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公眾號

最開始建立這個公眾號只是寫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 內容更新的頻率也不固定, 排版也很差。 雖然知道存在一些問題但也懶得打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慢慢做著做著就有感覺了。 現在的文章排版已經比最開始要好很多, 也有了一個固定的更新頻率, 雖然文筆還是不怎麼樣, 但是現在寫一篇文章的速度相比較剛開始要快很多。 相應的也有了一點小小的目標, 由最開始毫不在乎粉絲增長, 變成希望公眾號的粉絲越多越好, 所以也開始琢磨一些公眾號增粉的手段。 開始看一些別人的成功經驗, 研究一些寫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對我寫公眾號這段時間以來的自我總結。 另一方面, 之前我寫知識付費的陷阱, 這篇文章也是一個案例。 不過是反面案例, 一個作者為什麼在看了那麼多案例, 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後, 仍然做不好公眾號?

1、微信紅利期已過

人啊, 碰到問題, 總是喜歡先找外在因素, 途個心裡安慰, 也好推卸自己的責任。 那就先找點客觀因素, 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已過。

有個朋友的公眾號跟我的內容定位是一樣的, 也分享一些互聯網行業的文章。 他公眾號做的比較早, 剛開始主要是複製、粘貼一些別人的文章, 經常往一些互聯網的微信和QQ群裡分享一下, 效果非常好, 短時間就積攢了很多粉絲。 後來微信開始注重保護原創內容, 他也轉型開始自己寫原創文章, 雖然現在由於工作原因, 已經很長時間內沒有更新了, 但是粉絲基數還是蠻高的。

之前看到一些文章採訪過一些微信大號, 即使是百萬級的大號對於粉絲增長仍然有些許煩惱。

到達一定程度後, 粉絲的增加並不會帶來對應的閱讀量提高, 一個做公號的朋友跟我說他的號在10000粉絲和15000粉絲的時候閱讀量差不多。

所謂的紅利期已過是指剛開始公眾號數量少, 用戶的關注成本比較低, 看到某篇文章不錯可能隨手就關注了。 但是現在用戶關注的公眾號都比較多, 而且同一個領域的公眾號的內容會有些許重複。 當大家關注的公眾號都趨向於飽和, 再出現類似的號, 主動關注的意願自然就會降低。 據說現在即使寫出十萬加, 粉絲的增加量也遠沒有想像中的多。

2、個人能力不足

雖然說公眾號已經過了紅利期, 但也不能完全將公眾號做不起來歸咎於此。 毛主席教育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

有些公眾號雖然也是剛創立的, 發文頻率也不高, 但是卻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粉絲, 所以我們還得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有深度並且緊跟熱點的內容會被各大媒體轉載, 傳播速度快, 而且覆蓋的主要都是行業內人士, 目標受眾比較准, 大家關注的意願就會比較高。 憑藉著這樣的內容, 有的公眾號發展的很快。

方法誰都明白, 但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要想做到這一點, 我覺得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有內幕消息, 內幕消息是大家很感興趣的點, 如果你有比較大的內幕消息在行業內傳播的速度會很快;第二種是寫有深度的內容, 但這需要作者有很深的知識積澱。 其實觀察也會發現, 很多爆款文章的作者都是在行業內工作多年,

在某一領域有多年工作經驗, 或許曾經還是大公司的核心員工。

個人能力不足, 沒法把內容寫的有深度。 人脈不夠廣, 也沒法搞到內幕消息。 靠這條路增加粉絲顯然是行不通的。

能力不足還造成了一個結果是追不了熱點。 寫一些緊跟熱點的文章, 閱讀數會提高很多, 提升轉發率。 我之前嘗試過一次, 去年趁著北京驅趕外來人口的熱點寫了一篇, 效果確實好很多, 閱讀量和分享量比平時要高不少。

可熱點也不是你想追就能追的, 很多人都把追熱點當成一種捷徑, 但你研究也會發現很多追熱點的文章背後都是基於作者對行業已有深入的瞭解, 再結合事件做的分析。 作者或許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 再不濟也是經常寫字的,要不然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寫出大段內容。

而我又不想為了追熱點,從網上找各種文章把別人的內容加工後再重新組織而成。那樣沒有自己的觀點,寫出來的東西也沒啥意義,不想濫竽充數。

3、性格不合適

有朋友給我支招,把內容寫的有趣一些,同樣的意思如果寫的有趣味、好玩一些,用戶的閱讀性會更高。並且還給我分享了幾篇寫的不錯的內容,讓我參考學習。

對朋友的建議我是認可的,我也看過一些大號分享過這種方法。包括我自己看別人的文章時,如果寫的有趣一些,的確會吸引我讀下去。但琢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真的學不來,這主要跟個人性格有關。

我的前東家做的是一款非常文藝的產品,當時我們為了擴大使用者群本想把內容寫的接地氣一些,但嘗試了一段時間後還是失敗了。拿寫影評這件事來說,本來你可以寫《環太平洋》,但卻偏偏要寫《散步的侵略者》。既不是熱點,作品本身的受眾也不廣,受眾群體肯定要小很多。

事在人為,這跟我們公司那些編輯和作者的性格有關,他們本身就是一幫文藝青年。關注的內容比較小眾,你讓他寫一些大眾的東西,他們本身沒興趣,內心也是排斥的,強扭的瓜甜不了。

我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也很少看一些搞笑段子,受薰陶比較少。一時間讓我改變風格,把內容寫的有趣不太適合。

性格還造成的一個影響是我不願使用一些誘導關注的手段,例如關注公眾號發紅包。前一陣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分享的經驗,他從網上收集了一些關於區塊鏈的文章,打包做了一個資料包,使用者關注公眾號後就可以獲得資料包的下載連結,效果不錯。雖然我也明白這種運營手段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但是這種誘導行為,在我看來太刻意了,暫時(或者以後會改變主意)還不想這麼做。

4、沒法花錢做推廣

江湖上的幫派都有自己的絕招,當普通招術都已經無效,只能使出必殺技了。絕招一出必見其效,對於微信公眾號增粉來說必殺技就是花錢在騰訊行銷平臺上投放廣告。

優點是可以吸引到精准、真實的粉絲,粉絲增長是肯定的,只是這種方式需要花錢。而且要投廣告必須得是認證的企業帳號,個人公眾號不認證想花錢都不行。

再不濟也是經常寫字的,要不然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寫出大段內容。

而我又不想為了追熱點,從網上找各種文章把別人的內容加工後再重新組織而成。那樣沒有自己的觀點,寫出來的東西也沒啥意義,不想濫竽充數。

3、性格不合適

有朋友給我支招,把內容寫的有趣一些,同樣的意思如果寫的有趣味、好玩一些,用戶的閱讀性會更高。並且還給我分享了幾篇寫的不錯的內容,讓我參考學習。

對朋友的建議我是認可的,我也看過一些大號分享過這種方法。包括我自己看別人的文章時,如果寫的有趣一些,的確會吸引我讀下去。但琢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真的學不來,這主要跟個人性格有關。

我的前東家做的是一款非常文藝的產品,當時我們為了擴大使用者群本想把內容寫的接地氣一些,但嘗試了一段時間後還是失敗了。拿寫影評這件事來說,本來你可以寫《環太平洋》,但卻偏偏要寫《散步的侵略者》。既不是熱點,作品本身的受眾也不廣,受眾群體肯定要小很多。

事在人為,這跟我們公司那些編輯和作者的性格有關,他們本身就是一幫文藝青年。關注的內容比較小眾,你讓他寫一些大眾的東西,他們本身沒興趣,內心也是排斥的,強扭的瓜甜不了。

我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也很少看一些搞笑段子,受薰陶比較少。一時間讓我改變風格,把內容寫的有趣不太適合。

性格還造成的一個影響是我不願使用一些誘導關注的手段,例如關注公眾號發紅包。前一陣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分享的經驗,他從網上收集了一些關於區塊鏈的文章,打包做了一個資料包,使用者關注公眾號後就可以獲得資料包的下載連結,效果不錯。雖然我也明白這種運營手段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但是這種誘導行為,在我看來太刻意了,暫時(或者以後會改變主意)還不想這麼做。

4、沒法花錢做推廣

江湖上的幫派都有自己的絕招,當普通招術都已經無效,只能使出必殺技了。絕招一出必見其效,對於微信公眾號增粉來說必殺技就是花錢在騰訊行銷平臺上投放廣告。

優點是可以吸引到精准、真實的粉絲,粉絲增長是肯定的,只是這種方式需要花錢。而且要投廣告必須得是認證的企業帳號,個人公眾號不認證想花錢都不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