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養雞養鵝養蟑螂 AI在中國的步伐已無法阻擋

【綜合訊】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在中國, 搞養殖都用起了AI。

你見過養殖蟑螂的嗎?可能一看到這, 有的小夥伴就忍不住作嘔了, 但, 在中國的四川, 有一處養殖基地, 生活著與全球人口數量相當的蟑螂……

據《南華早報》19日報導, 在四川西昌有著全球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 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蟑螂這裡的蟑螂, 用於製藥、清理垃圾或是製作化妝品。

除了養的物種讓人驚訝, 這裡龐大數量的蟑螂, 還依賴著技術, 它們被一項由人工智慧演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 養殖效率達到了無與倫比的水準。

一年下來, 每平方英尺都可以養育近2.8萬隻蟑螂。

據瞭解, 智慧製造系統不斷收集和分析包括溫度、濕度、食量在內的80多種資料, 還會監測基因突變的變化, 以及這些變化會如何影響個體蟑螂的生長速度。

研究人員稱, 這套系統可以通過從先前的工作中自我學習來進行調節, 設計出一些獨一無二的方案, 最終提高蟑螂產量。

除了養蟑螂, AI用於養殖, 也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推動大規模養殖“黑豬”的網易CEO丁磊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談到人工智慧時表示, “我們的豬都是智慧養殖, 6個人養2萬頭豬。 ”講到運用的技術時, 他說, “從環保角度來說, 我們養的豬的糞便經過處理之後, 這水我可以喝下去。 ”

無獨有偶, 阿裡巴巴也在致力於用人工智慧養豬。

這些豬既會看病, 又會保健, 還能幫母豬多生崽。

2月6日, 阿裡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佈達成合作, 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 最終全面實現AI養豬。 據瞭解, 該項目總投入達數億元, 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 ET大腦提升了母豬年生產能力3頭, 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工作人員介紹, AI養豬專案總投資達數億元, 首期落地了各類豬只數量識別、豬群行為特徵分析、疾病識別和預警、無人過磅等十項功能。

ET大腦是去年12月阿裡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推出的, 是具有能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全域能力的超級智慧技術。 其能力在於多維感知、全域洞察、即時決策、持續進化在複雜局面下快速做出最優決定;可用突破性的技術,

解決社會和商業中的棘手問題。

阿裡雲方面透露, 豬場有大量的歷史視頻資料和母豬的歷史生育資料, 可以説明ET大腦對母豬的生產模式進行深度學習。

基於機器視覺技術, ET大腦能夠為每一頭豬建立一套檔案, 包括豬的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 從而對豬的行為特徵、進食特徵、料肉比進行分析。 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測溫技術, 還可以通過對豬的咳嗽行為判斷是否患病, 做出疫情預警。

ET大腦還將做到對母豬年生產力預測, 即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活的斷奶仔豬的頭數, 這也是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 對於生產力下降的母豬,

ET大腦將提前給出淘汰意見。

這次同阿裡雲合作的特驅集團是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預計到2020年, 特驅集團年飼料銷量將突破1000萬噸, 生豬養殖將突破1000萬頭, 年家禽養殖將突破2.5億隻。

不光是阿裡, 京東也幹起了家禽養殖業, 去年推出了人工智慧養雞項目。

2017年5月, 劉強東在頭條號上曬出了京東跑步雞的扶貧項目介紹, 他稱, 京東養的跑步雞要求必須放養, 並且每只雞的腳上都有計步器監督, 跑夠一百萬步以上的雞, 京東承諾以當地三倍的價格回購。

京東養雞的方式不同一般, 它主要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養。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介紹, 京東金融將把物聯網系統融入進養殖過程, 從而實現生產量化模型與養殖管理系統、棚舍環控系統的打通,

並配以人工智慧演算法。

這就相當於為每一個棚舍配備了一個養殖專家, 24小時不停地對養殖進行自動化監管。 系統除了自動投放飼料和水, 自動清洗糞便之外, 還能主動監測識別雞的進食量以及排便量生理狀況, 通過雞叫聲音的不同而判斷疫病, 雞生病了還會有疫病專家線上看病開藥。

專案負責人表示, 企鵝飼養條件較高, 這次養鵝是騰訊在互聯網+農業、AI+農業、以及智慧零售的一次探索性試點。 首批入駐5000只貴州平壩灰鵝, 隨後會擴大養殖規模到20萬隻, 未來或將考慮引入天鵝和企鵝。

為實現鵝的精細化管理, 騰訊人臉識別團隊正著手“鵝臉識別”;為打破鵝與人的溝通壁壘, 騰訊翻譯君團隊已經著手研發“鵝語翻譯”;為了對鵝的疾病進行早診早治,動用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準確率高達90%;為破解難題,開發人員開始加入《詠鵝》等古詩詞……

騰訊還要建山洞資料中心,小僑不免遐想,到時候會不會給每只鵝一個“鵝友圈”,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分析讀懂鵝的心情,自動更新動態呢?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地位不言而喻。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傳統的粗放型農業將被淘汰,互聯網+農業的新時代正在來臨,現代化農業轉型的路上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騰訊翻譯君團隊已經著手研發“鵝語翻譯”;為了對鵝的疾病進行早診早治,動用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準確率高達90%;為破解難題,開發人員開始加入《詠鵝》等古詩詞……

騰訊還要建山洞資料中心,小僑不免遐想,到時候會不會給每只鵝一個“鵝友圈”,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分析讀懂鵝的心情,自動更新動態呢?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地位不言而喻。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傳統的粗放型農業將被淘汰,互聯網+農業的新時代正在來臨,現代化農業轉型的路上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