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若非份內終須複還原!

詩雲:

從來欠債要還錢, 冥府於斯倍灼然。

若使得來非份內, 終須有日複還原。

明朝晉州古城縣有一個人, 名喚張善友。 平日看經念佛, 是個好善的長者。 渾家李氏卻有些見識淺薄, 要做些小便宜勾當。 夫妻兩個過活, 不曾生男育女, 家道盡從容好過。

其時本縣有個趙廷玉, 是個貧窮的人, 平日也守本分。 只因一時母親亡故, 無錢埋葬, 曉得張善友家富裕, 起了歹心要去偷他些來用。 算計了兩日, 果然被他挖了牆洞, 偷了他五六十兩銀子去, 將母親殯葬訖。 自想道:“我本不是沒行止的, 只因家貧無錢葬母, 做出這個歹事來,

擾了這一家, 今生今世還不的他, 來生來世是必填還他則個。 ”

張善友次日起來, 見了壁洞, 曉得失了賊, 查點家財, 箱籠裡沒了五六十兩銀子。 張善友是個富家, 也不十分放在心上, 道是命該失脫, 歎口氣罷了。 惟有李氏心有不甘道:“有此一項銀子, 做許多事, 生許多利息, 怎捨得白白被盜了去?” 正在納悶間, 忽然外邊有一個和尚來尋張善友。

張善友出去相見了, 問道:“師傅何來?”

和尚道:“老僧是五臺山僧人, 為因佛殿坍損, 下山來抄化修造。 抄化了多時, 積得有兩百來兩銀子, 還少些個。 又有那上了疏未曾勾銷的, 今要往別處去走走, 討這些佈施。 身邊所有銀子, 不便攜帶, 恐有所失, 要尋個寄放的去處, 一時無有。 一路訪來, 聞知長者好善,

是個有名的檀越, 特來寄放這一項銀子。 待別處討足了, 就來取回本山去也。 ”

張善友道:“這是積德的事, 師父只管寄放在捨下, 萬無一失。 只等師父事畢來取便是。 ”當下把銀子看驗明白, 點計銀數, 拿進去交付與渾家了。 出來留和尚吃齋。

和尚道:“不勞檀越費齋, 老僧心忙要去募化。 ”

善友道:“師父銀子, 弟子交付渾家收好在裡面。 倘若師父來取時, 弟子出外, 必預先吩咐停當, 交還師父便了。 ”

和尚別了自去抄化。 那李氏接得和尚銀子在手, 滿心歡喜, 想道:“我才失得五六十兩, 這和尚倒送將一百兩來, 豈不是補還了我的缺?還有得多哩!”就起一點心, 打賬要賴他的。

一日, 張善友要到東嶽廟裡燒香求子去, 對渾家道:“我去則去, 有那五臺山的僧所寄銀兩,

前日是你收著, 若他來取時, 不論我在不在, 你便與他去。 他若要齋吃, 你便整理些蔬萊請他一頓, 也是你的功德。 ”
​李氏道:“我曉得。 ”張善友自燒香去了。 去後, 那五臺山和尚抄化完了, 卻來問張善友取這項銀子。 李氏便白賴道:“張善友也不在家,
我家也沒有人寄甚麼銀子。 師父敢是錯認了人家了?”

和尚道:“我前日親自交付與張長者, 長者收拾進來交付孺人的, 怎麼說此話?”

李氏便賭咒道:“我若見你的, 我眼裡出血。 ”

和尚道:“這等說, 要賴我的了。 ”

李氏又道:“我賴了你的, 我墮十八層地獄。 ”和尚見他賭咒, 明知白賴了。 爭奈他是個女人家, 又不好與他爭論得。

和尚無可奈何, 合著掌, 念聲佛道:“阿彌陀佛!我是十方抄化來的佈施, 要修理佛殿的, 寄放在你這裡。 你怎麼要賴我的?你今生今世賴了我這銀子, 到哪生哪世少不得要填還我。 ”帶著悲恨而去。

過了幾時, 張善友回來, 問起和尚銀子。 李氏哄丈夫道:“剛你去了, 那和尚就來取, 我雙手還他去了。 ”

張善友道:“好, 好, 也完了一宗事。 ”

過得兩年李氏生下一子。

自生此子之後, 家私也似火焰般長躥將起來。 再過了五年, 又生一個, 共是兩個兒子了。 為了感謝東嶽大帝賜子, 大的起名叫做乞僧;次的叫做福僧。

那乞僧大來極會做人家, 披星戴月, 早起晚眠, 又且生性吝嗇, 一文不使, 兩文不用, 不肯輕費著一個錢, 把家私掙得偌大。 可又作怪, 一般兩個弟兄, 同胞共乳, 生性卻是相反。 那福僧每日只是吃酒賭錢, 養婆娘, 把錢鈔不著疼熱的使用。 乞僧看了, 是他辛苦掙來的, 老大的心疼。 福僧每日有人來討債, 多是瞞著家裡外邊借來花費的。 張善友要做好漢的人, 怎肯叫兒子被人逼迫不清的?只得一主一主填還了。 那乞僧只叫得苦。

張善友疼著大孩兒苦掙, 恨著小孩兒蕩費, 偏吃虧了。 立個主意,把家私勻做三分分開。他弟兄們各一分,老夫妻留一分。等做家的自做家,破敗的自破敗,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總凋零了。

那福僧是個不成器的人,倒要分了,自由自在,別無拘束,正中下懷,家私到手,正如湯潑瑞雪,風捲殘雲。不上一年,使得光光蕩蕩了。又要分了爹媽的這半分。也自沒有了,便去打攪哥哥,不由他不答應。連哥哥的,也擺佈的乾淨。

哥哥乞僧是個做家的人,怎生受得過?氣得成病,一臥不起。求醫無效,看看至死。張善友道:“成家的倒有病,敗家的倒無病。五行中如何這樣顛倒?”恨不得把小的替了大的,苦在心頭,說不出來。

那乞僧氣數已盡,畢竟不痊,死了。張善友夫妻大痛無聲。那福僧見哥哥死了,還有剩下家私,落得是他受用,一毫不在心上。李氏媽媽見如此光景,一發捨不得大的,終日啼哭,哭得眼中出血而死。

福僧也沒有一些苦楚,帶著母喪,只在花街柳陌,逐日混帳,淘虛了身子,害了癆病,又看看將死。張善友此時急得無法可施。便是敗家的,留得個種也好,論不得成器不成器了。正是:

前生註定今生案,天數難逃大限催。

福僧是個一絲兩氣的病,時節到來,如三更油盡的燈,不覺的息了。 張善友雖是平日不像意他的,而今自念兩兒皆死,媽媽亦亡,單單剩得老身,怎由得不苦痛哀切?自道:不知作了甚麼罪業,今朝如此果報!”一頭憤恨,一頭想道:“我這兩個業種,是東嶽求來的,不爭被你閻君勾去了。東嶽敢不知道?我如今到東嶽大帝面前,告苦一番。大帝有靈,勾將閻神來,或者還了我個把兒子,也不見得。”

也是他苦痛無聊,癡心想到此,果然到東嶽跟前哭訴道:“老漢張善友一生修善,便是俺那兩個孩兒和媽媽,也不曾做甚麼罪過,卻被閻神勾將去,單剩得老夫。只望神明將閻神追來,與老漢見證一個明白。若果然該受這業報,老漢死也瞑目。”

訴罷,哭倒在地,一陣昏沉暈了去。朦朧之間,見個鬼使來對他道:“閻君有勾。”
​張善友道:“我正要見閻君,問他去。”隨了鬼使竟到閻君面前。

閻君道:“張善友,你如何在東嶽告我?”

張善友道:“只為我媽媽和兩個孩兒,不曾犯下甚麼罪過,一時都勾了去。有此苦痛,故此哀告大帝做主。”

閻王道:“你要見你兩個孩兒麼?”

張善友道:“怎不要見?”

閻王命鬼使:“召將來!”

只見乞僧、福僧兩個齊到。張善友喜之不勝,先對乞僧道:“大兒子,我與你家去!”

乞僧道:“我不是你甚麼大兒子,我當初是趙廷玉,不合偷了你家五十多兩銀子,如今加上幾百倍利錢,還了你家。俺和你不親了。”

張善友見大的如此說了,只得對福僧說:“既如此,二兒隨我家去了也罷。”

福僧道:“我不是你家甚麼二兒,我前生是五臺山和尚。你少了我的,如今也加百倍還得我夠了,與你沒相干了。”

張善友吃了一驚道:“如何我少五臺山和尚的?怎生得媽媽來一問便好?”

閻王已知其意,說道:“張善友,你要見渾家不難。”叫鬼卒:“與我開了酆都城,拿出張善友妻李氏來!”鬼卒應聲去了。

只見押了李氏,披枷帶鎖到殿前來,張善友道:“媽媽,你為何事,如此受罪?”

李氏哭道:“我生前不合混賴了五臺山和尚百兩銀子,死後叫我曆遍十八層地獄,我好苦也!”

張善友道:“那銀子我只道還他去了,怎知賴了他的?這是自作自受!”

李氏道:“你怎生救我?”扯著張善友大哭。

閻王震怒,拍案大喝。張善友不覺驚醒,乃是睡倒在神案前,做的夢,明明白白,才省悟多是宿世的冤家債主。住了悲哭,出家修行去了。 ​卻說人生財物,皆有分定。若不是你的東西,縱然勉強哄騙到手,後要一分一毫填還別人的。

立個主意,把家私勻做三分分開。他弟兄們各一分,老夫妻留一分。等做家的自做家,破敗的自破敗,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總凋零了。

那福僧是個不成器的人,倒要分了,自由自在,別無拘束,正中下懷,家私到手,正如湯潑瑞雪,風捲殘雲。不上一年,使得光光蕩蕩了。又要分了爹媽的這半分。也自沒有了,便去打攪哥哥,不由他不答應。連哥哥的,也擺佈的乾淨。

哥哥乞僧是個做家的人,怎生受得過?氣得成病,一臥不起。求醫無效,看看至死。張善友道:“成家的倒有病,敗家的倒無病。五行中如何這樣顛倒?”恨不得把小的替了大的,苦在心頭,說不出來。

那乞僧氣數已盡,畢竟不痊,死了。張善友夫妻大痛無聲。那福僧見哥哥死了,還有剩下家私,落得是他受用,一毫不在心上。李氏媽媽見如此光景,一發捨不得大的,終日啼哭,哭得眼中出血而死。

福僧也沒有一些苦楚,帶著母喪,只在花街柳陌,逐日混帳,淘虛了身子,害了癆病,又看看將死。張善友此時急得無法可施。便是敗家的,留得個種也好,論不得成器不成器了。正是:

前生註定今生案,天數難逃大限催。

福僧是個一絲兩氣的病,時節到來,如三更油盡的燈,不覺的息了。 張善友雖是平日不像意他的,而今自念兩兒皆死,媽媽亦亡,單單剩得老身,怎由得不苦痛哀切?自道:不知作了甚麼罪業,今朝如此果報!”一頭憤恨,一頭想道:“我這兩個業種,是東嶽求來的,不爭被你閻君勾去了。東嶽敢不知道?我如今到東嶽大帝面前,告苦一番。大帝有靈,勾將閻神來,或者還了我個把兒子,也不見得。”

也是他苦痛無聊,癡心想到此,果然到東嶽跟前哭訴道:“老漢張善友一生修善,便是俺那兩個孩兒和媽媽,也不曾做甚麼罪過,卻被閻神勾將去,單剩得老夫。只望神明將閻神追來,與老漢見證一個明白。若果然該受這業報,老漢死也瞑目。”

訴罷,哭倒在地,一陣昏沉暈了去。朦朧之間,見個鬼使來對他道:“閻君有勾。”
​張善友道:“我正要見閻君,問他去。”隨了鬼使竟到閻君面前。

閻君道:“張善友,你如何在東嶽告我?”

張善友道:“只為我媽媽和兩個孩兒,不曾犯下甚麼罪過,一時都勾了去。有此苦痛,故此哀告大帝做主。”

閻王道:“你要見你兩個孩兒麼?”

張善友道:“怎不要見?”

閻王命鬼使:“召將來!”

只見乞僧、福僧兩個齊到。張善友喜之不勝,先對乞僧道:“大兒子,我與你家去!”

乞僧道:“我不是你甚麼大兒子,我當初是趙廷玉,不合偷了你家五十多兩銀子,如今加上幾百倍利錢,還了你家。俺和你不親了。”

張善友見大的如此說了,只得對福僧說:“既如此,二兒隨我家去了也罷。”

福僧道:“我不是你家甚麼二兒,我前生是五臺山和尚。你少了我的,如今也加百倍還得我夠了,與你沒相干了。”

張善友吃了一驚道:“如何我少五臺山和尚的?怎生得媽媽來一問便好?”

閻王已知其意,說道:“張善友,你要見渾家不難。”叫鬼卒:“與我開了酆都城,拿出張善友妻李氏來!”鬼卒應聲去了。

只見押了李氏,披枷帶鎖到殿前來,張善友道:“媽媽,你為何事,如此受罪?”

李氏哭道:“我生前不合混賴了五臺山和尚百兩銀子,死後叫我曆遍十八層地獄,我好苦也!”

張善友道:“那銀子我只道還他去了,怎知賴了他的?這是自作自受!”

李氏道:“你怎生救我?”扯著張善友大哭。

閻王震怒,拍案大喝。張善友不覺驚醒,乃是睡倒在神案前,做的夢,明明白白,才省悟多是宿世的冤家債主。住了悲哭,出家修行去了。 ​卻說人生財物,皆有分定。若不是你的東西,縱然勉強哄騙到手,後要一分一毫填還別人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