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醫院來了!衛健委:互聯網初診絕對禁止

作者 | 吳施楠

來源 | 搜狐健康

4月16日下午, 國新辦召開新聞發佈會, 介紹《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作為首個提到互聯網醫院的國家政策檔, 《意見》對互聯網醫院表示認可, 並提出多項鼓勵政策。 在此之前, 國家衛健委對互聯網醫院、遠端診療等始終持保守、甚至限制態度。 因此, 消息一經公佈, 就有醫療界人士預測, 今後一段時間, 銀川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等互聯網醫院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明確互聯網醫院的兩種模式

互聯網醫院作為一個新業態, 近些年雖然被炒得火熱, 但其具體模式和一些詳細規則並不清晰。 這在一定程度上給監管部門帶來了難度, 不得不收緊相應政策。 此次發佈的《意見》不僅為互聯網醫院的後續發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基礎, 還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系, 也劃出了監管和安全底線。

發佈會上,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根據《意見》內容, 對互聯網醫院的相關資訊進行了詳細地解讀。

焦雅輝指出, 《意見》中明確給出了互聯網醫院的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以醫療機構為提供主體, 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資訊技術來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 並且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第二種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已經申辦了的互聯網醫院。 他們有一些優質專家的資源, 比如全國北上廣的醫生, 利用這個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平臺, 為患者提供一些服務。 但無論是哪種模式, 在互聯網上初診是絕對禁止的。

焦雅輝還特別強調, 互聯網醫院提供服務時需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那就是要跟批准的實體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一致, 不能超出批准的診療科目範圍。 此外, 《意見》還要求, 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 線上線下要監管一致, 並且必須得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 通過互聯網的平臺為患者提供一些遠端門診等遠端醫療服務。

焦雅輝透露, 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起草制定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 在這個檔當中, 會明確互聯網診療的底線、邊界, 在這個邊界範圍之內, 可以提供一些服務。

監管:所有診療過程全程留痕

互聯網醫院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 這種通過網路的看病方式很容易引起人們對其安全性的擔憂。

“我們有一個原則, 就是醫療的品質、醫療的安全絕不能降下來”,

國家衛健委規劃與資訊司司長于學軍明確指出, 確保醫療安全是首先考慮的底線問題。 為了保證患者安全, 國家衛健委在釋放政策紅利的同時, 也提出了相應的規範性監管措施。

據於學軍介紹, 在強化醫療品質監管方面, 國家衛健委會儘快研究出臺規範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 明確監管的底線, 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 確保健康醫療服務的安全和品質。

同時, 要強化責任, 建立醫療責任分擔機制, 誰提供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 誰就必須要負責任。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的診療過程要全程留痕。

于學軍說, 未來所有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機構和平臺, 需要及時將資料向區域的全面健康資訊平臺進行推送、傳輸和備份,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通過監管的埠對互聯網醫療行為進行動態的監管, 保障互聯網醫療服務依法依規的開展, 確保醫療品質和安全。

在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看來, “全程留痕”實際上是把操作過程公開了。 資料可查詢, 可追溯, 因此每個參與人員都得對在互聯網的行為承擔責任, 所以大家會更加謹慎、更加珍惜地對待自己的信譽。

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 於學軍還表示, 要結合“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新特點, 嚴格執行資訊安全和醫療健康資料保密的規定, 建立完善個人隱私保護體制, 嚴格管理患者的資訊、使用者的資訊, 特別是基因、生物等。 對於非法買賣洩露資訊的行為, 依法依規進行嚴肅的處理。

醫院和企業早已佈局

對於實體醫院來講,建設互聯網醫院相當於拓展了醫院的業務範圍和服務半徑。其實,在《意見》發佈前,就已經有多家醫院和企業看好互聯網醫院。僅2016年一年,就有多達36家互聯網醫院建成。

在醫改專家徐毓才看來,最先建立互聯網醫院的將是各地的三甲醫院。“大醫院最可能走到前面。大醫院的專家資源比較豐富,可輻射的範圍比較大,能夠實現互聯網醫療既定的目標,即優質資源下沉,惠及更多基層患者。”徐毓才說。

多家以大醫院為依託的互聯網醫院上線的消息也印證了徐毓才的說法。據瞭解,4月11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目前已經上線了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老年醫學科3個科室的17名高級醫療專家;4月13日,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互聯網醫院簽約儀式,以期在協力廠商公司的支持下,為更多以及更廣範圍的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此前,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也向媒體表達過想要建設網路醫院的意向。

而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後。就在發佈會當天,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阿裡健康簽署了共同投資建設“阿裡健康西安高新互聯網醫院”的協定。而西安高新醫院將是雙方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好大夫、微醫、丁香園和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臺也相繼做好了佈局。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一批符合標準的醫院和企業擁有互聯網醫院,開啟全新診療模式。

徐毓才指出,一些“院中院”或以專科為主的醫院更容易建立互聯網醫院,利用互聯網醫療服務特定人群。如果是這種發展模式的話,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一大批小型互聯網醫院。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企業找到可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吸引用戶,讓醫生和患者活躍地使用以及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如果醫院和醫生沒有直接利益,那麼“互聯網+醫療健康”很可能走不遠。它發揮的作用也只能停留於掛號、預約等非核心業務。

徐毓才指出,想讓互聯網醫院發揮作用,首先要解決的是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問題,讓基層與大醫院用藥同步,才能讓慢病患者真正受益,讓騰出的醫療資源惠及更多患者。此外,互聯網醫院是否會引起新的醫患糾紛問題也需要在實際應用中發現。

醫院和企業早已佈局

對於實體醫院來講,建設互聯網醫院相當於拓展了醫院的業務範圍和服務半徑。其實,在《意見》發佈前,就已經有多家醫院和企業看好互聯網醫院。僅2016年一年,就有多達36家互聯網醫院建成。

在醫改專家徐毓才看來,最先建立互聯網醫院的將是各地的三甲醫院。“大醫院最可能走到前面。大醫院的專家資源比較豐富,可輻射的範圍比較大,能夠實現互聯網醫療既定的目標,即優質資源下沉,惠及更多基層患者。”徐毓才說。

多家以大醫院為依託的互聯網醫院上線的消息也印證了徐毓才的說法。據瞭解,4月11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目前已經上線了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老年醫學科3個科室的17名高級醫療專家;4月13日,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互聯網醫院簽約儀式,以期在協力廠商公司的支持下,為更多以及更廣範圍的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此前,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也向媒體表達過想要建設網路醫院的意向。

而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後。就在發佈會當天,西安國際醫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阿裡健康簽署了共同投資建設“阿裡健康西安高新互聯網醫院”的協定。而西安高新醫院將是雙方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好大夫、微醫、丁香園和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臺也相繼做好了佈局。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一批符合標準的醫院和企業擁有互聯網醫院,開啟全新診療模式。

徐毓才指出,一些“院中院”或以專科為主的醫院更容易建立互聯網醫院,利用互聯網醫療服務特定人群。如果是這種發展模式的話,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一大批小型互聯網醫院。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企業找到可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吸引用戶,讓醫生和患者活躍地使用以及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如果醫院和醫生沒有直接利益,那麼“互聯網+醫療健康”很可能走不遠。它發揮的作用也只能停留於掛號、預約等非核心業務。

徐毓才指出,想讓互聯網醫院發揮作用,首先要解決的是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問題,讓基層與大醫院用藥同步,才能讓慢病患者真正受益,讓騰出的醫療資源惠及更多患者。此外,互聯網醫院是否會引起新的醫患糾紛問題也需要在實際應用中發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