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道新途展新顏——陝西高速公路發展綜述

17、4、3、2、3, 這一個個看似普通的數字, 是陝西完成每一個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所用的時間。

從無到有、從線到網, 從量到質、從快到好, 作為我國最早建設高速公路的省份之一, 陝西用創造力、開拓力和打硬仗的戰鬥力, 刷新了一項項建設速度, 完成了一次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截至2017年年底, 陝西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279公里, 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連通98個縣區, 構築起與周邊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

改革開放40年, 站在歷史的節點回望, 陝西高速公路的發展歷程, 是全省追趕超越的有力詮釋, 是交通人攻堅克難的生動實踐,

更是惠及三秦百姓的真情演繹。 邁入新時代, 深刻把握時代賦予的新機遇, 明確發展方向, 陝西以“三個經濟”為抓手, 強化樞紐省份建設, 發揮先行優勢, 加快綜合交通建設, 奮力建設交通強省。

看今朝, 密如蛛網、通江達海的高速公路遍佈三秦大地, 綿延四面八方——從關中平原到秦嶺腹地, 從革命老區到秦巴山區, 一幅高速公路大發展、大跨越的壯美畫卷, 正在徐徐展開。

打通大屏障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唐代詩人王勃昔日送友入川, 將長安到蜀州比為“天涯”。 千百年來, 高聳綿延的大秦嶺一直是阻礙西部聯通外界的天塹。

作為6條國家高速公路的必經之地, 其中4條要跨越主脈, 秦嶺, 一直是陝西公路交通網的“心臟梗阻”。

“說實話, 高速公路跨越秦嶺的難度極大, 當時許多專家擔心陝西拿不下來。 ”一位參與國家高速公路網設計的專家回憶說。

繞不過的是大秦嶺, 難不倒的是交通人。 2005年, 省交通運輸廳發出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的動員令, 當年10月, 陝西就一舉新開工了4條穿越秦嶺的高速公路。 至此, 一場決戰大秦嶺、打通大樞紐的硬仗拉開了序幕。

2007年1月20日,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車, 第一次實現了高速公路在秦嶺主脈的大跨越;

2007年9月30日, 西漢高速通車, 這是國家高速公路主骨架京昆線中的重要一段;

2008年10月, 西安到商洛山區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這是穿越秦嶺主脈的第三條高速公路, 目前為國家高速公路網滬陝高速和福銀高速的共用段;

2009年5月28日, 包家山公路隧道建成, 創造了國內同類型地質條件的掘進新紀錄, 也為隧道治水提供了寶貴經驗;

2010年12月26日, 十天高速安康至漢中段通車, 這是陝西一次性建設最長的山嶺重丘區高速公路;

……

地域寬廣, 專案眾多, 規模宏大。

打通秦嶺屏障, 集中體現了“陝西速度”——連續幾年, 近千公里高速公路同時建設, 數千座隧道和橋樑同時施工, 直接參戰的設計、監理、施工、征地拆遷、後勤保障和技術諮詢的人員達20余萬人。

打通秦嶺屏障, 集中體現了“陝西智慧”——秦嶺地勢險峻, 地質複雜, 穿越又以建設大批橋樑和隧道為主要工程措施, 橋隧比例很高, 跨越秦嶺主脈的300多公里高速公路, 幾乎全部由橋樑和隧道構成。 “走秦嶺、看隧道”,

成為一大旅遊熱點, 更賦予了陝西“隧道大省”的新名片。

打通秦嶺屏障, 集中體現了“陝西環保”——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綠色公路, 是秦嶺高速公路的主色調、大看點。 在建設中, 陝西交通人常常為了保護一株大樹、治理一處邊坡而緊急停工, 五六次更改設計, 數十萬元追加投資等, 環保投資普遍比原計劃增加兩倍多, 甚至達到三四倍。 據不完全統計, 陝西在秦嶺中修建高速公路花在環境保護和進行綠化上的投資達10多億元, 同時還給農民造地7000多畝。

如今, 驅車行走在如詩如畫的大秦嶺中, 寬暢快捷的高速公路, 青山、綠水、藍天、白雲, 無不使人感慨萬千。 用頑強拼搏和聰明才智, 陝西交通人成功開啟了打通大秦嶺,

建設大樞紐的築路大業。

守護生命線

“以前, 開車穿越隧道時總會有點擔心。 白天, 在接近隧道時, 隧道口就像個‘黑洞’, 進去了也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清楚路面。 ”漢中一位長途貨運司機馬師傅說。

馬師傅所說的這種情況, 被稱為“黑洞”現象, 在出隧道時還會遇到“眩光”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 2011年, 陝西自主研發了“LED隧道照明智慧控制系統”, 該系統即時跟蹤隧道外亮度及隧道內車輛通行情況, 及時對隧道內照明燈具做出亮度調節, 有效解決了隧道照明“黑洞”和“眩光”現象, 同時還大量節省了照明用電。

2013年, 該系統被交通運輸部列入“十二五”第二批全國重點推廣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