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非景點遊客占八成倒逼旅遊產業轉型

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表示, 大眾旅遊的時代已經到來, 遊客已不滿足于去傳統景點旅遊, 非景點的遊客已占近80%。 “人們早已不滿足於在景點景區裡看, 不滿足於住賓館飯店。 現在大多數人開始喜歡休閒旅遊。 據有關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 在整個旅遊結構中, 非景點旅遊也就是到景點景區之外的旅遊, 遊客數占了將近80%, 住賓館飯店的人比重越來越小, 絕大多數人都願意到農村去。 ”

(圖片:CNSPHOTO提供)

“黃金周”變“黃金粥”、“看風景”成“看人頭”, 曾是人們對景區景點摩肩接踵、人頭攢動的遊客“爆棚”景象的形象描述, 這似乎也成了旅遊業難以治癒的頑疾。 如今, 這些被詬病的現象逐步發生了變化。 到農村去, 到景點以外的地方去, 成為近80%遊客的目的地選擇。 這種由傳統“景點旅遊”向新型“全域旅遊”的轉變, 不僅讓旅遊回歸到了親近自然和休閒娛樂的本源,

也讓旅遊從富人“專利”變為了大眾所需的生活常態。

從人類的心理本能分析, 人們大多懷有探秘未知的渴望與好奇。 即便是再風光旖旎的景點, 年復一年地到“老地方”重溫“複習”, 也難免會產生“不過如此”的視覺疲倦。 到農村去, 到景點以外的地方去, 或許會為人們的觀光賞景開闢出另一番景象。 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賞農村景, 勢必會使住膩星級賓館、吃厭美味佳餚的遊客心曠神怡、大開眼界,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事實上, 隨著生活富裕和時間富餘, 觀光旅遊不僅成為人們在滿足日常性開支之外, 對消費模式的明智選擇, 更成為勞動者在工作之餘放鬆心情、親近自然和休閒娛樂的養生所需。 從這個意義上說,

到農村去, 到非景點去, 也讓旅遊不再拘泥于“關起門來”的景區小天地, 而成為說走就走、想停就停的任性自由行。 這顯然是對旅遊本質的清醒認知。

主觀為自己, 客觀為別人, 這是人們為人行事的一般性規律。 到農村去, 到非景點去的旅遊目的地變更, 讓遊客在實現“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的夙願的同時, 也無形中為旅遊所在地的經濟拉動和財富增長做出了貢獻。 而這些遠離城市、鮮見廠店、相對落後的“窮”地方, 也恰恰多是風貌依舊、亟待幫扶但卻空氣新鮮的“貧困地”, 遊客到這些地方觀光賞景、住店購物, 無異於是對其旅遊產業的開發與振興。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景點旅遊”模式的漸趨落伍,

無處不飛花、舉目皆為景的“全域旅遊”勢必方興未艾。 這不僅有助於突破景區內外的有形“圍牆”, 突破部門間相對封閉的無形藩籬, 更有益於突破城鄉二元化格局。 而到非景點旅遊的遊客占80%的高比例, 勢必成為“大眾旅遊”時代的常態標配。 (張玉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