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田破產,日本企業最終落入中華家

近日, 寧波均勝電子再次上演“蛇吞象”, 旗下子公司Key Safety Systems(簡稱“KSS”)以15.88億美元收購了深陷“氣囊門”的日本高田的全球資產。 合併後的公司將重新命名為均勝安全系統, 總部設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奧本山。 業內人士稱, 此次成功收購將進一步改寫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此前, 全球汽車安全市場被四家公司壟斷。 其中, 瑞典奧托立夫、日本高田、美國TRW、KSS市占率分別為39%、20%、17%、7%。 隨著本次收購的完成, KSS和高田將佔據全球汽車安全27%的市場份額, 至此, 均勝電子成為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的巨頭, 其全球市場份額升至第二位。

“安全鼻祖”跌落神壇

高田起初的所有努力都以安全為第一目標, 根據其發展歷史和經營理念, 稱其為“汽車安全鼻祖”並不為過。

高田公司創立於1933年, 起初主要生產紡織品並採用編織技術生產救生索。 經過十年努力, 研製出了日本首個兩點式安全帶,

並大量應用到本田量產車型上。 此後, 高田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汽車碰撞試驗場, 還進行了日本首次碰撞試驗, 推動了日本新車出廠前必須安裝安全帶的法規, 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研發兒童座椅的公司。

作為“汽車安全鼻祖”, 那時候的高田卻拒絕研發安全氣囊,

其創始人高田武三在創立公司之初說過, “如果安全氣囊出了問題, 高田就會破產。 我們不想走上這個危險之橋”。 不過, 在本田汽車的再三邀請之下, 高田還是成功研發出了日本第一個安全氣囊, 並在此後的三十年間不斷更新反覆運算, 最終坐擁世界第二大安全氣囊生產廠商的寶座, 佔據全球20%的市場份額。

高田通過全球領先的平臺為客戶提供整套的汽車安全產品, 與日本、北美和歐洲所有主要的汽車企業, 諸如寶馬、賓士、大眾、福特、通用、豐田、本田和尼桑等都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據悉, 目前高田在全球20個國家擁有56個生產基地, 全球員工約46000名。

如今, 高田武三當年的預言已成為現實, 84歲“高齡”的高田公司最終因“氣囊門”不斷發酵難逃跌落神壇的命運。

無視安全隱患, 高田慢性自殺

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二大安全產品生產商, 高田公司於2017年6月26日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成為目前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 人們不禁感歎, 這家曾經叱吒全球汽車風雲的老牌供應商, 親手將自己一步步推向了絕路。

眾所周知, 高田公司深陷“氣囊門”風波, 長達十多年都未能擺脫這一陰影, 傲慢的態度和遲緩反應也讓其自食惡果。

其實, 早在2000年高田氣囊就已經被爆出存在安全隱患, 只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高田也一直沒有出面解釋。

直到2008年底, 本田汽車首次因為高田安全氣囊的問題召回了4000輛車。

不到半年的時間,

18歲的美國女孩埃希利帕海姆開車接弟弟放學的途中與另一輛汽車相撞, 安全氣囊展開後, 女孩兒被氣囊中彈出的一個金屬片劃破頸動脈, 最終死亡。 本田公司隨後宣佈召回51萬輛車。

此後, 全球不斷傳出因使用高田氣囊, 或高田充氣器所發生的意外, 終於引起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高度重視。2014年經調查明確斷定了因為高田氣囊炸開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共11起,並將對610萬輛車進行調查,而高田卻認為事故責任不明拒絕召回要求,又將自己往地獄裡推進了一步。

2015年5月,迫於美國政府和各家車企的壓力,高田終於首次公開承認其生產的氣囊存在缺陷,並將在美國召回約3400萬個問題氣囊,同時還將支付2億美金的罰款。此時,距離最初發現安全隱患已經過去了15年。

2016年3月,高田氣囊的問題被查明主要是因為使用了NH4NO3作為推進劑,並且其充氣泵的設計存在缺陷。NH4NO3是一種易吸濕結塊的粉末,如果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其組織結構則會遭到破壞,因此,在氣囊打開時會破壞零部件將其一並彈出。

鐵證之下,高田終於不再傲慢。2017年2月,高田終於向聯邦法院正式認罪,承認自己故意隱瞞了“生產的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會爆炸,爆炸時滾燙的金屬碎片會進入司機身體”這個事實,而此前的8年高田依然在銷售相同的安全氣囊。

終於引起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高度重視。2014年經調查明確斷定了因為高田氣囊炸開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共11起,並將對610萬輛車進行調查,而高田卻認為事故責任不明拒絕召回要求,又將自己往地獄裡推進了一步。

2015年5月,迫於美國政府和各家車企的壓力,高田終於首次公開承認其生產的氣囊存在缺陷,並將在美國召回約3400萬個問題氣囊,同時還將支付2億美金的罰款。此時,距離最初發現安全隱患已經過去了15年。

2016年3月,高田氣囊的問題被查明主要是因為使用了NH4NO3作為推進劑,並且其充氣泵的設計存在缺陷。NH4NO3是一種易吸濕結塊的粉末,如果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其組織結構則會遭到破壞,因此,在氣囊打開時會破壞零部件將其一並彈出。

鐵證之下,高田終於不再傲慢。2017年2月,高田終於向聯邦法院正式認罪,承認自己故意隱瞞了“生產的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會爆炸,爆炸時滾燙的金屬碎片會進入司機身體”這個事實,而此前的8年高田依然在銷售相同的安全氣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