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臺胞“登陸”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隨著大陸持續出臺暖心給力的便利措施, 不僅讓臺胞看到了大陸的誠心與善意, 還感受大了大陸的親情與關愛。 尤其台生申請到大陸讀書人數暴增, 打算到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高中畢業生也比往年激增, 這足以看出臺生選擇大陸的熱度逐漸升溫, 把大陸作為未來實現人生理想的港灣的願望持續攀高。

對於這波“登陸讀書”的熱潮, 臺灣高中校長直言, 學生“吃了秤鉈鐵了心”, 就是要去大陸讀書。 其實, 台生選擇到大陸讀書, 既有對臺灣教育環境和成才條件的不滿, 也有對大陸暖心政策的認可與感知。

因為, 他們認為, 選擇大陸讀書, 畢業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如心如願的工作, 以及一份比臺灣要高的薪酬, 還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眾所周知, 臺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少子化”, 導致學校的生源不足。 臺灣當局和各學校也是想法設法, 既利用政策積極挽留, 還採取激勵措施提振信心。 可是, 這種畫大餅式的做法, 口號喊得響, 實際做法卻與台生的理想期待漸行漸遠。 致使他們猶如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一樣, 對留在臺灣的意願逐漸降低。

選擇大陸, 就選擇了未來。 面對大陸便利措施越來越多、含金量政策越來越高、暖心給力幫扶越來越好的組合拳, 台生將目光瞄準了大陸, 也將自己的未來選擇放在了大陸。

這種暴增的情況不是偶然,

而是大陸栓心留人大環境的必然。 正如台生們所言, 大陸的機會很多, 而且成才的選擇不是單項選擇, 眾多的選擇既是登陸讀書的動力, 更是不放棄未來、把握機遇的信心。 東海大學財金系大四學生許郁琳表示, 大陸現在的發展, 比臺灣還好一些, 最近又有惠台措施, 如果有更好發展機會, 離開臺灣不是問題, 她願意到大陸發展。

在東海大學舉行的“2018就業暨實習征才博覽會”上, 現場提供超過6000個工作機會, 今年特別開闢“大陸特色展區”, 廣州臺灣青年之家提供廣東省超過1200個職缺, 加上其他鴻海等台資企業提供的大陸職缺, 總計現場有超過1/3職缺開在大陸, 規模之大, 值得關注。

過去臺灣青年都是先在臺灣工作,

過幾年才被外派到大陸工作, 後來發現兩地的工作環境與法規都有些落差, 透過東海大學大陸校友會協助, 慢慢回饋給學校調整教學實習, 提早在教育階段就具備大陸工作的能力, 隨著到大陸發展的學長姐越多, 這幾年回台招募的職缺也越來越多, 當然學生比起以往, 也更願意到大陸工作。

除了在臺灣的台生登陸的人數越來越多, 意願越來越高, 而且大陸的台生自發擔當起了宣傳員, 他們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和真實感觸, 為台生認識大陸、選擇大陸提供幫助。

島內多家民調也顯示台生登陸的意願逐漸成為常態化。 臺灣《聯合報》的民調結果顯示, 2017年有四成民眾願意西進就業, 較2016年大幅增加, 另有38%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

兩者都創8年來新高點, 30至49歲青壯世代也有近半數願意西進就業。 《遠見雜誌》民調顯示, 18至29歲的年輕人, 有41.7%願意去大陸發展, 包括投資、工作、或求 學。 被視為親綠智庫的“臺灣民意基金會”, 民調結果也顯示, 20至24歲的人有4成正面看待大陸的善意行為。

尤其是大陸近日出臺的31條措施為台生赴大陸讀書學習打開了一扇門, 吸引更多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尋找機遇, 闖出一片天。 語言文化、鄉親親情、薪資薪水、工作生活諸多方面的主場優勢既會讓選擇大陸的台生感受到家人的熱情與溫暖, 還會在大陸分享機遇和共同待遇的助力下, 打消顧慮, 紮根大陸。

隨著大陸各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 有意或願意赴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臺灣同胞越來越多,

並且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臺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 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