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金華佗中醫思維原創: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醫解釋西藥功效

《醫學衷中參西錄》曾有一首中西結合的著名方劑——石膏阿斯匹林湯, 原文如下:

生石膏(二兩, 軋細) 阿斯匹林(一瓦)

上藥二味, 先用白蔗糖沖水,

送服阿斯匹林。 再將石膏煎湯一大碗, 待周身正出汗時, 乘熱將石膏湯飲下三分之二, 以助阿斯匹林發表之力。 迨至汗出之後, 過兩三點鐘, 猶覺有餘熱者, 可仍將所余石膏湯溫飲下。 若藥服完, 熱猶未盡者, 可但用生石膏煎湯, 或少加粳米煎湯, 徐徐溫飲之, 以熱全退淨為度, 不用再服阿斯匹林也。

又∶此湯不但可以代寒解湯, 並可以代涼解湯。 若以代涼解湯時, 石膏宜減半。

附錄∶

江蘇平臺王××來函∶

小兒××, 秋夏之交, 陡起大熱, 失常神呆, 閉目不食。 家慈見而駭甚。 吾因胸有成竹定見, 遂曰∶“此無憂。 ”即用書中石膏阿斯匹林湯, 照原方服法, 服後即神清熱退。 第二日午際又熱, 遂放膽再用原方, 因其痰多而咳, 為加清半夏、牛蒡子, 服之全愈。

值得一提的是, 對阿司匹林, 張錫純不僅從運用上做到了中西醫結合, 更是創新地從中醫性味理論的角度去解釋其作用。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方·(一)治陰虛勞熱方》寫道:阿斯匹林, 其性涼而能散, 善退外感之熱, 初得外感風熱, 服之出涼汗即愈。 兼能退內傷之熱,

肺結核者, 借之以消除其熱, 誠有奇效。 又善治急性關節腫疼, 發表痘毒、麻疹及腸胃炎、肋膜炎諸證, 西藥中之最適用者也。

就前文的描述看, 外感初期, 有發熱的典型表現, 此時投寒藥當可退熱。 但是作為寒藥, 阿司匹林的“散”又如何理解呢?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古方下篇·腎氣丸證治描論的意義》記載了另一個案例:有一人夏季感寒, 惡寒甚盛。 服阿司匹林, 汗出感愈而胸痞氣微, 心煩意亂。 若甚危險者, 脈右關獨大, 虛松無神, 左脈甚細。 服附子理中丸梧子大五粒, 頃刻而愈。 此中寒兼陰虛, 附子理中少許即效……此治法, 乃中寒宜附子理中卻宜少服之法。

這一案例結合上文“散”的功能, 推測阿司匹林可能具有的另一藥性——辛,

辛味藥的發散功能, 不僅解釋了其發汗的功效, 也說明了誤用阿司匹林後氣機耗散而導致的胸痞氣微, 心煩意亂。

這樣看來, 石膏阿司匹林湯中兩味藥物也恰是相須的功效, 因為石膏也具有類似的作用——《本草衍義補遺》說道:石膏……其辛也, 能解肌出汗,

上行至頭, 又入手太陰、少陽, 而可為三經之主者……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對於以上觀點, 《醫學衷中參西錄》還有另一個佐證——至西人謂防其出汗, 可與止汗之藥同服, 亦系善法。 然仍恐服後止汗之藥不效, 而阿斯匹林之發汗, 仍然甚效也。 愚治肺結核證, 若一日用至一瓦, 或一瓦強, 恒作十次, 或十餘次服下——正是因為阿司匹林兼具寒涼退熱和辛散發汗的功效, 如此, 我們便可推導出許多西藥的藥性, 而與中藥聯合運用。

作者:徐太醫

【三好中醫師承, 盡在金華佗】想要拜名師學中醫, 請搜索添加課程顧問微信號【jinhuatuo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