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行就分,冷戰你妹!”

十年前, 小雲和東子還在熱戀中。

和所有的戀人一樣, 他們也會吵架, 吵完會各自找我來傾訴。

有一次, 小雲突然哭著跑來找我,

說東子這回是真的不要她了。 對“這回我是來真格兒的了”這類話, 我已經聽得耳朵發膩, 但在她的再三懇求下, 我又出面幫她去說和。

明知道摻和這種事兒, 是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但看著哭得梨花帶雨的小雲, 我還是找到了東子, 勸他再給彼此一次機會, 畢竟兩個人這麼多年走過來不容易。

他倆和好以後, 小雲就更加依賴我, 每次和東子有了爭吵、鬧分手都會請我出面評理、調和。

直到有一次, 東子忽然跟我說了一句“如果小雲能跟你一樣善解人意該有多好”, 這句話讓我感覺到了某種危險的曖昧氣息, 讓我立馬警覺了起來, 從此再不摻和他們之間的任何事。

小雲和東子依舊是愛吵架, 但也能迅速和好。 兩個人談了幾年的戀愛,

後來還是結婚生子了。 直到去年, 小雲忽然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說她跟東子要離婚了。

我問她出了什麼事, 她說東子太愛冷戰了。 兩個人但凡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發生, 他就立馬跟她冷戰, 一冷戰就是十天半個月, 不跟她說一句話, 但在外人面前, 他是有說有笑的。

這對小雲而言, 簡直就是一種精神淩遲。

最近這一次, 東子跟她冷戰了長達半年。 她受不了這樣的生活, 提出了離婚, 可東子一點反應都沒有。

我在微信上問了一下東子是什麼情況, 東子告訴我的故事版本卻是這樣:和小雲在一起生活太累了。

懷上孩子後, 小雲就再沒出去工作, 東子覺得家庭負擔變重, 就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到了工作上, 可小雲變得越來越“作”,

經常懷疑他跟同事有曖昧關係, 還限制他的人生自由。 久而久之, 他就不想再跟她說話, 反正兩個人一說話就吵, 不說話就不會吵了。

我沒再說話, 但內心裡替小雲感到有點委屈:大家都已經三十好幾了, 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溝通的?還需要用冷戰這樣的把戲來對付和懲罰對方嗎?不浪費生命嗎?

早些年, 看張藝謀的電影《英雄》, 總覺得張曼玉飾演的飛雪很有骨氣, 因為戀人殘劍(梁朝偉飾演)在即將刺秦成功時選擇了放棄, 飛雪特別生氣, 從此與殘劍分居, 三年不說話。

“三年不說話”, 不就是冷戰麼?最後, 當飛雪得知無名(李連傑飾)刺秦失敗時異常惱怒, 她錯殺殘劍, 痛惜之下殉情而死。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英雄》, 忽然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很好。 現在所謂票房過幾十億的大片, 跟它比弱爆了。

這種橋段放在文藝作品裡很顯淒美, 但擱現實生活中卻顯得非常幼稚。 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呢, 非得冷戰三年?生命如白駒過隙, 拿三年的時光去冷戰, 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當然, 這樣的情節設計或許也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靠積極溝通都沒法說服的人, 靠冷戰更不行。

2

很多人看電影《前任3》, 總為電影中的孟雲和林佳那一對戀人的分手感到很遺憾。

林佳在反思那段關係時說:“孟雲事業越來越好的時候, 我卻越來越沒有自信, 我需要他陪我來證明他愛我,我需要他在我身上花心思來證明他愛我,那種不怕受傷的支持,我做不到了……”

孟雲在反思的時候說:“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忽視了眼前的需要,我一直在給林佳描繪我們的未來,但我一直沒有想過,她越來越在意的是現在,她不再年輕,她要通過現在去確定未來,而我,把她的現在給弄丟了。”

很多人會想:兩個人明明很相愛啊,明明都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啊,為什麼還是不能在一起?

也許是年紀大了,我不覺得這種戀情淒美,只覺得像孟雲和林佳面對感情時實在太“作”。

兩個人最後一次吵架,都忘記了為什麼而吵。林佳覺得孟雲還會和以前一樣先向自己妥協,孟雲覺得每次都是自己先服軟,那林佳就會越來越不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兩人就一直強著拖著。

拖著拖著,得不到對方回應的兩個人開始胡思亂想,越胡思亂想心就越涼,直到雙方身邊都出現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別人,就更加深了兩人的誤會,導致兩人再也回不去了。

倒是丁點和餘飛那一對,看著劍拔弩張、毫不體面,其實溝通充分,彼此坦誠全交代,不需要去猜。雖然兩人也有故作矜持的時刻,但總體而言,他們放得下身段,尊重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並且,表裡如一。

劇中有這麼一段橋段。

林佳說,去海豚灣是孟雲答應和她一起去的,現在她只能一個人去了。丁點立馬打斷她的話說,出去旅行就開開心心玩嘛。

丁點是活在當下的人,而林佳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她是被動的,悲情的,看起來很堅強倔強其實內心不堪一擊。

我們過去的影視作品中,也特別喜歡渲染這種受害者形象,以前我特喜歡這種悲情形象,現在卻有些受不了。

這類人看著可憐、悲情、淒美,可實際上卻要歸於“控制者”之列,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卻存在一種執念:我非…..不可。

我非讓你服軟不可……

我非要做勝利的那一方不可……

我非要保全我的面子不可……

一旦產生“非….不可”的心,人就變成了“控制狂”,雖然用的不一定是強勢、霸氣的方式,可能是冷戰,可能是比誰過得更好,可能是看誰先放手,可能是表演苦肉計……

如此說來,一個寧肯跑去大庭廣眾下扮演至尊寶大喊一萬句“我愛你”也不親口跟前任女友說一句“回來吧”的男人(孟雲),一個寧肯狂吃芒果過敏被送去醫院也不願意跟前任解釋多一句話的女人(林佳),就活該要分手啊。

他們更愛的,是自己,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自尊,自己矜持、有尊嚴的“人設”。

又或者說,相比“澄清誤會後幸福地在一起”,他們更喜歡把自己置於悲情地位的結局。

這樣的兩個人,即使再在一起了,分手也是遲早的事,因為他們既缺乏溝通意願又缺乏溝通的能力,只會消極地以冷戰來解決問題。

他們解決問題的邏輯,也不是“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然後一起走下去”,而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罷工”。

他們愛上的,並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自己幻想中的能滿足自己一切需求的對方,這樣的關係不分手才怪。

這世界上一定有無數人和我一樣,扛不住冷戰的折磨。相比冷戰,我們更願意跟對方痛痛快快吵一架,然後,能好就繼續好下去,不能好拉倒。

適度的冷靜期可以理解,也很必要,但長期冷戰算是什麼回事呢?

你不過就是想用冷暴力,讓你的伴侶屈服,進而獲得一種“我贏了”“我是對的”“我勝利了”的快感。你自始至終考慮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對方,更不是這段感情將何以為繼。

我一個男性朋友就因為女友特別喜歡用冷戰來解決問題,所以跟女友提出了分手。

他說:“她知道我受不了冷戰,所以像是拿捏住了我的命門一樣,每次都是我去服軟。我服軟,並不是認同她說的做的就是對的,我只是受不了長期冷戰對心理的消耗,所以暫時妥協。冷戰那麼多次,我們之間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下一次還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吵架、冷戰。”

他又強調:“我沒法想像,以後一生都要跟她這樣過,一出現點什麼問題我就被她放到冰窖裡去,最後還得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用自己這點僅剩的體溫暖化她,讓她回心轉意。我累了,不陪她玩了。”

很多年後,這位男性朋友已經成了兩個孩子的爸。

某回,我和幾個朋友跟他在一起吃飯,他老婆來電話。他立馬接了起來,當著我們的面明明白白跟對方說了這樣一席話:“我和幾個老朋友在XX路上的xx餐廳吃飯。今天的事情,你搞得我很生氣,但現在我不想和你深入談我們的問題。有什麼事情,你等我回家再說。”

他的態度比較冷淡,但每一個字都說得很清晰。說完,他攤了攤手,跟我們坦白:“早上出門前跟老婆因為丈母娘管太寬的事情吵了一架。”

妻子打電話給他的那一刻,他應該是餘怒未消,但他的態度、言辭讓我覺得這是一個願溝通、會溝通的男人。

他主動坦白自己在哪兒、做什麼事情,是為了不讓妻子胡思亂想。他正在生氣,所以他表達了生氣,而不是生氣地表達。他給了表達了願意進一步溝通的意願,只是不是現在。

那些不願溝通、不會溝通的男人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得怎樣呢?可能會把來電掛掉、拉黑甚至關機,可能會接起電話然後問對方“你神經病啊,到底有完沒完?”

這就是設置冷靜期和“冷戰”的區別。

前者專注於解決問題,只不過當事人可能會認為“現在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期”。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誠意,跟伴侶之間的溝通並沒有斷。

後者,則是徹底將問題封閉起來,將伴侶徹底隔絕到自己的世界之外。

4

在婚戀關係中,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對伴侶誠實、守信、忠誠,但我覺得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

明明已經不愛對方了,依然要欺騙自己,說服自己為了道義、責任等等東西和對方在一起,卻又禁不住外面那些野花鮮草的誘惑,過得痛苦而糾結。

明明內心非常擔心、牽掛對方,卻要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甚至在對方遭遇劫難時表現得“無動於衷”…….你確定自己不是在演瓊瑤戲?

明明自己很介意對方的病情、過去等等,卻要為了維持自己仗義、有良心、有愛心等美好人設,而選擇跟對方貌合神離地生活在一起,結果導致更大的悲劇。

明明自己已經過得窮困潦倒、疾病加身,依然在對方面前佯裝自己什麼都搞得定,並沉浸在一種“這樣的我好高尚啊好無私啊好懂得為愛付出啊”的偉大感和犧牲感中。

不敢對自我誠實,不敢拿出“真我”來和對方相處,說到底還是源於內心的虛弱和不自信:如果我表露出真實的那一面,我就會失去對我有利的那些東西了,比如對方的愛、眼前的利益、自尊、名聲,甚至是虐待自己、當悲情戲主角的快感。

在這一點上,我們真該跟孩子們學習。他們對自己是最誠實的,所以也最容易哄。他們腦子裡才沒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沒有那麼多的“應該”“不應該”。覺得開心,他們就笑,就在一起;不爽了,就哭,就離開。

越小的孩子,越接近於活得本真。他們會用冷戰控制別人嗎?會口是心非嗎?他們肚子裡會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把很簡單的事情處理得複雜化嗎?不會。

如此一想,頓時覺得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自作聰明、自我設障的大人們顯得比較蠢。

跟伴侶冷戰,說到底也是“對自己不誠實”,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明明想要,卻擺出一副拒絕的心態,好像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就低人一等了似的。因為自尊心過盛,所以沒法承受遭到拒絕的後果,乾脆先拒絕別人。

感情遇到問題,總是很難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沒法集中精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情緒當真相”,更傾向于用冷暴力的方式去抱怨、指責別人。

他們很難迅速地將自己從事實對自己的不良影響中抽離出來,卻可以拿著“曾經的事實”懲罰自己、懲戒別人良久。

這樣消耗自我和別人、損害感情的事,多做無益。

兩個人若是真心相愛、真的在乎某段關係,就一定能找到溝通的橋樑,解決掉眼前面臨的難題,或者即使暫時不能解決,也可以抱著“求同存異”的心態繼續攜手前行。

那些動不動就選擇冷戰,試圖用冷暴力讓伴侶屈服的人,說到底只是更愛自己吧。畢竟,如若我們真愛一個人,是捨不得晾Ta太久的。

我需要他陪我來證明他愛我,我需要他在我身上花心思來證明他愛我,那種不怕受傷的支持,我做不到了……”

孟雲在反思的時候說:“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忽視了眼前的需要,我一直在給林佳描繪我們的未來,但我一直沒有想過,她越來越在意的是現在,她不再年輕,她要通過現在去確定未來,而我,把她的現在給弄丟了。”

很多人會想:兩個人明明很相愛啊,明明都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啊,為什麼還是不能在一起?

也許是年紀大了,我不覺得這種戀情淒美,只覺得像孟雲和林佳面對感情時實在太“作”。

兩個人最後一次吵架,都忘記了為什麼而吵。林佳覺得孟雲還會和以前一樣先向自己妥協,孟雲覺得每次都是自己先服軟,那林佳就會越來越不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兩人就一直強著拖著。

拖著拖著,得不到對方回應的兩個人開始胡思亂想,越胡思亂想心就越涼,直到雙方身邊都出現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別人,就更加深了兩人的誤會,導致兩人再也回不去了。

倒是丁點和餘飛那一對,看著劍拔弩張、毫不體面,其實溝通充分,彼此坦誠全交代,不需要去猜。雖然兩人也有故作矜持的時刻,但總體而言,他們放得下身段,尊重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並且,表裡如一。

劇中有這麼一段橋段。

林佳說,去海豚灣是孟雲答應和她一起去的,現在她只能一個人去了。丁點立馬打斷她的話說,出去旅行就開開心心玩嘛。

丁點是活在當下的人,而林佳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她是被動的,悲情的,看起來很堅強倔強其實內心不堪一擊。

我們過去的影視作品中,也特別喜歡渲染這種受害者形象,以前我特喜歡這種悲情形象,現在卻有些受不了。

這類人看著可憐、悲情、淒美,可實際上卻要歸於“控制者”之列,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卻存在一種執念:我非…..不可。

我非讓你服軟不可……

我非要做勝利的那一方不可……

我非要保全我的面子不可……

一旦產生“非….不可”的心,人就變成了“控制狂”,雖然用的不一定是強勢、霸氣的方式,可能是冷戰,可能是比誰過得更好,可能是看誰先放手,可能是表演苦肉計……

如此說來,一個寧肯跑去大庭廣眾下扮演至尊寶大喊一萬句“我愛你”也不親口跟前任女友說一句“回來吧”的男人(孟雲),一個寧肯狂吃芒果過敏被送去醫院也不願意跟前任解釋多一句話的女人(林佳),就活該要分手啊。

他們更愛的,是自己,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自尊,自己矜持、有尊嚴的“人設”。

又或者說,相比“澄清誤會後幸福地在一起”,他們更喜歡把自己置於悲情地位的結局。

這樣的兩個人,即使再在一起了,分手也是遲早的事,因為他們既缺乏溝通意願又缺乏溝通的能力,只會消極地以冷戰來解決問題。

他們解決問題的邏輯,也不是“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然後一起走下去”,而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罷工”。

他們愛上的,並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自己幻想中的能滿足自己一切需求的對方,這樣的關係不分手才怪。

這世界上一定有無數人和我一樣,扛不住冷戰的折磨。相比冷戰,我們更願意跟對方痛痛快快吵一架,然後,能好就繼續好下去,不能好拉倒。

適度的冷靜期可以理解,也很必要,但長期冷戰算是什麼回事呢?

你不過就是想用冷暴力,讓你的伴侶屈服,進而獲得一種“我贏了”“我是對的”“我勝利了”的快感。你自始至終考慮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對方,更不是這段感情將何以為繼。

我一個男性朋友就因為女友特別喜歡用冷戰來解決問題,所以跟女友提出了分手。

他說:“她知道我受不了冷戰,所以像是拿捏住了我的命門一樣,每次都是我去服軟。我服軟,並不是認同她說的做的就是對的,我只是受不了長期冷戰對心理的消耗,所以暫時妥協。冷戰那麼多次,我們之間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下一次還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吵架、冷戰。”

他又強調:“我沒法想像,以後一生都要跟她這樣過,一出現點什麼問題我就被她放到冰窖裡去,最後還得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用自己這點僅剩的體溫暖化她,讓她回心轉意。我累了,不陪她玩了。”

很多年後,這位男性朋友已經成了兩個孩子的爸。

某回,我和幾個朋友跟他在一起吃飯,他老婆來電話。他立馬接了起來,當著我們的面明明白白跟對方說了這樣一席話:“我和幾個老朋友在XX路上的xx餐廳吃飯。今天的事情,你搞得我很生氣,但現在我不想和你深入談我們的問題。有什麼事情,你等我回家再說。”

他的態度比較冷淡,但每一個字都說得很清晰。說完,他攤了攤手,跟我們坦白:“早上出門前跟老婆因為丈母娘管太寬的事情吵了一架。”

妻子打電話給他的那一刻,他應該是餘怒未消,但他的態度、言辭讓我覺得這是一個願溝通、會溝通的男人。

他主動坦白自己在哪兒、做什麼事情,是為了不讓妻子胡思亂想。他正在生氣,所以他表達了生氣,而不是生氣地表達。他給了表達了願意進一步溝通的意願,只是不是現在。

那些不願溝通、不會溝通的男人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得怎樣呢?可能會把來電掛掉、拉黑甚至關機,可能會接起電話然後問對方“你神經病啊,到底有完沒完?”

這就是設置冷靜期和“冷戰”的區別。

前者專注於解決問題,只不過當事人可能會認為“現在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期”。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誠意,跟伴侶之間的溝通並沒有斷。

後者,則是徹底將問題封閉起來,將伴侶徹底隔絕到自己的世界之外。

4

在婚戀關係中,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對伴侶誠實、守信、忠誠,但我覺得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

明明已經不愛對方了,依然要欺騙自己,說服自己為了道義、責任等等東西和對方在一起,卻又禁不住外面那些野花鮮草的誘惑,過得痛苦而糾結。

明明內心非常擔心、牽掛對方,卻要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甚至在對方遭遇劫難時表現得“無動於衷”…….你確定自己不是在演瓊瑤戲?

明明自己很介意對方的病情、過去等等,卻要為了維持自己仗義、有良心、有愛心等美好人設,而選擇跟對方貌合神離地生活在一起,結果導致更大的悲劇。

明明自己已經過得窮困潦倒、疾病加身,依然在對方面前佯裝自己什麼都搞得定,並沉浸在一種“這樣的我好高尚啊好無私啊好懂得為愛付出啊”的偉大感和犧牲感中。

不敢對自我誠實,不敢拿出“真我”來和對方相處,說到底還是源於內心的虛弱和不自信:如果我表露出真實的那一面,我就會失去對我有利的那些東西了,比如對方的愛、眼前的利益、自尊、名聲,甚至是虐待自己、當悲情戲主角的快感。

在這一點上,我們真該跟孩子們學習。他們對自己是最誠實的,所以也最容易哄。他們腦子裡才沒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沒有那麼多的“應該”“不應該”。覺得開心,他們就笑,就在一起;不爽了,就哭,就離開。

越小的孩子,越接近於活得本真。他們會用冷戰控制別人嗎?會口是心非嗎?他們肚子裡會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把很簡單的事情處理得複雜化嗎?不會。

如此一想,頓時覺得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自作聰明、自我設障的大人們顯得比較蠢。

跟伴侶冷戰,說到底也是“對自己不誠實”,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明明想要,卻擺出一副拒絕的心態,好像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就低人一等了似的。因為自尊心過盛,所以沒法承受遭到拒絕的後果,乾脆先拒絕別人。

感情遇到問題,總是很難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沒法集中精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情緒當真相”,更傾向于用冷暴力的方式去抱怨、指責別人。

他們很難迅速地將自己從事實對自己的不良影響中抽離出來,卻可以拿著“曾經的事實”懲罰自己、懲戒別人良久。

這樣消耗自我和別人、損害感情的事,多做無益。

兩個人若是真心相愛、真的在乎某段關係,就一定能找到溝通的橋樑,解決掉眼前面臨的難題,或者即使暫時不能解決,也可以抱著“求同存異”的心態繼續攜手前行。

那些動不動就選擇冷戰,試圖用冷暴力讓伴侶屈服的人,說到底只是更愛自己吧。畢竟,如若我們真愛一個人,是捨不得晾Ta太久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