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規範小作坊生產 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昨日, 記者從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瞭解到:《雲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範》將於2018年6月9日實施。 該標準的出臺, 意味著我省對小作坊生產的食品安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涉及我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19291家, 從業人員近20萬人。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小作坊作為最接近老百姓生活的食品生產端, 自然也是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必須規範化生產。

小作坊其實一點也不“小”, 它遍佈於城市的每一條巷道, 服務於城市裡的每一個人。 在昆明的朋友想必都有此體會,

出門不管是左轉還是右轉, 往往沒走幾步就能看到賣米線的店鋪。 尤其是一些頗具地方風格、彰顯地方文化的特色小吃, 大多都是出自食品小作坊之手。 毫不誇張地說, 小作坊極大地滿足和豐富了人們舌尖上的美味需求。

之所以稱之為小作坊, 主要在於就單個的店鋪而言, 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生產條件和工藝技術簡單等往往是其普遍特性。 小作坊“多、小、散”的特點, 給監管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容易成為監管的“盲區”。 也正因以前小作坊往往處於監管的邊緣地帶, 所以很多時候食品安全並不能得到足夠的保障, 久而久之, “髒亂差”成為小作坊揮之不去的標籤。

食品安全大於天, 無論怎樣, 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讓人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亦是小作坊生產加工食品的底線要求。 我省此次出臺相關食品安全衛生標準, 無論是規範小作坊的生產加工環境, 保證食品生產過程的整潔、衛生, 抑或要求食品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 取得健康證明, 凡此種種無疑是最基本的要求。 也唯有規範、有序生產, 在消費升級的今天, 小作坊才能可持續發展。

不看廣告看療效, 落到實處才是關鍵。 標準中雖然對違規者作出了相應的處罰, 但主要著眼於罰款, 而要是有足夠的利益刺激, 恐怕罰款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竊以為, 規範小作坊生產, 須在精細化上做文章。 譬如,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應該頻繁一些, 最好借助群眾的力量;對於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黑作坊,

應該實行“零容忍”, 該取締的堅決取締;對於那些生產歷史悠久、知名度較高的小作坊, 則可以鼓勵和引導其進行“轉型升級”, 往做大做強的方向努力。 (評論員劉孫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