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乙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啟動 全國將落成25家示範基地醫院

部分條件適合的患者應盡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臨床治癒。 2015年發佈的中國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如是強調。

據2017年和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 全國病毒性乙肝平均每月新發病例無下降趨勢。 截至目前, 全國慢性乙肝患者約2800萬人。

為提高各級醫院的醫生乙肝診療水準, 探索、優化和完善臨床治癒路徑, 2018年4月19日, 370余名專家齊聚人民大會堂, 正式啟動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設立的“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 該專案將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委聯合發佈的《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17—2020年)》,

作答我國慢性乙肝臨床治癒難題。

擔子重千斤 在防也在控

自1992年起, 原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計畫免疫管理, 我國消除約3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 讓8000萬兒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使將近1億人免受乙型肝炎折磨。

不過, 由於乙肝患者“存量”巨大, 新發病例數持續穩居高位, 乙肝感染患者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占比高達60%-80%, 致使乙肝成為病毒性肝炎中的“重頭”, 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都帶著沉重的經濟負擔。

這一難題該如何解決?現場專家的解題思路是, “防和控缺一不可, 二者並重。 ”一方面, 通過接種乙肝疫苗, 減少新發HBV感染(增量);另一方面, 通過抗病毒治療, 治癒現有慢性乙肝患者(存量), 或延緩疾病進展, 減少慢性HBV感染者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 同時降低傳播的風險。

實際上, 中國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給予患者新希望——“臨床治癒”的概念被強調, 其指停止治療後持續的病毒學應答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

臨床治癒藥物探路

“臨床治癒”的概念被提出後, 我國科學家從藥物應用的角度率先給出解析。

現階段,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 即核苷(酸)類似物(直接病毒抑制)和長效干擾素(免疫刺激治療)。 兩類藥物實現臨床治癒的途徑, 我國專家皆有探索。

近年來, 國內專家開展的多項研究顯示, 經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後HBsAg水準處於低水準的慢乙肝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有較高獲得臨床治癒的機會, 約30-50%的患者可以達到HBsAg清除, 實現停藥。

為了減少乙肝病毒感染給患者帶來免疫功能紊亂情況發生率, 解放軍302醫院王福生院士向與會者介紹了一種能起到“一箭雙雕”作用的利器——兼具免疫調節和直接抗病毒作用的干擾素。

醫生在使用核苷(酸)類似物降低病毒載量後, 聯合或序貫配合使用長效干擾素治療, 有助於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 使臨床治癒得以實現。

不過, 雖然合理優化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案為慢乙肝的臨床治癒提供了方向, 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卻強調, 臨床治癒不等於完全清除病毒。 當人體免疫功能顯著下降時, 這些病毒可能會再次活躍複製。 所以, 即使臨床治癒的乙肝患者, 仍然需要定期監測。

“珠峰工程”提速臨床治癒

為了提速患者享受中國專家的研究成果, 實現臨床治癒的夢想, 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危害, “珠峰工程”計畫在全國建立25家示範基地醫院,

向下輻射129家分中心醫院;培養1000餘名臨床肝病醫生, 達到每個醫院配備3-5名會標準化使用干擾素的骨幹醫生;入組患者3-5萬例, 每個示範基地入組500例, 每個分中心爭取入組200例。

“為了保證珠峰工程平穩落地, 我們專門設立了監督機構。 ”據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介紹, 為專案特設的管理委員會將注重統籌協調, 做好服務保障。

同時, 為了加強科研能力和大資料的儲備, 珠峰工程還籌建了中國慢性乙肝患者臨床治癒資料庫, 開展慢性乙肝臨床治癒科學研究。

我國乙肝患者眾多且大多在農村, 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 關注“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劉曉峰強調, 珠峰工程不只為實現乙肝患者臨床治癒,還能夠助力國家打贏“扶貧攻堅戰”。

會議最後,楊希忠感歎道,“慢性乙肝治癒之路雖然有重重障礙,但治癒的希望已在前方。”

珠峰工程不只為實現乙肝患者臨床治癒,還能夠助力國家打贏“扶貧攻堅戰”。

會議最後,楊希忠感歎道,“慢性乙肝治癒之路雖然有重重障礙,但治癒的希望已在前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