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用老思路佈置新元件 雙面元件串聯佈置小細節

在設計一個支架上的組串排布時, 當遇到一個支架上有兩個組串(假設2行22列佈置), 一般會有以下兩種組串的排布及接線方式:

方式1組串1和組串2分別位於光伏方陣的左右兩側, 組串內部的串聯接線的形狀為C形。

方式1示意圖

方式2組串1和組串2分別位於光伏方陣的上下層位置, 組串內部的串聯接線的形狀為一字形。

對於方式1, 其優點是正負極都從同一側出線, 節約了電纜;缺點在於支架上兩個組串都有一部分組件在下麵一行, 在早、晚影子較長時, 下麵一排被遮擋, 兩個組串的發電量都會受到影響(由於一般遮擋發生時輻射量已經很低,

且只遮擋下面一行而沒有遮擋上面一行的時間段很短, 所以實際發電量影響很小)。

對於方式2, 其優點是下面一行和上面一行分別為一個組串, 當下面一行被遮擋時, 上面一行發電量不受影響;而其缺點就是由組串的兩側出線, 所用直流電纜長度較長(即使用跳接的方式直流電纜長度也是變長了, 只不過一部分長度轉移到了組件自帶電纜上)。

由於採用方式1時發電量影響並不大, 所以本著節約電纜用量的原則, 目前採用方式1佈置和接線方式的光伏電站較多。

然而由於雙面元件的出現, 使得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我們都知道雙面組件的距地高度和其接收到的反射輻射量是有關係的, 適當增加組件的距地高度有利於提升其反射輻射的接收量。 而此時我們會注意到, 對於一個典型的2行22列的光伏方陣而言, 下面一行的距地高度和上面一行的距地高度是遠遠不同的(尤其是在元件豎向佈置時), 所以他們所接收到的反射輻射量也是不盡相同的。

從直觀上我們也可以明顯感覺到, 下面一行元件的背面空間會暗一些。 所以顯然下面一行元件的電流也會低於上面一行元件。

而此時, 在進行組串接線時, 如果選擇方式1, 受下面一行元件低電流的影響, 上面一行元件的電流也會降低, 從而使得整體的輸出功率有所降低。

而如果採用方式2, 此時上下兩行單獨成串, 互不影響, 充分的利用的雙面元件的性能, 提高了發電量。

當然, 此時也儘量不要將這兩串接入到統一路MPPT中, 避免兩個組串之間又發生相互的影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