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組走進彬縣之五 魅力風光無限好 絲路明珠拜家河

4月19日上午, 陝西日報社“全媒體行動”調研採訪組一行來到美麗的咸陽彬縣, 參觀調研了拜家河村美麗鄉村建設及脫貧攻堅扶貧產業園建設工作。

拜家河村位於太峪鎮川道, 是彬縣南翼旅遊環線的重要節點, 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365戶, 1477口人, 現有耕地3178畝, 2017年人均純收入12476元, 比上年增長9.1%。

美麗鄉村景如畫

拜家河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風文明、產業發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總體規劃, 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目標, 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 協調推進產業發展和社會管理, 加快“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步伐, 著力打造幸福美好拜家河。 先後榮獲中國最美鄉村、市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據彬縣太峪鎮黨委書記徐亞莉介紹, 2013年以來, 彬縣準確把握一事一議升級換檔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歷史機遇, 再次吹響了向美麗鄉村進軍的號角。 彬縣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富裕百姓”建設為載體, 全面規劃, 整體推進, 精心建設, 一幅幅清新美麗的鄉村畫卷在彬縣形成, 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拜家河村以前是一個貧困村, 經過移民搬遷建設, 建成了別具一格的美麗鄉村。 為了讓群眾富起來, 2012年開始, 拜家河村大力推進鄉村旅遊, 打造集農業體驗、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觀光示範點, 建設了採摘園、觀荷塘、陶藝吧、川道花卉觀賞區、文化廣場等旅遊景點, 使群眾走上富裕道路, 使該村成為彬縣南翼旅遊環線的一顆明珠, 吸引眾多遊客常來觀光遊玩, 特別是陶藝吧、中心文化廣場、群眾藝術文化館、花卉景觀區遊客最多, 人氣最旺, 這些景點充分展示了濃厚的鄉土情懷。

脫貧攻堅顯成效

彬縣通過挖掘拜家河古驛站文化, 打造了豳州驛門戶景區, 又引進海升集團草莓基地專案, 建起1000畝的夏季草莓觀光採摘園。 記者瞭解到, 這兩個專案自開園以來, 已經吸納遊客20多萬人次, 解決了包括拜家河村在內的上千人的就業問題。

太峪生態農業觀光扶貧產業園包含兩個項目,分別為彬縣太峪草莓基地和豳州驛門戶景區。產業園始建於2015年3月,占地面積1176畝,現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該基地已為周邊有勞動能力的106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1800元至2400元左右,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

徐亞莉告訴記者,彬縣結合新農村建設,通過實施“三告別”、災後重建、移民搬遷等專案,使全村365戶村民都住進了嶄新的民居,又以創建“文明村”和“生態村”為目標,先後投資上千萬元,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使拜家河的人居環境極大提升。住的問題解決了,就該解決錢袋子癟的問題了,為了能讓搬出土窯洞的365戶1400多名村民脫貧致富,政府把眼光投向了旅遊產業。史料記載,拜家河村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其當時的繁華,曾讓九省十三縣的人都很羡慕嚮往。如今的拜家河,已成為一個集鄉村旅遊觀光、生態農業體驗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長廊,成為新絲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太峪生態農業觀光扶貧產業園包含兩個項目,分別為彬縣太峪草莓基地和豳州驛門戶景區。產業園始建於2015年3月,占地面積1176畝,現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該基地已為周邊有勞動能力的106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1800元至2400元左右,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

徐亞莉告訴記者,彬縣結合新農村建設,通過實施“三告別”、災後重建、移民搬遷等專案,使全村365戶村民都住進了嶄新的民居,又以創建“文明村”和“生態村”為目標,先後投資上千萬元,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使拜家河的人居環境極大提升。住的問題解決了,就該解決錢袋子癟的問題了,為了能讓搬出土窯洞的365戶1400多名村民脫貧致富,政府把眼光投向了旅遊產業。史料記載,拜家河村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其當時的繁華,曾讓九省十三縣的人都很羡慕嚮往。如今的拜家河,已成為一個集鄉村旅遊觀光、生態農業體驗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長廊,成為新絲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