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5G到來之際 可能也是2G的死期

在剛剛閉幕不久的博鼇亞洲論壇上, vivo創始人、CEO沈煒提到, “4G技術, 從標準發佈到現在, 已經歷了5年左右的發展, 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對通信技術又提出了新的挑戰——更快的速率, 更大的通信容量, 更智慧的終端。 這些需求正驅動著下一代的5G通信技術的發展。 ”

全球首個5G標準已經於2017年12月完成, 目前3GPP正在致力於完善5G新空口非獨立部署規範、制定5G新空口獨立部署規範, 從而為進一步擴展5G生態系統做準備。

具體到國內, 工信部在去年11月發佈了6GHz以下的5G商用頻譜規劃, 預計將於今年完成運營商間的頻譜分配, 2019年正式發放牌照, 2020年達成有效商用。

這其中, 5G網路的頻譜分配工作非常重要。 因為隨著各行業對無線電的需求和佔用率越來越大, 有限的頻譜也逐漸成為一種稀缺的國家資源。 而除了分發新頻譜之外, 對已有舊頻譜資源的重新利用也是一種有效的解決之道。

比如, 澳洲電訊Telstra在2016年12月就關閉了GSM網路, 隨後新加坡電信Singtel、M1、StarHub在2017年4月也關閉了GSM網路;與此同時, 繼日本KDDI在2008年3月底關閉了CDMA網路之後, 其他一些CDMA運營商也在陸續關閉CDMA網路。

具體到國內, 儘管早在2016年12月, 工信部就下發了《關於同意中國聯合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調整部分頻率用於LTE組網的批復》。

該文允許中國聯通將900MHz、1800MHz、2100MHz等三個頻段用於全國範圍內的4G組網, 因此去年初, 中國聯通就已經開展了換機活動, 用以加速2G網路的減頻退服。

今年4月3日, 中國移動也獲得了FDD牌照。 但由於中國移動暫未獲得把2G頻率用於4G網路建設的許可,

因此中國移動的2G和3G退網頻率目前只能用於物聯網建設, 而不能用於發展資料業務。

因此, 截至2018年2月底, 中國移動的非4G用戶仍有2.33億、中國電信的非4G用戶為6300萬為;中國聯通的非4G用戶為1.03億。 也就是說, 在我國14.44億的移動用戶總數中, 非4G用戶總數仍然占27.6%多, 達到了3.99億。 這其中, 2G用戶數為2.7億。

如此大規模的2G用戶, 對於運營商來說, 不僅要承擔老舊基站必須面對的高功耗和高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 2G用戶的月均消費(ARPU值)不足4G用戶的1/3, 所以, 清退2G用戶對運營商來說, 並不僅僅只是重新獲得了更多可以利用的頻譜資源。

但與此同時, 我們也看到,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VoLTE業務推進依然緩慢, 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 VoLTE業務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覆蓋。 也就是說, 4G用戶在打電話的時候, 仍有很大概率會降頻到3G甚至2G。

所以, 運營商如果只是想著靠一些小恩小惠來吸引用戶升級到4G, 而沒有做好升級後的網路準備的話, 那麼勢必會對自己2G網路的減頻退服產生不利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