統行業的人工智慧轉型引領者。 傳統的+AI只是給行業提供一個小技術, 意義不太大。 比如, 做個小範圍的人臉識別。 而AI+指的是創造新的業務場景。 比如在旅客在機場刷臉過閘口。 這些場景不僅融合了視覺技術, 還有自然語言技術等很多不同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

雲從科技是技術建設者, 要跟行業一起落地。

第一, 我們大家跟行業裡的專家進行的是深入的碰撞, 而不是表面談談。 舉個例子, 雲從科技建立了很多聯合實驗室共同去做行業應用化落地。

第二, 作為技術領先公司, 雲從科技整合更多不同的技術資源, 走到企業和行業中去尋找確切需求來進行服務。 因為行業技術離行業非常遠。

就拿大資料來說, 大家在生活中感受不出大資料是什麼玩意兒, 而雲從科技做的就是把大資料和超算這些很基礎的技術帶到產業落地之中。 很多資料要是一直放在那裡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用我們的技術幫助行業把技術變化成生產力。

雲從科技的佈局涉及到很多領域, 但每個領域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樣, 比如細分到銀行, 可能每個銀行的需求都不一樣, 雲從科技怎麼實現高效落地?

你說的有一部分對, 有一部分不對。 是這樣的。 基於某個現有流程去做改變的話, 每個銀行都會有很多很大的差異點。 但我們現在是創造了另外一個蛋糕, 即原來就沒有的業務。 也就是說銀行其實現在是沒有這個需求的。 所以不存在說我們要按照他的需求去定制。在銀行領域,我們跟四大行已經有合作業務,後面的很多銀行都會按這個流程來走。

一方面,雲從科技其實是創造了基於個人的個性化行銷的蛋糕。

銀行本身的業務結構發生了調整,傳統的存取款業務會越來越少,但是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會越來越多。

以前銀行推薦的理財套餐是固定的。但現在不一樣,基於視覺識別技術和大資料,銀行可以識別出來訪者的很多個人資訊,包括存款數額、姓名、職業、年齡等等,然後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喜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推薦理財套餐。

另一方面,雲從科技起到跨界經營的樞紐作用。

比如,雲從科技和銀行結合更多場景來做跨界經營,而不是純粹的金融服務,讓銀行從單一的金融業務變成多區域經營,比如會有咖啡廳、健康諮詢室等等。

現在雲從科技能做到您說的這種程度嗎?

可能雲從科技現在只能做到利用銀行裡面的資料的程度。

在個性化行銷上,雲從科技可以幫助銀行實現。比如剛才說的理財套餐,雲從科技讓銀行從固定的20個套餐變成2千個個性化套餐。

另外,雲從科技能幫助銀行控制風險。原來的銀行的風控做得非常傳統,很多時候只能謹慎地基於一些很基礎的資訊比如抵押金來做決定。但雲從科技的技術能把更多的資訊跟個人集合起來,從而可以更有保障地決定批客戶3百萬貸款還是2百萬貸款。

雖然基於大資料進行個性化服務是有比較精准和貼心,但是大家還是會比較在意個人隱私問題,您怎麼看待?

這個事情是雲從科技跟政府一起去做的,雲從科技跟政府也探討過這些事情。

大家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雲從科技不需要真的要做到非常智慧化,完全自動化這種程度。雖然這是無感知的。但畢竟還是有人為控制隱私在。雲從科技只是讓銀行後臺人員更多地能夠瞭解客戶。

其實,就算沒有這個技術,很多人現在也能拿到你的一些個人資訊。所以關於你的個人資訊會洩漏出去的問題是不存在的。資料本身一直在那裡,雲從科技只是用了各種手段讓資料的價值發揮出來。

現在能做到這樣的個性化行銷還是基於技術。從技術上來說,有哪些能構成雲從科技的壁壘?因為現在這些技術很多公司都在做,比如商湯,曠視,雲從科技跟他們的做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技術壁壘肯定是要建的,但壁壘這個詞很廣泛,技術只是壁壘其中一個。

其實雲從科技、商湯、曠視、依圖這四家第一梯隊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演算法,沒有必要再技術上死磕。大家的技術到了這個程度都已經是最頂尖的了。即使技術上再拉開萬分之一的差距,意義不是很大了。

雲從科技的壁壘更多的是要跟行業去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往行業縱深上去實現落地。

可能每家公司都有不一樣的玩法,比如商湯,就賣一個技術,讓行業自己去玩。而雲從科技是跟行業共同去做一些技術落地的事情。我們不會所有行業都玩,我們挑我們認為是最好的行業。

你會發現,雲從科技在機場和金融的壁壘就非常高,沒有一家公司能進來。這是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理解技術給這個行業帶來的落腳點。你不要看普普通通一個刷臉登機場閘機,不是簡單地把閘機搬過去掛個SDK進去就能實現的,這裡涉及到很多行業特殊需求。

除了已經做得很好的安防、銀行、機場領域,您在圓桌論壇上還提到雲從科技今年還打算佈局新零售和教育領域?雲從科技選擇進軍新領域的指標有哪些?

創業型企業只能一邊走一邊調整。目前雲從科技選擇進軍新領域的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能紮下根;二是市場容量大。因為我們要保證賽道夠寬,並且能能養得起自己。

將來雲從科技會進入更多新的行業,但可能不是今年的重點,今年的重點是先佈局賽道。我們的戰略是一個一個賽道去布,跟你剛才說的幾家公司不一樣。

雲從科技深紮行業的同時也會去建技術的壁壘。在視覺方面的技術壁壘,我們已經相當強了。但視覺領域是非常大,我們還會去做更多的人機交互的東西,讓人可以無感知地去跟很多的機器對話。

雲從科技打算進入機器人領域嗎?

雲從科技現在會投資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但這種投資可能跟資本性質的投資可能是不一樣的。雲從科技更多的是選擇一些生態上對我們有補充的企業,從產業融合度上去做一些投資,同時也會建自己的資金。雲從科技不會自己跳進去做,因為打造機器人是需要生態圈的。

最近網上關於雲從科技IPO的討論特別多,您方便聊一下嗎?

我覺得這個順其自然吧。我們到了現在這個規模,我們的危機感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如果兩三年內雲從科技帶不上另一個臺階的話,就很容易被時代的潮流拍死在岸上。對雲從科技來說,資本肯定是加持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這一環會有自己的一個規律。我覺得國家對創業型企業的支援當然非常重要,但我們還是要專注於公司業務的發展。對於創業型企業,我們最重點的是把業務往上帶一個臺階。無論資本怎麼樣,只是助推的風而已,關鍵是我們這個豬怎麼能夠起跑。

現在,雲從、商湯、曠視都走到了獨角獸這個量級,後續如果還有企業還要在人工智慧領域創業還有冒頭的機會嗎?是不是錯過2015年或2016年就沒有那個機遇了?

人工智慧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上,彎道超車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只是說,從時間上來看,如果還有人想去做這個視覺技術,意義就不大了。

如果是去跟一些頭部公司已經形成了的領域死磕,無論是資源和技術都不太可能超越。如果另闢蹊徑,做一些細分領域,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獨角獸的。

人臉識別是人工智慧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路口,但只是一部分。我認為沒必要再死磕在人臉識別這塊領域,因為已經過了。

所以不存在說我們要按照他的需求去定制。在銀行領域,我們跟四大行已經有合作業務,後面的很多銀行都會按這個流程來走。

一方面,雲從科技其實是創造了基於個人的個性化行銷的蛋糕。

銀行本身的業務結構發生了調整,傳統的存取款業務會越來越少,但是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會越來越多。

以前銀行推薦的理財套餐是固定的。但現在不一樣,基於視覺識別技術和大資料,銀行可以識別出來訪者的很多個人資訊,包括存款數額、姓名、職業、年齡等等,然後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喜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推薦理財套餐。

另一方面,雲從科技起到跨界經營的樞紐作用。

比如,雲從科技和銀行結合更多場景來做跨界經營,而不是純粹的金融服務,讓銀行從單一的金融業務變成多區域經營,比如會有咖啡廳、健康諮詢室等等。

現在雲從科技能做到您說的這種程度嗎?

可能雲從科技現在只能做到利用銀行裡面的資料的程度。

在個性化行銷上,雲從科技可以幫助銀行實現。比如剛才說的理財套餐,雲從科技讓銀行從固定的20個套餐變成2千個個性化套餐。

另外,雲從科技能幫助銀行控制風險。原來的銀行的風控做得非常傳統,很多時候只能謹慎地基於一些很基礎的資訊比如抵押金來做決定。但雲從科技的技術能把更多的資訊跟個人集合起來,從而可以更有保障地決定批客戶3百萬貸款還是2百萬貸款。

雖然基於大資料進行個性化服務是有比較精准和貼心,但是大家還是會比較在意個人隱私問題,您怎麼看待?

這個事情是雲從科技跟政府一起去做的,雲從科技跟政府也探討過這些事情。

大家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雲從科技不需要真的要做到非常智慧化,完全自動化這種程度。雖然這是無感知的。但畢竟還是有人為控制隱私在。雲從科技只是讓銀行後臺人員更多地能夠瞭解客戶。

其實,就算沒有這個技術,很多人現在也能拿到你的一些個人資訊。所以關於你的個人資訊會洩漏出去的問題是不存在的。資料本身一直在那裡,雲從科技只是用了各種手段讓資料的價值發揮出來。

現在能做到這樣的個性化行銷還是基於技術。從技術上來說,有哪些能構成雲從科技的壁壘?因為現在這些技術很多公司都在做,比如商湯,曠視,雲從科技跟他們的做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技術壁壘肯定是要建的,但壁壘這個詞很廣泛,技術只是壁壘其中一個。

其實雲從科技、商湯、曠視、依圖這四家第一梯隊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演算法,沒有必要再技術上死磕。大家的技術到了這個程度都已經是最頂尖的了。即使技術上再拉開萬分之一的差距,意義不是很大了。

雲從科技的壁壘更多的是要跟行業去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往行業縱深上去實現落地。

可能每家公司都有不一樣的玩法,比如商湯,就賣一個技術,讓行業自己去玩。而雲從科技是跟行業共同去做一些技術落地的事情。我們不會所有行業都玩,我們挑我們認為是最好的行業。

你會發現,雲從科技在機場和金融的壁壘就非常高,沒有一家公司能進來。這是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理解技術給這個行業帶來的落腳點。你不要看普普通通一個刷臉登機場閘機,不是簡單地把閘機搬過去掛個SDK進去就能實現的,這裡涉及到很多行業特殊需求。

除了已經做得很好的安防、銀行、機場領域,您在圓桌論壇上還提到雲從科技今年還打算佈局新零售和教育領域?雲從科技選擇進軍新領域的指標有哪些?

創業型企業只能一邊走一邊調整。目前雲從科技選擇進軍新領域的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能紮下根;二是市場容量大。因為我們要保證賽道夠寬,並且能能養得起自己。

將來雲從科技會進入更多新的行業,但可能不是今年的重點,今年的重點是先佈局賽道。我們的戰略是一個一個賽道去布,跟你剛才說的幾家公司不一樣。

雲從科技深紮行業的同時也會去建技術的壁壘。在視覺方面的技術壁壘,我們已經相當強了。但視覺領域是非常大,我們還會去做更多的人機交互的東西,讓人可以無感知地去跟很多的機器對話。

雲從科技打算進入機器人領域嗎?

雲從科技現在會投資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但這種投資可能跟資本性質的投資可能是不一樣的。雲從科技更多的是選擇一些生態上對我們有補充的企業,從產業融合度上去做一些投資,同時也會建自己的資金。雲從科技不會自己跳進去做,因為打造機器人是需要生態圈的。

最近網上關於雲從科技IPO的討論特別多,您方便聊一下嗎?

我覺得這個順其自然吧。我們到了現在這個規模,我們的危機感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如果兩三年內雲從科技帶不上另一個臺階的話,就很容易被時代的潮流拍死在岸上。對雲從科技來說,資本肯定是加持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這一環會有自己的一個規律。我覺得國家對創業型企業的支援當然非常重要,但我們還是要專注於公司業務的發展。對於創業型企業,我們最重點的是把業務往上帶一個臺階。無論資本怎麼樣,只是助推的風而已,關鍵是我們這個豬怎麼能夠起跑。

現在,雲從、商湯、曠視都走到了獨角獸這個量級,後續如果還有企業還要在人工智慧領域創業還有冒頭的機會嗎?是不是錯過2015年或2016年就沒有那個機遇了?

人工智慧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上,彎道超車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只是說,從時間上來看,如果還有人想去做這個視覺技術,意義就不大了。

如果是去跟一些頭部公司已經形成了的領域死磕,無論是資源和技術都不太可能超越。如果另闢蹊徑,做一些細分領域,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獨角獸的。

人臉識別是人工智慧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路口,但只是一部分。我認為沒必要再死磕在人臉識別這塊領域,因為已經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