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告公司老闆“棄筆從農”,回平度種獼猴桃

半島用戶端記者 韓小偉 通訊員 孫科強 劉軍增

近日, 在平度市東閣街道北台村, 130畝獼猴桃剛剛施完豆粕、牛糞等有機肥。 一株株枝青葉綠的獼猴桃樹,

纖細中透著強韌, 蘊含著勃勃生機。

獼猴桃園“園主”是北台村村民劉大磊。 今年剛滿40歲的他, 之前在平度市區經營一家廣告公司, 難以割捨“故土”情結的他, 四年前選擇回村流轉了三百多畝土地, 成立農場發展特色水果種植, 帶動村莊父老增收致富。

“獼猴桃在平原和山地都可以種植, 喜陰涼、濕潤的環境, 宜種植于被風向陽、無晚霜危害、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微酸性沙質土上。 這一百三十畝獼猴桃, 是我引進後, 經過四年一次次淘汰、改良, 培育出的完全適應我們當地環境的品種。 早熟、抗凍、耐儲, 變軟後用吸管可吸食。 ”談起獼猴桃的種植歷程, 劉大磊像專家一樣如數家珍。

“之所以選擇獼猴桃做為農場的主打產品,

我看中的是它的市場前景, 此外管理起來用工少、病蟲害少, 幾乎不用施加農藥。 ”成立農場之初, 對於發展什麼產業, 劉大磊外出整整考察了一年, 福建、雲南、青海、貴州、四川、吉林……在全國跑了一圈, 選擇了獼猴桃這個當地人眼中的“稀罕物”。

獼猴桃四年方迎來盛果期。 去年, 劉大磊的50畝獼猴桃第一次見果, 每個果能達到3兩左右, 畝產達到3000斤, 幾乎沒有對外銷售, 僅僅以10元一斤價格開展遊客採摘專案, 短時間內即被搶摘一空, 畝均純收益達到25000元。 “去年我兩次來收購他的獼猴桃發往北京, 顧客紛紛反映品質好, 讓我回來再買。 ”採購商徐秀芹說。

據悉, 今年8月, 劉大磊獼猴桃將迎來盛果期, 預計畝產高達六千斤,

加上另外種植的一百畝葡萄、五十畝特色桃子、二十畝大櫻桃, 農場毛收入預計高達百萬元。

“發展高效農業, 前期投入大, 數年才能見到受益, 而市場又有可能發生變化, 因此我們心中往往都像是揣著一隻兔子一樣。 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讓我打了一針強心劑, 備受鼓舞。 我感覺自己回鄉發展獼猴桃種植, 路子是完全正確的。 我將紮根鄉村, 扎扎實實將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 爭取形成強大的帶動效應, 讓周邊群眾都種, 都靠這個產業來發家致富。 ”

近年來, 平度市以“農創平度”品牌建設為引領, 通過重點發展、輻射帶動的方式, 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 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 促進農業增產增效, 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 劉大磊正積極籌備成立合作社, 希望吸引更多村民加入, 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而他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二十萬元, 雇傭幾十名村民管理農場支出四十余萬元, 憑藉一己之力, 真正發展起了一個產業, 帶動了村民增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