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逆轉!小夥跨國尋親夢圓

這事兒真是太巧了, 巧到不可思議, 巧到近乎傳奇——

記者的稿子還沒有刊發出來, 哈薩克小夥魯瑟姆的親人們, 就神奇般地進入到了記者的視線, 萬里之外的魯瑟姆, 瞪圓了眼睛直呼:“我的天哪!”

熊守蘭在周老師的翻譯下, 與魯瑟姆視頻交流。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相信這場跨國尋親, 在《大慶晚報》的歷史上, 都是最有效率的一次, 是最超乎尋常的一次, 是最有故事性的一次。

記者奔波了兩天, 梳理了無數條線索, 繞了好多個圈, 結果卻發現, 線索就在身邊!這可真應了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天, 當這篇跨國尋親的稿子, 進入晚報編輯程式時, 負責這一版面的美編蘇玉梅, 在處理照片時, 突然發覺“全家福”的照片中, 有人酷似自己的五姑。

她開始並不相信有這樣的巧合, 可是隨著一張張熟悉面孔的辨出, 讓她一陣激動。

為了謹慎起見, 蘇玉梅打通了五姑的電話。

這個跨國的尋親就這樣, 由前期的千頭萬緒突然變得如此的輕而易舉。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因身在此山中

難題一解, 諸事皆通。 隨著魯瑟姆三表哥張永春電話的接通, 記者發現, 原來, 先前走了許多彎路, 也出了不少的笑話。

當初, 其實記者已經離真相只有一步之遙了, 但只因一張照片背後字跡的錯誤指引, 讓尋親之路走入歧途。

看過4月3日《大慶晚報》的讀者, 應該還記得那個聯通電話的裝機資訊, 上面隱藏了姓, 只有“守蘭”的名。 由於魯瑟姆的誤拼, 把姑奶的姓確定為了“徐”。

然後, 記者通過乘風公安部門的幫助, 知道在大慶叫徐守蘭的老人, 只有兩位。 經魯瑟姆同老照片核對,

都給了否定的答案, 這使得尋親之路一下子渺茫了。 隨後, 魯瑟姆提供的一張寫有“吳淑華”的照片, 徹底擾亂了尋親方向。

據張永清介紹, 他在家排行老三, 上面有兩個哥, 一個姐。 他澄清說, 他的母親叫熊守蘭, 而不是前面提到的“徐守蘭”, 一姓之差, 謬以千里。

他告訴記者, 他遠在哈薩克的也就是魯瑟姆的爺爺, 是他的舅舅, 中文名叫熊守信, 也並非我們此前拼出的“徐守業”。

那麼, 照片背面寫著的“吳淑華”是誰呢?張永清說, 是他的大嫂, 也就是熊守蘭的大兒媳。

張永清還介紹, 當年前往哈薩克的, 有自己的父母、懷孕的姐姐和他。

魯瑟姆提到的在哈薩克生孩子的, 就是她的姐姐, 叫張玉慶。 那個曾經在哈薩克生下的孩子, 現在也已經26歲了,

名叫顧薩娜。

記者問張永清, 這個名字有什麼寓意?

據他講, 當時孩子生下來, 當地人就給孩子起名叫奧克薩娜, 在俄語中是“好客”的意思。 當時舅舅家很喜歡這個孩子, 就想讓她留在哈薩克。 但張玉慶哪裡捨得, 回國後, 改回父親的姓氏, 並沿用了“薩娜”, 以作此行的紀念。

魯瑟姆和他的侄子。

網路忽傳喜事近 一語驚醒夢中人

當記者興奮得難以自持, 立即把這個驚人的喜訊告訴魯瑟姆時, 可能是時差的原因, 他並沒有及時回復。

一個小時後, 記者寧靜的微信, 被魯瑟姆“我的天哪!”弄開鍋了。

他怎麼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個勁地說:“真的嗎?是真的嗎!我剛從睡夢中醒來, 就看到了這個消息, 我被驚到了, 這麼傳奇?簡直像是夢, 昨天還沒抱什麼大的希望, 今天就得到了這麼好的消息, 我超級興奮……”

他迫不及待地想見到親人, 大慶這邊的親人, 也想早點見到魯瑟姆。 於是, 記者説明他們建立起微信聯繫。 因為雙方語言不通, 魯瑟姆利用一些翻譯軟體, 進行了交流。

一家人就在這條充滿了愛意與溫度的網路上, 將彼此的心貼得更近了。

興奮之余,魯瑟姆希望記者用中文,教他讀出自己的名字,他覺得用中文稱呼他,特別好聽。

因為我們與張永清約好,第二天要去他家中採訪。記者告訴魯瑟姆,記者將拍些圖片或視頻,傳給他,如果雙方方便,會進行一次空中連線,讓他們能夠在彼此的目光注視中,完成一次“跨界”的互動。

熊守蘭大娘為記者介紹哥哥在哈薩克的一家人。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4月3日上午9時,記者如約趕到了位於創業城的張永春家。他是家中的小兒子,同母親熊守蘭住在一起。

聽說記者到了,行動不便的熊守蘭大娘,硬是自己挪到門前迎接,口中不停地念叨著:“謝謝!謝謝!”

熊大娘聽記者講完幫魯瑟姆尋親的傳奇故事,笑著說:“真像做夢一樣,活了這麼大歲數,總聽別人講巧遇巧遇的,一直不知道是個啥感覺,這回算是體驗了……”

前面離奇的尋親過程,讓人驚詫,但當聽到熊守蘭的大哥熊守信是如何去了哈薩克的經歷時,記者感到,那就更像一部傳奇小說了。

據熊守蘭大娘介紹,她與大哥相差17歲。大概是1945年前後,他們家住在雞西,離密山比較近。這一年,趕走了日本關東軍的蘇聯部隊,陸續離開東北。人雖然走了,可倉庫中的一些物資還沒有來得及運。

這些物資中有食品,也有毛毯等日用品。這對於當時缺衣少食的老百姓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於是,很多人去獲取這些難以得到的物品,當時,把這個行當叫做“撿洋撈”。

當時,熊守蘭的哥哥熊守信看別人帶了很多東西回來,很心動。血氣方剛的他,也想約村上的小夥,一起去撈一把。他們的父親聽了這事,堅決反對,並把他鎖在屋子裡。

大小夥子,想做啥事,一把鎖頭能擋得住?一天夜裡,熊守信趁著家人熟睡,弄開門鎖,消失在了夜色中。

後來熊守信因“撿洋撈”撿進了前蘇聯的監獄。可能是抓了這麼多人,就這麼關著,又沒有啥大罪,監獄方面總覺著有點虧。於是,就把他們這倆那仨的,分到了各地。熊守信被分到了如今的哈薩克,並定居下來,和一位中俄混血的女人成了家。後來,生下了3兒2女。魯瑟姆的母親,就是其中的女兒之一。

年年春日異鄉悲 杜曲黃鶯可得知

熊守信這一跑,就將近10年。

當時在那裡的中國人,很多都靠寫信與國內的親人聯繫,也有一些選擇回國了。

後來,一位同鄉回到雞西老家,並把熊守信在蘇聯的消息和位址告訴了熊家。

知道“失蹤”的老大並沒有死,家裡人特別高興。於是,一家人建立起了通信聯繫。其間,在1992年,熊守蘭和老伴、女兒、小兒子去了大哥家。當時熊守蘭的女兒懷有身孕,考慮在那裡住3個月左右回國,不會耽誤生育。結果不想孩子早產,生在了如今的哈薩克。

熊守蘭大哥一家,上世紀90年代也來過大慶探親。就這樣,一家人你來我往,很熟絡。

到了2000年以後,由於語言不通、住地改變、電話拆機等多種原因,親人間的消息不知不覺就斷了。

熊守蘭大娘也試圖通過認識的在俄留學生找大哥一家人,但按照地址郵去的信件,又被退了回來。

熊守蘭大娘告訴記者:“一直牽掛著親人,越是沒有消息,越是想得到,這一晃都17年了。我們一直沒有間斷過尋找,想是我的侄子、侄女們也在打聽我們的下落。昨天,聽我兒子講這孩子找我們,興奮得我一宿都沒睡。就等著你們來,和魯瑟姆好好說說話。”

為了能夠讓這次語言不通、卻意味深長的視頻連線更加順暢,記者邀請到了大慶一中劍橋國際中心的周丹丹老師,現場做了同聲傳譯。

當看到手機螢幕上出現魯瑟姆的影像時,熊守蘭大娘特別激動:“孩子,你好呀!”

魯瑟姆也在螢幕的那頭用生硬的中文說:“你們好!”

雙方都問了各自的家庭情況,魯瑟姆一一做了細緻的記錄,因為咱中國人的輩分關係他要回去好好捋捋才能明白。

交談結束時,魯瑟姆約定,他回家時,要讓他媽媽上線,大家都見見面。他告訴熊守蘭,互聯網是個好東西,不用再寫信了,只要願意,天天都能見面。這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親人,再也不要失散了!

採訪結束時,熊守蘭大娘仍執拗地拖著病腿,送記者到門口。一直囑咐,對這次參與尋親的各位好人道謝!

在此,記者和熊守蘭一家也通過這一報導,向大慶公交公司的於曉泉、韓思文以及網友何洋,乘風公安分局副局長陳星華,鑽探公司鑽前分公司工會盧主席等,表示深深的謝意!

將彼此的心貼得更近了。

興奮之余,魯瑟姆希望記者用中文,教他讀出自己的名字,他覺得用中文稱呼他,特別好聽。

因為我們與張永清約好,第二天要去他家中採訪。記者告訴魯瑟姆,記者將拍些圖片或視頻,傳給他,如果雙方方便,會進行一次空中連線,讓他們能夠在彼此的目光注視中,完成一次“跨界”的互動。

熊守蘭大娘為記者介紹哥哥在哈薩克的一家人。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4月3日上午9時,記者如約趕到了位於創業城的張永春家。他是家中的小兒子,同母親熊守蘭住在一起。

聽說記者到了,行動不便的熊守蘭大娘,硬是自己挪到門前迎接,口中不停地念叨著:“謝謝!謝謝!”

熊大娘聽記者講完幫魯瑟姆尋親的傳奇故事,笑著說:“真像做夢一樣,活了這麼大歲數,總聽別人講巧遇巧遇的,一直不知道是個啥感覺,這回算是體驗了……”

前面離奇的尋親過程,讓人驚詫,但當聽到熊守蘭的大哥熊守信是如何去了哈薩克的經歷時,記者感到,那就更像一部傳奇小說了。

據熊守蘭大娘介紹,她與大哥相差17歲。大概是1945年前後,他們家住在雞西,離密山比較近。這一年,趕走了日本關東軍的蘇聯部隊,陸續離開東北。人雖然走了,可倉庫中的一些物資還沒有來得及運。

這些物資中有食品,也有毛毯等日用品。這對於當時缺衣少食的老百姓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於是,很多人去獲取這些難以得到的物品,當時,把這個行當叫做“撿洋撈”。

當時,熊守蘭的哥哥熊守信看別人帶了很多東西回來,很心動。血氣方剛的他,也想約村上的小夥,一起去撈一把。他們的父親聽了這事,堅決反對,並把他鎖在屋子裡。

大小夥子,想做啥事,一把鎖頭能擋得住?一天夜裡,熊守信趁著家人熟睡,弄開門鎖,消失在了夜色中。

後來熊守信因“撿洋撈”撿進了前蘇聯的監獄。可能是抓了這麼多人,就這麼關著,又沒有啥大罪,監獄方面總覺著有點虧。於是,就把他們這倆那仨的,分到了各地。熊守信被分到了如今的哈薩克,並定居下來,和一位中俄混血的女人成了家。後來,生下了3兒2女。魯瑟姆的母親,就是其中的女兒之一。

年年春日異鄉悲 杜曲黃鶯可得知

熊守信這一跑,就將近10年。

當時在那裡的中國人,很多都靠寫信與國內的親人聯繫,也有一些選擇回國了。

後來,一位同鄉回到雞西老家,並把熊守信在蘇聯的消息和位址告訴了熊家。

知道“失蹤”的老大並沒有死,家裡人特別高興。於是,一家人建立起了通信聯繫。其間,在1992年,熊守蘭和老伴、女兒、小兒子去了大哥家。當時熊守蘭的女兒懷有身孕,考慮在那裡住3個月左右回國,不會耽誤生育。結果不想孩子早產,生在了如今的哈薩克。

熊守蘭大哥一家,上世紀90年代也來過大慶探親。就這樣,一家人你來我往,很熟絡。

到了2000年以後,由於語言不通、住地改變、電話拆機等多種原因,親人間的消息不知不覺就斷了。

熊守蘭大娘也試圖通過認識的在俄留學生找大哥一家人,但按照地址郵去的信件,又被退了回來。

熊守蘭大娘告訴記者:“一直牽掛著親人,越是沒有消息,越是想得到,這一晃都17年了。我們一直沒有間斷過尋找,想是我的侄子、侄女們也在打聽我們的下落。昨天,聽我兒子講這孩子找我們,興奮得我一宿都沒睡。就等著你們來,和魯瑟姆好好說說話。”

為了能夠讓這次語言不通、卻意味深長的視頻連線更加順暢,記者邀請到了大慶一中劍橋國際中心的周丹丹老師,現場做了同聲傳譯。

當看到手機螢幕上出現魯瑟姆的影像時,熊守蘭大娘特別激動:“孩子,你好呀!”

魯瑟姆也在螢幕的那頭用生硬的中文說:“你們好!”

雙方都問了各自的家庭情況,魯瑟姆一一做了細緻的記錄,因為咱中國人的輩分關係他要回去好好捋捋才能明白。

交談結束時,魯瑟姆約定,他回家時,要讓他媽媽上線,大家都見見面。他告訴熊守蘭,互聯網是個好東西,不用再寫信了,只要願意,天天都能見面。這次好不容易找到了親人,再也不要失散了!

採訪結束時,熊守蘭大娘仍執拗地拖著病腿,送記者到門口。一直囑咐,對這次參與尋親的各位好人道謝!

在此,記者和熊守蘭一家也通過這一報導,向大慶公交公司的於曉泉、韓思文以及網友何洋,乘風公安分局副局長陳星華,鑽探公司鑽前分公司工會盧主席等,表示深深的謝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