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迎檢”辦公室4年裝修3次咋終結 形式主義的“奇幻漂流”?

龍船巷社區(化名)是西部某市主城區的一個“迎檢社區”, 一間2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 在短短4年內, 竟被3家不同的區級部門前後裝修了3次, 每次都花費十幾萬元。 但裝修好、掛了牌子之後, 這間辦公室卻基本閒置。 (4月14日《半月談》)

“明星社區”裡這個辦公室4年來華麗麗的裝修經歷, 生動地描摹出一段形式主義的奇幻漂流畫卷。 每次裝修都花費10多萬元, 戴著為社區民眾服務的帽子, 辦公室的角色幾經轉換, 但最終呈現的效果, 卻是和居民最不相關。 譬如, 區民政局將之建成慈善超市, 但該社區並沒有特別困難的群體,

所以建好後貨架上啥都沒放;而被區人社局改成“家政超市”2年多僅開業10個半天, 幾乎都是為了迎檢, 甚至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要組織居民來做樣子……兜兜轉轉一圈, 相關部門只管讓上級看到自己落實了工作, 繼而撈政績, 真實成效, 反倒被選擇性地無視, 或是掩埋在了“戲精式”的表演中。

公共部門脫離了群眾實際的工作成果, 不過是“皇帝的新裝”。 如基層幹部反映的, 不少部門落實工作都喜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但往往是辦公室“到邊、到底”, 而工作卻未能真正落實。 這背後, 既有主觀上的形式主義作祟, 也有對工作成效缺乏有效評估和獎懲機制的客觀因素“助攻”, 兩相疊加後, 一些領導幹部一旦“手癢”亂作為、瞎創新,

“落實工作變成落實辦公室”的奇葩自然會常開不敗。

“花架子”辦公室不僅是資源的浪費, 也會對公信力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害, 公共部門沉迷于自娛自樂本身就是一件危險的事, 更何況那些導演鬧劇打了水漂的“裝修費”, 可都是納稅人的錢啊!華麗的成績單背後, 如何識別是否藏著幾經折騰卻始終被民眾打入“冷宮”的辦公室?暗訪和突擊檢查不可少, 也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對落實工作的成效進行科學評估並嚴格獎懲, 對各級單位、部門在基層下設辦公室等設置嚴格的門檻。

但更值得深入思考的是, 在當下的服務體制中, 被服務的基層民眾究竟處在怎樣的位置?如今看來,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 他們既沒有參與到基層服務工作政策的制定環節,

也沒參與工作落實的監督環節。 在公共部門的服務流程中, 假如處於終端和主體位置的居民被排斥在體系之外, 方向跑偏了, 再怎麼使勁也是枉然。 將探索和實施服務工作的主動權和檢驗成效的“打分權”交還給基層民眾, 或許才是終結形式主義“奇幻漂流”的根本途徑。 (春城晚報評論員 明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