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21歲從醫,42歲成最年輕醫學院士,用砒霜治白血病的他剛剛再獲大獎

他從一名自學成才的赤腳醫生

到血液病治療研究領域

享譽國內外的權威專家

再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農工黨中央主席

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他在人生履歷中一次次寫下濃墨重彩的傳奇

他, 就是陳竺

13日下午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

向他和法國科學家安娜·德尚、於克·德戴

頒發2018年舍貝裡獎

以表彰他們

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

並開創革命性療法

為拯救全世界千萬患者的生命作出貢獻。

他表示

這是對中國腫瘤研究工作的肯定

三位獲獎者(瑞典皇家科學院網站提供)

從“赤腳醫生”到博士研究生

1970年

隨著上山下鄉的大軍

他輾轉來到江西省贛南地區信豐縣

開始了6年的知青生活

每天收工後

他總待在家裡看父母寄來的醫學書

常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

1974年

21歲的他成了一名赤腳醫生

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

就會去找“陳醫生”

1975年

他被推薦到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學習

勤奮好學的他畢業時

各門成績全是優秀

被留校任教

工作之余

他翻譯了數十萬字的醫學文獻

1978年

他在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科進修時

結識了著名的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教授

這一年

高校恢復研究生招生考試

愛才心切的王振義鼓勵他報考自己的研究生

他夜以繼日地自學大學課程

最終在600多名考生中獲得總分第二

血液學專業第一的好成績

王振義破格錄取了這位沒有上過大學的研究生

1984年

他憑著優異的專業成績和掌握英語

法語兩門外語的優勢

成為新中國成立後

首批赴法國擔任外籍住院醫生的人選

來到巴黎聖·路易醫院血液中心實驗室

一年後

他開始在這裡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

主修分子生物學

1989年

他謝絕了法方的挽留, 學成歸來

他在自己博士論文的扉頁上

工整地寫下:獻給我的祖國。

醫學界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然而

歸國初期

創業之艱苦超出了他的想像

他要建血液研究室更是缺人、缺設備

甚至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

艱苦的條件並沒有嚇倒他

小小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到黎明

他帶領同事們

邊建設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體系

邊開展了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發病原理

及全反式維甲酸治療該病機理的研究

經過頑強拼搏

實現了我國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發現“零”的突破

並發現了維甲酸誘導早幼粒白血病

細胞分化的一組關鍵基因

(RIG基因系列)

1994年, 陳竺與妻子陳賽娟在一起做實驗

1996年

他帶領的研究小組與哈爾濱小組合作

在國際權威雜誌《血液》上發表論文

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

(細胞程式性死亡)

而發揮作用的

這一發現使砒霜這個古老的藥物,

正式步入了現代藥物治療研究的主流

經過多年探索和試驗

他發現維甲酸和砷劑

實際上是通過不同的途徑

靶向作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

同一關鍵致病基因編碼的蛋白質

並因此提出兩藥共用的

“協同靶向治療”設想

臨床試驗中

90%以上的患者長期無病生存

王振義(中)、陳竺(右)、陳賽娟(左)正在討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方案

1995年

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

這年

他只有42歲

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隨後幾年間

他牽頭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點科研專案

參與組織協調了中國人類基因組計畫

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

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及法國政府頒發的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榮譽勳章”等

他所領導的上海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隊伍

被國內外同行尊稱為“中國陳竺組”

13億中國人病有所醫,人人都能夠享有健康

2012年12月

他當選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

2013年3月

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他曾表示,

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是農工黨兩條工作主線

面對灰霾污染

他邀請環保、衛生、氣象等相關部門

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

他趕赴貴州

考察農工黨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

和“助醫工程”專案建設情況

他還率農工黨中央調研組,

赴上海、天津等地調研社會力量

創辦的醫療服務產業發展情況

商業保險服務健康產業的情況

和集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四位元一體的

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情況……

“13億中國人病有所醫,人人都能夠享有健康”

是他最大的夢想

苦心不負

他們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

被中共十九大報告採納

提出將人均期望壽命提高1歲

列為‘十三五’規劃的預期性指標等建議

被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吸收採納

“身處如此偉大的時代

投身如此偉大的事業

何其幸運。”

每當想到能為實現

“健康中國”與“美麗中國”的願景再做些貢獻

陳竺內心依然澎湃

(科普中國)

在國際權威雜誌《血液》上發表論文

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

(細胞程式性死亡)

而發揮作用的

這一發現使砒霜這個古老的藥物,

正式步入了現代藥物治療研究的主流

經過多年探索和試驗

他發現維甲酸和砷劑

實際上是通過不同的途徑

靶向作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

同一關鍵致病基因編碼的蛋白質

並因此提出兩藥共用的

“協同靶向治療”設想

臨床試驗中

90%以上的患者長期無病生存

王振義(中)、陳竺(右)、陳賽娟(左)正在討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方案

1995年

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

這年

他只有42歲

是當時中國醫學界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隨後幾年間

他牽頭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點科研專案

參與組織協調了中國人類基因組計畫

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

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及法國政府頒發的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榮譽勳章”等

他所領導的上海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隊伍

被國內外同行尊稱為“中國陳竺組”

13億中國人病有所醫,人人都能夠享有健康

2012年12月

他當選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

2013年3月

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他曾表示,

建設“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是農工黨兩條工作主線

面對灰霾污染

他邀請環保、衛生、氣象等相關部門

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

他趕赴貴州

考察農工黨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

和“助醫工程”專案建設情況

他還率農工黨中央調研組,

赴上海、天津等地調研社會力量

創辦的醫療服務產業發展情況

商業保險服務健康產業的情況

和集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四位元一體的

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情況……

“13億中國人病有所醫,人人都能夠享有健康”

是他最大的夢想

苦心不負

他們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

被中共十九大報告採納

提出將人均期望壽命提高1歲

列為‘十三五’規劃的預期性指標等建議

被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吸收採納

“身處如此偉大的時代

投身如此偉大的事業

何其幸運。”

每當想到能為實現

“健康中國”與“美麗中國”的願景再做些貢獻

陳竺內心依然澎湃

(科普中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