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保山市五項機制創新社會工作

保山市近年來高度重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以政策制度建設為保障,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 從源頭上培養一批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並與高校聯合, 創新提出了五個合作機制, 為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奠定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保證。

創新培訓合作機制

為運用專業方法, 滿足不同居民群眾服務需求, 保山市民政局與保山學院政治學院聯合建立了培訓合作機制, 著力加強對保山從事社會工作部門及社會工作人員的培訓。

對全市社會工作成員單位、社會工作者集中開展培訓3次,

新當選的社區、村 “三委”幹部培訓2次, 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2次。 為參訓人員拓展工作思路, 深入瞭解社會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發展方向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培訓合作機制的建立, 對於進一步提升社區、社會組織和民政系統社會工作者的能力素質發揮了較好作用, 有效實現了本土社會工作者到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者的轉變, 截至去年底,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從2012年的201人發展到2017年的6173人,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持證人數從2012年的2人到2017年的66人。

創新孵化基地合作機制

2015年9月15日下午, 由共青團保山市委孵化培育, 依託保山學院社工系平臺, 開展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的組織——“保山市四葉草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

中心成立以來, 人員數量由最初的27名發展到92名。 先後承接了“保山市婦聯兒童之家服務專案”、“2016、2017年社會工作三區人才支持專案”、“青春啟航, 快樂飛翔——大學生防艾與性教育專案”等眾多專業化服務, 累計服務10000多人次, 服務時長達800小時以上, 並通過他們吸收入殼孵化模式, 加大對孕育型、萌芽型、初創型、支援型等社會組織進行孵化培育扶持, 解決社會組織在起步階段面臨的成長困難, 幫助其健康快速成長。

創新項目合作機制

充分發掘社區現有的有利資源, 發揮社區工作者、社區居民、社區志願者和學校師生的能動性, 市民政局與中心緊密合作, 於2016年以蘭城街道已有的“995”留守人員服務平臺以及蘭城社區和升陽社區的“兒童之家”為平臺,

派出社工專業團隊開始針對“三區”社區服務、老年人服務、殘疾人服務、青少年服務、婦女兒童服務、婚姻家庭服務、貧困人口服務、農村“三留人員”(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服務為重點領域的人才服務和培養計畫。 項目合作實施以來, 中心專業團隊運用專業知識, 開展家訪及個案諮詢, 並對建檔的135名留守兒童進行觀察或學生自主諮詢。 2017年5月至12月共計服務48人次。

此外, 保山市民政局還與保山學院政治學院開展了社會工作理論研究, 在注重共性問題的基礎上, 關注獨特性的需求, 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開展社會工作方面的相關課題研究;二是開展民政系統社會工作的政策研究與政策諮詢;三是開展本土化社會工作理論研究;四是開展社會工作難點研究,

將社會工作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問題與理論緊密結合起來, 用理論來指導實踐, 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突破, 為保山社會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通訊員 孔憲雲 李桂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