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貧困村煥新顏,鐵門鄉長塘村高唱“幸福歌”

春光明媚, 百花爭豔。 沿著已硬化的公路走進鐵門鄉長塘村, 頓時眼前一亮:青磚紅瓦白牆的房屋、整潔寬闊的馬路、寬敞便捷的便民服務中心……如果不是便民服務中心房頂上“長塘村”三個紅色的大字提醒, 任誰都無法把這裡和2013年被列為市級貧困村的長塘村聯繫起來。

長塘村村民正行走在產業扶貧路上。

為了改善長塘村的貧困面貌, 鐵門鄉通過修建道路、產業扶貧、教育補助、醫療補助等方式打響脫貧攻堅戰, 2015年底, 長塘村用勤勞和汗水取得了整村脫貧的驕人成績。

“村容村貌變樣了, 電網改了燈亮了, 自來水兒通上了, 道路硬化寬敞了, 便民服務周全了……致富的信心更旺了。 ”一曲當地村民自編自唱的“幸福歌”, 道出了貧困村的新面貌。

爛泥路變成水泥路 打造幸福致富路

5年前, 長塘村的路一年四季都是爛泥路。 夏秋季節下雨, 春冬季節凍土融化,

人和爛泥路“交戰”的場景隨時可見, 長塘村的每個村民都知道, 進村、出村必須要備雙雨靴, 還得做好和泥路“搶鞋”的準備。 有時, 一隻雨靴陷進泥裡, 好不容易將腳拔出來, 另一隻腳卻又陷進了泥裡。

如今走在長塘村, 水泥路四通八達, 車輛通行十分方便。 “以前的路都是爛泥路, 天氣差的時候, 根本都不敢出門。 現在不一樣了, 路好了, 經濟發展也起來了, 日子都大變樣了!”長塘村一組的貧困戶陳清凡露出幸福的笑容。

村民正在對即將完成硬化的人行便道進行休整。

近幾年, 鐵門鄉以基礎設施為重點, 著力破解制約長塘村發展的瓶頸問題。

2015年以來, 該村累計整合資金480余萬元, 大力推進交通建設, 對6公里環村主幹道實施橋涵擴寬及砌築堡坎, 並增加1米寬的路肩;硬化產業道路近7公里;硬化入戶便道4.5公里、生產便道6公里, 全村通達率達100%, 全村95%以上的入戶路都為水泥路, 切實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整治後的長塘村二組肖家溝山坪塘。

除此之外, 該村還投入資金7.2萬, 實施了長塘村7組廠溝、6組泡桐溝至老墳山溝水池的修建, 安裝了青鐵路自來水管4000米;修建了分散式集雨池3口, 儲水池3口, 整治山坪塘2口, 讓全村近2300人喝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產業成為“搖錢樹” 村民發展有盼頭

沿著彎曲的村道, 穿過茂密的竹林, 記者來到鐵門鄉長塘村五組秦家偉家,

6頭小肉牛在牛棚裡歇息。

“2011年, 我因意外失去雙臂, 無法幹農活, 家裡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在政府和村上幹部的幫扶下, 我開始養肉牛, 現在年收入近3萬元, 生活條件相比之前真是好太多了!”秦家偉高興地說。

秦家偉在放養牛群。

秦家偉是長塘村五組的建卡貧困戶,2011年失去雙臂後主要靠在村裡給大型肉牛養殖場看門,生活捉襟見肘。2015年初,在鐵門鄉政府的幫扶下,秦家偉開始養殖肉牛,從最初的1頭發展到如今的10多頭。2015年底,秦家偉成功脫貧,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基礎設施是基礎,產業富民是關鍵。近年來,長塘村大力扶持發展產業。一是做好傳統產業,盤大扶強蔬菜種植:盤大扶強高山錯季蔬菜產業,通過發展家庭農場,新增高山蔬菜種植500畝;扶助發展油菜種植產業,通過對種植戶補助種子、化肥,發展油菜種植500畝,讓村民逐步走上致富路。

秦家偉用腳把牛食料裝進背簍。

二是實現規模效應,扶持發展肉牛養殖: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貧困戶和一般農戶發展以肉牛為主的養殖產業。2015年,全村有35戶建卡貧困戶購回39頭牛、邊緣貧困戶5戶購回5頭牛、一般戶36戶購回40頭進行養殖,為村民提供了一個產業項目和增收管道。

三是探索扶貧新路,培育刺梨產業:在長塘村2組培育刺梨種植200畝,以扶貧資金量化入股,貧困戶持股份紅,杜絕返貧,確保永久脫貧越線。

危房變成新房 村容村貌換新顏

來到長塘村二組建卡貧困戶蔣鳳俊家中,他正和幾名村民忙著丈量房子尺寸,規劃房屋建設;另外一旁的村民正挑著磚瓦,為搭建新房做著準備。

現年52歲的蔣鳳俊患有慢性肝病,長年需要藥物維持,日常經濟來源靠種點輕微的農活。2017年,他被評定為建卡貧困戶。

建卡貧困戶蔣鳳俊(左一)和村民們正在測量新房子尺寸。

“2018年之前,家裡的房子是土坯房,窗戶沒有玻璃,下雨天漏雨,颳風天漏風。當鎮裡的幹部和村幹部瞭解到我家的情況後,就幫我申請了政府專項扶貧資金,給我修新房子。”蔣鳳俊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馬上就有新家了,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

據瞭解,近年來,鐵門鄉對村民的住房安全極為重視,對長塘村11戶D級危房戶進行房屋改造,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4戶,直接幫助改建6戶,長塘村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切實改變了貧困戶住房改造難的問題;還通過“滴灌式”精准幫扶重度貧困戶,改造房屋、整治居住環境,長塘村的村容村貌逐漸展現出新面貌。

長塘村一組村民譚德友和妻子正在洗菜。

“家穩了,心才穩,家裡敞亮了,生活才會更敞亮。”脫貧戶鄧大勇深有感觸,“之前我家住的地方在半山腰上,下雨天擔驚受怕的,後來政府幫我們建了新房,解決了我們的顧慮,住上新房後生活都有了奔頭,加上產業扶貧政策,我們真正得到了實惠,實現了脫貧。”

多項幫扶措施 針對性解決困難

“造血扶貧”是長塘村增收管道。對於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長塘村幫助53戶建卡貧困戶和13戶邊緣貧困戶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對於家中孩子有就學困難的,長塘村資助18戶建卡貧困戶家庭入學子女約16000元,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實現了全村無一因貧失學的現象;對於缺乏就業能力的村民,鐵門鄉對村民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

鐵門鄉長塘村村民正在打錢棍,豐富文化生活。

經過幾年努力,長塘村的扶貧成效日益顯現,2015年,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達100.8%,于2015年成功摘掉市級貧困村“帽子”,翻開了安居樂業的新篇章。

“多項幫扶措施我們一直都在持續推進,2018年我們將繼續做到部門聯動,落實幫扶責任,確保真正打贏這場利國利民的扶貧攻堅戰。”長塘村黨總支部書記鄧大飛信心滿滿地說。

文/圖 記者 吳密

部分圖片來自資料

責編 嚴清思 審核 張望

值班副總 高小華

秦家偉是長塘村五組的建卡貧困戶,2011年失去雙臂後主要靠在村裡給大型肉牛養殖場看門,生活捉襟見肘。2015年初,在鐵門鄉政府的幫扶下,秦家偉開始養殖肉牛,從最初的1頭發展到如今的10多頭。2015年底,秦家偉成功脫貧,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基礎設施是基礎,產業富民是關鍵。近年來,長塘村大力扶持發展產業。一是做好傳統產業,盤大扶強蔬菜種植:盤大扶強高山錯季蔬菜產業,通過發展家庭農場,新增高山蔬菜種植500畝;扶助發展油菜種植產業,通過對種植戶補助種子、化肥,發展油菜種植500畝,讓村民逐步走上致富路。

秦家偉用腳把牛食料裝進背簍。

二是實現規模效應,扶持發展肉牛養殖: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貧困戶和一般農戶發展以肉牛為主的養殖產業。2015年,全村有35戶建卡貧困戶購回39頭牛、邊緣貧困戶5戶購回5頭牛、一般戶36戶購回40頭進行養殖,為村民提供了一個產業項目和增收管道。

三是探索扶貧新路,培育刺梨產業:在長塘村2組培育刺梨種植200畝,以扶貧資金量化入股,貧困戶持股份紅,杜絕返貧,確保永久脫貧越線。

危房變成新房 村容村貌換新顏

來到長塘村二組建卡貧困戶蔣鳳俊家中,他正和幾名村民忙著丈量房子尺寸,規劃房屋建設;另外一旁的村民正挑著磚瓦,為搭建新房做著準備。

現年52歲的蔣鳳俊患有慢性肝病,長年需要藥物維持,日常經濟來源靠種點輕微的農活。2017年,他被評定為建卡貧困戶。

建卡貧困戶蔣鳳俊(左一)和村民們正在測量新房子尺寸。

“2018年之前,家裡的房子是土坯房,窗戶沒有玻璃,下雨天漏雨,颳風天漏風。當鎮裡的幹部和村幹部瞭解到我家的情況後,就幫我申請了政府專項扶貧資金,給我修新房子。”蔣鳳俊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馬上就有新家了,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

據瞭解,近年來,鐵門鄉對村民的住房安全極為重視,對長塘村11戶D級危房戶進行房屋改造,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4戶,直接幫助改建6戶,長塘村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切實改變了貧困戶住房改造難的問題;還通過“滴灌式”精准幫扶重度貧困戶,改造房屋、整治居住環境,長塘村的村容村貌逐漸展現出新面貌。

長塘村一組村民譚德友和妻子正在洗菜。

“家穩了,心才穩,家裡敞亮了,生活才會更敞亮。”脫貧戶鄧大勇深有感觸,“之前我家住的地方在半山腰上,下雨天擔驚受怕的,後來政府幫我們建了新房,解決了我們的顧慮,住上新房後生活都有了奔頭,加上產業扶貧政策,我們真正得到了實惠,實現了脫貧。”

多項幫扶措施 針對性解決困難

“造血扶貧”是長塘村增收管道。對於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長塘村幫助53戶建卡貧困戶和13戶邊緣貧困戶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對於家中孩子有就學困難的,長塘村資助18戶建卡貧困戶家庭入學子女約16000元,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實現了全村無一因貧失學的現象;對於缺乏就業能力的村民,鐵門鄉對村民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

鐵門鄉長塘村村民正在打錢棍,豐富文化生活。

經過幾年努力,長塘村的扶貧成效日益顯現,2015年,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達100.8%,于2015年成功摘掉市級貧困村“帽子”,翻開了安居樂業的新篇章。

“多項幫扶措施我們一直都在持續推進,2018年我們將繼續做到部門聯動,落實幫扶責任,確保真正打贏這場利國利民的扶貧攻堅戰。”長塘村黨總支部書記鄧大飛信心滿滿地說。

文/圖 記者 吳密

部分圖片來自資料

責編 嚴清思 審核 張望

值班副總 高小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