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沛縣文化建設“惠”入“民心”

中國江蘇網4月19日徐州訊近年來, 沛縣以豐厚的地方文化資源為基礎, 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工程。 文化館中, 男女老少齊聚一堂, 一張張笑臉傳遞著喜悅的心聲;農家書屋裡, 放下鋤頭的“泥腿子”們, 身上浸潤了陣陣書香;百姓舞臺上, 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展現著新時代沛縣人的自信與追求……

文化“堡壘”遍佈城鄉

作為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 總投資4億元, 融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等於一體的縣文化中心陸續投入使用中, 將帶動提升城區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和檔次。

“鎮文體中心內, 閱覽室、健身房等一應俱全, 大家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提起鎮文體中心, 楊屯鎮70多的郭大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瞭解, 去年, 沛縣總投資600萬元實施了鎮、街道文體活動中心提檔升級工程, 75個村(居)順利通過省文化廳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達標驗收。

“十三五”期間, 沛縣還計畫投資30億元, 著力建設漢文化景區提升、安國漢之源小鎮等重點專案, 將生態濕地景觀與歷史文化相結合, 形成集文化旅遊、休閒度假、產業開發於一體的綜合載體。

文化服務“精准”推送

日前, 在張莊鎮夾河村農家書屋, 村民韓方通拿著《芹菜種植注意要點》看得津津有味, “這本書就是我的‘老師’, 按照上面的方法種植芹菜, 品質、產量雙提升。 ”

群眾缺什麼就送什麼。 2017年, 沛縣送圖書下鄉1.5萬冊、送戲劇下鄉316場、送電影下鄉6494場, 舉辦首屆少兒美術書法大賽、第三屆戲曲票友大賽、第二屆青年歌手大賽等賽事, 開展元宵節民俗展演、“百姓大舞臺”等系列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繁榮鄉村文化, 沛縣既“送”文化,

又“種”文化, 大力培育鄉土能人, 讓群眾從看客變成主角。 每當夜幕降臨, 敬安鎮袁大莊村文體廣場上都聚滿了人, 鄉親們或吹拉彈唱, 或跳舞健身, 樂享幸福文化生活。 “在縣、鎮文化部門的指導下, 我們自編了大量節目, 很貼地氣, 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進來。 ”村文藝骨幹吳彩鳳對記者說。

文化品牌效益顯現

築是我國最早的一種擊絃樂器。 西元前 196 年, 劉邦回到沛縣, 擊築吟誦《大風歌》, 此後築一直被稱為 “ 沛築 ”。 每週六下午, 樂器製作人郝敬春在縣文化館開設沛築培訓班。 比起舞蹈等課程, 他的學員明顯不多, 但想到在江蘇甚至全國僅有這一群人熱衷於此, 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去年, 全國技巧冠軍賽在沛縣舉辦、縣梆子劇團精心編排的現代大型梆子戲《苦楝樹下莊戶人》在全省基層院團優秀戲曲現代戲交流展演沛縣專場上公演……文化品牌引領美好沛縣開啟新篇章。

“以文化建設工程為主抓手, 以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精品力作打造和人才培育為著力點,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打造文化強縣品牌。 ”談及未來, 縣文廣新體局局長孫益峰滿懷信心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