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網路安全新規將出 華僑華人建言個人資訊保護

【綜合訊】據悉, 中國公安部制定《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徵求意見稿)》, 擬於近期頒佈實施。

徵求意見稿表示, 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兩年內曾發生過網路安全事件、違法犯罪案件,

或者因未履行法定網路安全責任義務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的, 公安機關應當重點開展監督抽查。

根據中新網報導, 這個規定不僅引發中國民眾廣泛討論, 也吸引了華僑華人的高度關注。 多位海外華人華僑表示, 規定有助於改變個人資訊侵權“違法成本過低”的現狀, 有望給個人資訊安全以更多保障。

最近“個人資訊安全”成全球共同的“高頻詞”。 現在, 臉書使用者資料外泄影響持續發酵。 在中國, WiFi萬能鑰匙“竊取隱私”、某公眾人物“用隱私換便捷”的言論等, 也將個人資訊安全問題推向輿論焦點。

隨著大資料時代來臨, 個人資訊保護不斷受到新挑戰,

因資訊洩露導致的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屢禁不止。

對此, 很多華人華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治理‘頑疾’, 就需要有力度的舉措, ”洛杉磯華人律師周敏之說。 她認為, 中國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侵犯個人資訊的行為, 雖已違法, 但因尚未構成犯罪, 違法者最終付出的代價與其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不相匹配。 “規定明確‘未犯罪也要罰’, 將明顯增強對違法者的震懾力, 以減少違法行為, ”周敏之說。

“朋友圈”曬照片可能暴露住址, 隨手連接免費WiFi卻發現支付密碼被竊, 登錄某些手機應用後即遭騷擾短信瘋狂“轟炸”……個人資訊洩露管道之“多元”, 令一部分回中國發展的華僑華人無所適從。 而這些資訊洩露也讓電信詐騙的手伸到了華僑華人的身上。

根據中國僑網4月16日的報導, 中國駐休士頓總領館網站發佈消息, 近日, 有不少僑胞反映他們的親屬、甚至美國友人接到詐騙電話。 據瞭解, 這些電話均為犯罪分子利用技術手段篡改號碼、冒充中國駐休士頓總領館總機或領保值班電話撥打的。 此類電信詐騙中, 有的冒充領館工作人員告知當事人正在辦理的證件需補交費用, 有的冒充海關人員告知當事人證件資訊或信用卡資訊被人盜用, 有的冒充執法部門告知當事人已經涉嫌犯罪, 有的直接冒充總領館官員, 其內容和花樣不斷翻新, 不一而足。

這類有針對性的詐騙必須建立在對被詐騙人的瞭解之上, 也就是說, 犯罪分子是明確知道被詐騙人的個人資訊而精准投放的詐騙電話。

針對這類情況和《意見稿》, 很多華人華僑提出了對於中國個人資訊保護的建議。 供職於美國思科系統公司研發部門的周平告說, 互聯網企業易成為個人資訊洩露的源頭, 因此應考慮制定針對這些企業的“行為準則”。 “既要顧及大資料發展的現實需要, 也要兼顧公民個人資訊的保護, 在二者間尋找平衡。 ”

其實無論2013年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還是《個人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等, 都對個人資訊保護作出了專門規定。 但是個人資訊保護立法在中國還是空白。 無論是對中國公民還是海外華人華僑來說, 都期待著此類法律的設立, 使個人資訊保護更有力度、更具實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