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外相機實錄野生動物世界

■鐵錚

中國建立了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保護區2750個, 總面積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4.88%。 在廣袤的天然林和天然濕地中, 棲息著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這些人類十分珍稀的朋友過著怎樣的生活?受種種條件所限, 以往人們對此難以知曉, 給研究和保護野生動物帶來了巨大困難。

近年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持續推進紅外相機技術在自然保護區應用。 將這一技術廣泛應用於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調查與監測、棲息地調查與評價、行為生態學研究等。 權威資訊證實, 在我國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 已有80%安裝了紅外相機。

這真實記錄了原生態環境下的野生動物生活, 實現了對自然生境下野生動物野外生存狀況的跟蹤, 不但對自然資源的智慧化監測、評估和管理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讓世人看到了許許多多從未見到過的畫面。

今年2月, “中國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攝影比賽”正式啟動, 面向2000多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徵集2016~2017年紅外相機拍攝的野生動物視頻和照片, 收到作品多達2000餘條。 這些作品原生態、無裁剪、無後期處理, 真實記錄了野生動物700個日夜的多彩生活, 生動展示了中國大地上野生動物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專家認真評議後, 從中精選出了69段視頻和16幅照片。 包括了大熊貓、川金絲猴、東北虎、雪豹、野駱駝、亞洲象、羚牛、白唇鹿、岩羊、紅腹角雉、白鷳等大批珍稀動物。

其中許多動物的行為都是首次披露, 不僅具有極為寶貴的科考研究價值, 還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4月16日, 組織者將這些珍貴的作品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展出。 與此同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綜合頻道《動物世界》《人與自然》欄目及融媒體平臺也發佈了這20段視頻。 組織者在全國開展網路投票活動, 遴選出最受公眾歡迎的佳作。 這些紅外相機拍攝的作品極具重要的科學價值。 紅鬣羚主要分佈在緬甸北部, 而在我國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了它的行蹤, 證實該物種在我國亦有分佈;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記錄到分佈於我國的不丹羚牛視頻,

填補了我國不丹羚牛野外照片的空白。

這些作品真實記錄了以往人們未知的野生動物生活——在甘肅省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拍攝到了發情季節雄性大熊貓間激烈打鬥以爭奪與雌性的交配權的場面;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首次拍攝到了雪豹“一家四口”同框的畫面;在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拍攝到一隻成年岩羊帶著100多隻兩個月大的幼崽在山上嬉戲玩耍、攀岩的情景;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拍攝到一隻雄性黃腹角雉正在炫耀羽毛, 以吸引雌性個體的注意;華北豹野外求偶的場面、大杜鵑偷吃栗鵐鳥卵等均為首次拍攝、十分罕見。

紅外相機技術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

老一輩動物學家馬世來曾在1994年高黎貢山地區野外考察中使用了這一技術。 國內較為普遍使用這一技術是近十幾年的事情。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介紹, 將紅外相機佈設在野生動物可能出現的地方, 特別有利於記錄那些分佈範圍狹窄、密度低、數量稀少的保護物種, 特別適用於記錄活動較為隱秘的大中型或夜行性的珍稀獸類和鳥類。

據瞭解, 自然保護區目前使用的多為“熱感觸發”紅外拍攝。 野生動物經過鏡頭, 體溫與環境溫度形成溫差, 從而引起相機周圍熱量變化, 感測器產生脈衝信號觸發相機拍照。 因為存儲卡、電池很易耗損, 這樣更節省資源。 紅外相機多安裝在人跡罕至之處,

工作人員長途跋涉及時換電池、取素材、更新設備, 付出了許多艱辛。

在地貌複雜、氣候多變、充滿原始氣息的叢林曠野間, 隱藏在其中的紅外相機是名副其實的“秘境之眼”。 它帶著人們走進真實的野生動物世界, 讓你我看到了最真實的野生動物朋友。

《中國科學報》 (2018-04-20 第4版 自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