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泊河早市退路進室半年,居民商家行人都說好

半島用戶端記者 馬正拓

去年9月6日, 存在了20多年的海泊河早市和本溪路早市正式關閉, 一牆之隔設在室內的交運康定路早市同日開業。 半年多以來, 周邊道路昔日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現象消失, 環境衛生大為改觀, 居民的出行變得順暢。

半島用戶端記者4月19日探訪獲悉, 目前早市周邊每天的垃圾量銳減一半, 以前需要投入6名環衛工人, 現在僅保留兩名做好日常保潔即可。 連環衛工人都誇, 退路以後咱的市場真的像家。 事實上, 海泊河早市環境的改善, 僅僅是本市推動治理馬路市場的一個縮影,

通過“美麗青島行動”, 不少區域的市容環境得到整治提升, 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環境也是民生”的真正內涵。

探訪:

昔日污水橫流的現象絕跡

19日早上8時許, 半島用戶端記者來到位於市北區康定路和鞍山路交叉口, 只見這裡雖然人來車往, 但交通秩序井然。

鞍山路雙向的車流能夠正常行進, 昔日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景象, 已經轉移到了位於室內的交運康定路早市裡, 周邊道路上幾乎看不到一個展路擺攤的, 使得早市周邊的鞍山路、康定路、南寧路、本溪路等路段交通順暢, 馬路上的衛生相當整潔。

在康定路上, 交運保險代理公司及交運陽光汽車銷售公司的十多名年輕志願者, 正協助環衛工人清掃人行道上的垃圾。 隨著周邊道路環境衛生的改善, 每天早上, 利用正式上班前的這段時間, 沿著周邊道路清理一下道路兩側的小廣告、打掃路面的煙蒂等, 已經成了這些志願者約定俗成的習慣。 大家都希望把這來之不易的整潔環境, 一直保持下去。 “以前早市沒有退路以前,

別說是清理衛生了, 連走個人都很困難。 ”志願者張立偉說, 尤其是康定路與鞍山路交叉口的這段路, 以往是海鮮攤位分佈的地方, 路面上經常污水橫流, 整個上午都有濃濃的腥臊味兒, 很多市民不得不繞道行走。

提及海泊河早市, 相信很多市民都不陌生。 從上世紀90年代自發形成以後, 海泊河早市存在了20多年, 一度蔓延到周邊的康定路南寧路上, 早市占路所引發的交通擁堵和環境衛生問題, 一直是市北區城市治理方面的“痛點”。 直到去年9月6日, 經過反復論證和綜合協調, 市北區“疏堵”結合打出組合拳, 兩處早市終於退路進室經營, 周邊道路昔日的喧囂不復存在。

如今, 道路兩側的護欄整齊劃一, 鞍山路橋下進行了綠化亮化,

康定路兩側的人行道相當平整, 無論是到室內市場趕早市, 還是到海泊河公園健身踏青, 經由這些道路都讓人倍加舒心。

變化:

周邊垃圾日均減少3噸

今年59歲的環衛工人毛燈寶, 負責本溪路路段的衛生清理。 來自臨沂郯城的他, 已經在海泊河早市周邊從事環衛工作20多個年頭,

不僅見證了馬路早市的興衰, 也是早市退路進室的直接受益者。 按照規定, 毛燈寶每天早上要在7點之前, 將周圍道路上的垃圾清理完畢, 7點正式上街做好日常的衛生保潔。

“去年退路以前, 公司一共安排了6個環衛工人打掃早市周邊。 ”毛燈寶說, 由於環境衛生較差, 攤販和趕早市的市民往往都是隨地丟棄菜葉等垃圾, 工作日期間, 9點半左右早市才歇業, 他們要忙活3個多小時, 才能將路面打掃乾淨。 到了週末, 早市能持續經營到11點, 他們6人要一直忙活到下午4點左右, 才能將垃圾清理完畢。 為了及早恢復道路通暢, 有時候甚至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如今, 隨著周邊道路衛生環境的改善, 只保留了兩名環衛工人做好日常保潔就行。

“以前,載重一噸的垃圾車,往往要拉6到7車才能將垃圾全部清運完。”毛燈寶說,自從進室經營以後,市場裡的垃圾都統一堆放,產生的垃圾量銳減,平均每天只有3到4車,比以往減少了3噸以上。讓毛燈寶感到欣慰的是,環境改善之後,市民的覺悟也普遍提高了,隨地丟棄垃圾的人明顯少了,讓他們的保潔工作越來越輕鬆。

如今的毛燈寶每天的工作相當規律,11點左右就來到交運保險代理公司的職工食堂,看看電視喝喝茶,休息一陣,然後吃一頓該公司提供的免費午餐,有時候連他老伴的午餐也都在這裡解決。到了中午12點半,他再上街做好路面保潔,“現在這市場周邊,真的跟家裡一樣乾淨整齊”。

反響:

周邊商家居民齊聲叫好

早市的退路進室經營,讓周邊居住的市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環境的變化。家住康順社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往周邊道路堵的一塌糊塗,上午11點之前車輛根本無法進出社區。早市幾乎每天都是人聲鼎沸,商販的叫賣聲和各種車輛的鳴笛,讓沿路居住的居民苦不堪言,很多老人只能跑到海泊河公園去躲避清淨。尤其是康定路上的魚市,常年都彌漫著一股腥味,到了夜間都揮發不掉。如今,馬路上安靜了,行車順暢了。

“現在去交運康定路早市買菜也很方便,市場裡的菜價跟以前基本上一樣,沒覺得貴了。”市民徐大媽說,很多已經搬到別處住的老鄰,現在仍坐著公車回來趕早市,“這裡的東西比他們新家那裡便宜”。

最能感受到環境變化的,要數交運集團在南寧路2號辦公的廣大職工們。據交運保險代理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孫文凱介紹,位於這裡的交運南寧路保險快速理賠服務中心,從2016年3月15日起就開始試運營,當時是全市範圍內的第四家快速理賠中心。加上院內還配設有修理中心,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吳興二路快賠點的壓力。但是由於周邊早市占路的影響,外面的車輛很難進入,導致這裡的業務量始終上不去。自從海泊河早市退路進室以後,前往南寧路快賠點的交通極為通暢,無論是修車還是快速理賠業務,都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記者手記:

提升環境是最大的民生

其實,海泊河早市退路進室經營,給周邊生活環境帶來的巨大變化,僅僅是青島市推動治理馬路市場的一個縮影。為打造“潔序淨美”的城市市容環境,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青島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7月起,開展了“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建設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取締占路經營,實施退路進室,其中重要的一項。

像海泊河早市這樣的例子,在“美麗青島行動”中各區市都很多。仍以市北區為例,作為主城中心區、老城區,人口密度大、特殊群體數量多,老百姓對馬路市場有著相當大的依賴性。如何在提升環境和保障民生之間尋求平衡,用疏堵結合的方式解決城市治理中的難題,這相當考驗政府部門的管理智慧。

“城市的熱度、溫度來源於城市的全面發展和百姓情懷,既要有高端的產業和繁榮的經濟,也需要富有溫度的城市治理。”市北區委書記鄭德雁曾表示,多站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就能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於是,以整治農貿市場為切入點,大力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的行動,在市北區全面展開。在浮山后片區,同安路上的違章經營網點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上停車位;經過整治提升後的埠西農貿市場,停車方便,市場規整;在青島浮山實業總公司所屬的經濟發展用地上,遼陽西路兩側的鐵藝街,以及勁松四路東側的違章門頭房,一律拆除,也將變身為一處停車場;繼海泊河早市取締後,市北區另一處占路規模較大的宣化路早市,也於3月23日正式關閉……

記者採訪中有市民提到,“環境就是民生”,提升環境就是解決老百姓最大的民生。隨著“美麗青島行動”的不斷深入,島城的市容市貌將不斷提升,城市形象更加亮麗,逐步將成為“讓本地人自豪、讓外地人嚮往”的海濱城市。

“以前,載重一噸的垃圾車,往往要拉6到7車才能將垃圾全部清運完。”毛燈寶說,自從進室經營以後,市場裡的垃圾都統一堆放,產生的垃圾量銳減,平均每天只有3到4車,比以往減少了3噸以上。讓毛燈寶感到欣慰的是,環境改善之後,市民的覺悟也普遍提高了,隨地丟棄垃圾的人明顯少了,讓他們的保潔工作越來越輕鬆。

如今的毛燈寶每天的工作相當規律,11點左右就來到交運保險代理公司的職工食堂,看看電視喝喝茶,休息一陣,然後吃一頓該公司提供的免費午餐,有時候連他老伴的午餐也都在這裡解決。到了中午12點半,他再上街做好路面保潔,“現在這市場周邊,真的跟家裡一樣乾淨整齊”。

反響:

周邊商家居民齊聲叫好

早市的退路進室經營,讓周邊居住的市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環境的變化。家住康順社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往周邊道路堵的一塌糊塗,上午11點之前車輛根本無法進出社區。早市幾乎每天都是人聲鼎沸,商販的叫賣聲和各種車輛的鳴笛,讓沿路居住的居民苦不堪言,很多老人只能跑到海泊河公園去躲避清淨。尤其是康定路上的魚市,常年都彌漫著一股腥味,到了夜間都揮發不掉。如今,馬路上安靜了,行車順暢了。

“現在去交運康定路早市買菜也很方便,市場裡的菜價跟以前基本上一樣,沒覺得貴了。”市民徐大媽說,很多已經搬到別處住的老鄰,現在仍坐著公車回來趕早市,“這裡的東西比他們新家那裡便宜”。

最能感受到環境變化的,要數交運集團在南寧路2號辦公的廣大職工們。據交運保險代理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孫文凱介紹,位於這裡的交運南寧路保險快速理賠服務中心,從2016年3月15日起就開始試運營,當時是全市範圍內的第四家快速理賠中心。加上院內還配設有修理中心,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吳興二路快賠點的壓力。但是由於周邊早市占路的影響,外面的車輛很難進入,導致這裡的業務量始終上不去。自從海泊河早市退路進室以後,前往南寧路快賠點的交通極為通暢,無論是修車還是快速理賠業務,都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記者手記:

提升環境是最大的民生

其實,海泊河早市退路進室經營,給周邊生活環境帶來的巨大變化,僅僅是青島市推動治理馬路市場的一個縮影。為打造“潔序淨美”的城市市容環境,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青島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7月起,開展了“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建設美麗青島三年行動”,取締占路經營,實施退路進室,其中重要的一項。

像海泊河早市這樣的例子,在“美麗青島行動”中各區市都很多。仍以市北區為例,作為主城中心區、老城區,人口密度大、特殊群體數量多,老百姓對馬路市場有著相當大的依賴性。如何在提升環境和保障民生之間尋求平衡,用疏堵結合的方式解決城市治理中的難題,這相當考驗政府部門的管理智慧。

“城市的熱度、溫度來源於城市的全面發展和百姓情懷,既要有高端的產業和繁榮的經濟,也需要富有溫度的城市治理。”市北區委書記鄭德雁曾表示,多站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就能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於是,以整治農貿市場為切入點,大力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的行動,在市北區全面展開。在浮山后片區,同安路上的違章經營網點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上停車位;經過整治提升後的埠西農貿市場,停車方便,市場規整;在青島浮山實業總公司所屬的經濟發展用地上,遼陽西路兩側的鐵藝街,以及勁松四路東側的違章門頭房,一律拆除,也將變身為一處停車場;繼海泊河早市取締後,市北區另一處占路規模較大的宣化路早市,也於3月23日正式關閉……

記者採訪中有市民提到,“環境就是民生”,提升環境就是解決老百姓最大的民生。隨著“美麗青島行動”的不斷深入,島城的市容市貌將不斷提升,城市形象更加亮麗,逐步將成為“讓本地人自豪、讓外地人嚮往”的海濱城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