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

近年來, 滴滴、美團、攜程、高德等一批互聯網企業進入交通運輸行業, 推動“互聯網+”交通運輸發展, 促進新老業態融合發展, 為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但最近網約車行業在部分城市再度開始了“燒錢大戰”, 客貨運輸服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後的新業態成為多方資本的角力場。 一些企業用投資人的錢以低成本、低價格為競爭武器, 提供高額的補貼, 不管車輛、駕駛員有無運輸資質, 甚至“馬甲車”也上了平臺, 運輸服務體驗不斷下降, 個性交通出行比例短時間內出現明顯增加, 一些特大城市交通擁堵進一步加劇。

這些亂象不由得令人擔心網約車行業開始“脫實向虛”。 這個“虛”一方面是指“虛擬”, 網約車的資本競賽使得行業不聚焦於服務品質和安全運營, 而是以資本所關心的交易量和估值為目標;另一方面是指“虛假”或者叫“泡沫”, 這種依靠資本刺激出來的交通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 泡沫破裂後的供給也將嚴重過剩, 特別是那些“以租代購”盲目進入行業的駕駛員在資本退潮後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勢必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最後各路投資者恐怕也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計程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指出, 網約車是計程車服務的一種新型服務方式。 網約車是計程車服務方式的創新,

是依託“人、車、路”等基本生產要素, 為人民群眾和社會提供出行服務的實體經濟, 必須“脫虛向實”。 這既需要投資人和行業企業認識到“脫實向虛”的巨大危害, 主動合規經營、理性競爭, 也需要執法部門依法監管, 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規範發展,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交通廣播記者:蘇曉娟 責任編輯:王宇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