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報告:2018年手機“AI化”將漸成市場主流

人工智慧正加速從火熱的概念變為現實, 而智慧手機被認為將是連接這項新技術與生活的一道便捷橋樑。

4月19日, 第十屆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上發佈的《世界智慧移動終端產業發展報告(2018)》(簡稱《報告》)就指出, 智慧手機經歷近年發展瓶頸後, 將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帶領下開啟新一輪創新, “在智慧手機上運行AI解決方案, 將成為未來兩年手機廠商發展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進一步稱, 5G技術普及後, 人工智慧將成為各家智慧型手機廠商的產品差異化關鍵。 並且, 全面屏、玻璃機殼採用、雙鏡頭和3D感測的導入與手機AI化等發展,

將在2018年持續深化, 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以往大幅創新帶動市場快速成長的景況不復見, 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和小幅度的更新。 ”《報告》說。

這種變化的背景是, 智慧手機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後迎來轉折, 隨著市場基本成熟, 以及手機品質提升, 產品創新發力, 消費需求放緩, 2017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首次下滑。

IDG預計稱, 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在2018年將為“單位數增長”, 到2022年出貨量規模將達到16.8億台。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近日發佈的資料也顯示, 今年一季度我國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 同比下降27%。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則表示, 業界普遍認為, 國內智慧手機市場將進入3-4年的下行週期。

這一背景下, 技術逐步突破的AI也成為各家手機廠商新的突破方向。

目前, 國內如華為即在這方面有所嘗試。

“國產智慧手機品牌的人工智慧技術升級驅動力強。 ”《報告》指出, 我國終端企業受制於產業鏈上游主要器件供應制約, 一直存在“利潤之殤”, 探索應用營收的意願強烈而迫切。

《報告》說, 我國終端企業通過產業上下游協作方式, 建立了兼顧終端、互聯網應用和線下資訊的使用者畫像體系, 並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參數調優上開展了大量有益嘗試, 已實現非常個性化的多媒體/新聞資訊整合推送、分場景顯示/計算資源動態調配等特殊應用, 形成軟硬結合的發展優勢。

同時, 《報告》顯示, 國產智慧手機核心零部件晶片、螢幕與國外差距逐漸拉近。

比如, “從2017年的市場統計, 採用國產晶片的4G手機超過9000萬部, 同比增長41.3%, 相較2016年增長7.3%”;而在手機LED螢幕方面, 則顯示有86.4%國產手機實現LED螢幕的國產化。

這份《報告》是在東莞發佈的, 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是智慧手機生產基地, 集中了華為、oppo、vivo等國產品牌, 2017年出貨量為3.28億台, 約占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的22.3%, 相當於全球每5台智慧手機就有一台產自東莞。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