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弱者思維困死的人們

前段時間, 一個視頻在網路上流傳很廣, 引發了網友很多的討論。

一男子在高鐵上吃泡面, 被一年輕媽媽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地怒懟,

把一旁的孩子嚇得大哭不止。 視頻中女子對男子破口大駡, 道其“沒公德心”“不要臉”, 事後又宣稱孩子對泡面過敏來為自己的失控開脫。

同樣的, 不久前福州公車上一女生因生理期未給老人讓座, 被老人罵了一路“缺德, 真是畜生”“畜生都不如, 見到老人不讓座”。

類似的事情, 還可以舉出很多。

高鐵上吃泡面真的缺德麼?

很明顯鐵路部門並沒有禁止吃泡面的規定。

那不給老人讓座, 是不是真的就連畜生都不如?

很明顯也不是, 我們要求人講道德, 首先是要具備一顆同理心。 帶小孩的女子和要求讓座的老人之所以理直氣壯, 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把在了“弱者”的位置, “我弱我有理”, 我弱你就該聽我的, 不聽你就是不道德——道德綁架就是弱者最喜歡用的伎倆。

還記得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叢飛麼?

捐款幾百萬, 資助上百名貧困兒童, 為了供貧困兒童上學拼命演出, 耽誤了治療, 37歲時不幸死於胃癌。

怎麼看這都是大善大愛的事情, 然而那些受他資助的孩子和家庭卻不領情。

在叢飛重病之時常有被資助的孩子家長打電話來催款, 叢飛的一片善心換來的全是“你不是坑人嗎”、“說好的要供孩子上完大學, 你怎麼可以不給錢”……

什麼時候受人滴水之恩還能落井下石相報了?

但弱者常常就這樣做, 他們比有善良、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更容易掙脫道德的束縛, 充滿獸性和野性。

再舉一例, 今年年初, 湛江遂溪縣官湖村, 企業家陳生花費2億元人民幣籌建129棟共258套別墅, 準備無償贈送給村民使用。

結果無恥者卻跑來討債, 稱自己的兒子快結婚了得多要一套……

升米恩斗米仇, 世上真有人分不清是非黑白, 而且這種人竟然常常是以弱者的面目出現。

何為弱者?弱者就是佔據弱勢地位, 在社會生活中沒有佔據話語權的一方。

什麼是弱者思維?弱者思維就是習慣性的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 以弱者角度應對一切情況的一種慣性想法。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以“弱者”作為評判的標準, 以“弱者”作為思考的出發成為了一種主流觀念, 越來越多的人被困死在了這種弱者思維當中。

有弱者思維的人, 往往覺得自己有理由打破規則。 社會生活中充斥著規則, 社會因為規則而能正常運轉, 但被弱者思維困住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規則的重要性, 對他們而言, 因為我“弱”, 所以自己對於規則是有特權的。

紅燈停綠燈行, 這是人們從小就熟知的規則, 但太多人並不能把這個規則落實在生活中, 在過馬路的時候見過很多無視交通規則闖紅燈的行人, “我就闖紅燈了怎麼著?撞死了我那也是司機的責任!”作為交通參與者裡最弱者的存在, 行人們光腳不怕穿鞋的弱者思維給交通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他上有老下有小”、“他是逼不得已有苦衷的”, 在法律規則的運行中聽說過不少這般的哭訴, 因為身世的悲慘、生活的痛苦,犯罪者似乎就有了一個在道德層面無往不利的“弱者”背景,不為之破壞規則似乎便要承擔道德上來源於大眾的譴責。

有弱者思維的人總喜歡拿道德來搪塞規則,卻不知道規則的破壞給弱者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甚於強者:

交通規則失去約束力,受到傷害最多的絕對不會是機動車;法律規則失去效力,強者便有機會掌控弱者的利益生死。沒有規則的約束,弱者只會更弱,因為在弱肉強食的無序生存狀態下,等待弱者的只會是滅亡。

如胡適所言,“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為了所謂的道德和眼前短淺的利益破壞規則,被弱者思維掌控的人,無疑是在走向一條自取滅亡的道路。

前幾天,公司入職沒多久的一個同事辭了職,說要回家考公務員,家裡人都覺得她在大城市生活得勞累而沒有前途,不如回家找個“鐵飯碗”,安安穩穩地結婚生子。

“比你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就算再拼搏十年不是你的終究不會是你的。”

“槍打出頭鳥,平平凡凡安安穩穩就行了。”

“我們普通人家的小老百姓,怎麼和別人爭?”

一來二去,再加上工作中的一點點不如意,她自己的內心也認同了這樣的說法。

“我認命了”,她說,“我本來就是個平庸的人。”

我還記得面試時信心滿滿要在行業實現自己夢想有所成的她,滿臉青春的無畏,和現在這個滿口命運和“我不行”的樣子判若兩人。

命運成了她的藉口,成了弱者背棄夢想的託辭。

奧斯卡·王爾德說“你的錯誤不是你對生活所知甚少,而是你知道得太多了。你已把童年時期的曙光中所擁有的那種精美的花朵,純潔的光,天真的希望的快樂遠遠地拋在後面了。你已迅捷地奔跑著經過了浪漫進入了現實,你開始著迷於陰溝及裡面生長的東西。”

工作要找穩定的,伴侶要找可靠的,物品要買實用的,要承認和接受自己是弱者,這是很多上一輩家長們對孩子所抱有的期待。生活中的摸爬滾打使他們最大限度的學會了接受現實,這種對現實不作為的接受是一種典型的弱者思維,被這種思維局限住的人會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和鬥志,否定自己的特殊,最終墮於平庸,終其一生無所成。

“內心的聲音如果說‘你畫不了’,別管那麼多儘量去畫,這樣那聲音就不會出現了”,梵古說道。不受自己和旁人否定的影響,勇往直前,才能夠擺脫弱者思維的困頓。

一個被弱者思維困住的人,習慣於自我逃避和自我開脫。面對他人的成功總是抱有不屑的想法,認為“他成功只不過是運氣好,我也可以,只不過我沒有去做”,面對自己的失敗總是拼命逃避,然後找藉口說“只是我還沒有盡全力”,逃避開脫卻從來不付諸于行動,思維和行動的矛盾直接的導致生活的崩盤。

電影《鬥士》說“知道路要怎麼走,和走上這條路,是有區別的”,不落實在實處的不甘心最終也只能是不甘心,是弱者口中觸手可及卻終是不可得的存在。

“我只是沒有一個好的時機展現我的能力”,自我開脫的人總是這麼說。

是真的沒有機會嗎?不是的。他只是習慣於逃避,而這種逃避追根究底是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害怕挑戰,青睞投機,畏懼努力,都是弱者思維在人身上顯著的表現。

“光靠躲是不可能贏的啊!”如江戶城亂步所說,一味的投機和躲避帶來的不會是夢想中的成功,沉溺於自我逃避的結果是自我毀滅。

我是弱者,我需要被另眼相待;

我是弱者,我只需索取不需付出;

我是弱者,我貪圖小利破壞規則;

我是弱者,我甘於平庸自我開脫;

……

我是弱者,困於此,耽於此,死於此。

斯蒂芬·金道:“地獄從來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的,而是一點點吞沒你”,弱者思維便是如此,一旦你習慣了它,等待你的,將會是它對你的吞噬,和無邊的未來的黑暗。

摘自網路

因為身世的悲慘、生活的痛苦,犯罪者似乎就有了一個在道德層面無往不利的“弱者”背景,不為之破壞規則似乎便要承擔道德上來源於大眾的譴責。

有弱者思維的人總喜歡拿道德來搪塞規則,卻不知道規則的破壞給弱者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甚於強者:

交通規則失去約束力,受到傷害最多的絕對不會是機動車;法律規則失去效力,強者便有機會掌控弱者的利益生死。沒有規則的約束,弱者只會更弱,因為在弱肉強食的無序生存狀態下,等待弱者的只會是滅亡。

如胡適所言,“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為了所謂的道德和眼前短淺的利益破壞規則,被弱者思維掌控的人,無疑是在走向一條自取滅亡的道路。

前幾天,公司入職沒多久的一個同事辭了職,說要回家考公務員,家裡人都覺得她在大城市生活得勞累而沒有前途,不如回家找個“鐵飯碗”,安安穩穩地結婚生子。

“比你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就算再拼搏十年不是你的終究不會是你的。”

“槍打出頭鳥,平平凡凡安安穩穩就行了。”

“我們普通人家的小老百姓,怎麼和別人爭?”

一來二去,再加上工作中的一點點不如意,她自己的內心也認同了這樣的說法。

“我認命了”,她說,“我本來就是個平庸的人。”

我還記得面試時信心滿滿要在行業實現自己夢想有所成的她,滿臉青春的無畏,和現在這個滿口命運和“我不行”的樣子判若兩人。

命運成了她的藉口,成了弱者背棄夢想的託辭。

奧斯卡·王爾德說“你的錯誤不是你對生活所知甚少,而是你知道得太多了。你已把童年時期的曙光中所擁有的那種精美的花朵,純潔的光,天真的希望的快樂遠遠地拋在後面了。你已迅捷地奔跑著經過了浪漫進入了現實,你開始著迷於陰溝及裡面生長的東西。”

工作要找穩定的,伴侶要找可靠的,物品要買實用的,要承認和接受自己是弱者,這是很多上一輩家長們對孩子所抱有的期待。生活中的摸爬滾打使他們最大限度的學會了接受現實,這種對現實不作為的接受是一種典型的弱者思維,被這種思維局限住的人會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和鬥志,否定自己的特殊,最終墮於平庸,終其一生無所成。

“內心的聲音如果說‘你畫不了’,別管那麼多儘量去畫,這樣那聲音就不會出現了”,梵古說道。不受自己和旁人否定的影響,勇往直前,才能夠擺脫弱者思維的困頓。

一個被弱者思維困住的人,習慣於自我逃避和自我開脫。面對他人的成功總是抱有不屑的想法,認為“他成功只不過是運氣好,我也可以,只不過我沒有去做”,面對自己的失敗總是拼命逃避,然後找藉口說“只是我還沒有盡全力”,逃避開脫卻從來不付諸于行動,思維和行動的矛盾直接的導致生活的崩盤。

電影《鬥士》說“知道路要怎麼走,和走上這條路,是有區別的”,不落實在實處的不甘心最終也只能是不甘心,是弱者口中觸手可及卻終是不可得的存在。

“我只是沒有一個好的時機展現我的能力”,自我開脫的人總是這麼說。

是真的沒有機會嗎?不是的。他只是習慣於逃避,而這種逃避追根究底是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害怕挑戰,青睞投機,畏懼努力,都是弱者思維在人身上顯著的表現。

“光靠躲是不可能贏的啊!”如江戶城亂步所說,一味的投機和躲避帶來的不會是夢想中的成功,沉溺於自我逃避的結果是自我毀滅。

我是弱者,我需要被另眼相待;

我是弱者,我只需索取不需付出;

我是弱者,我貪圖小利破壞規則;

我是弱者,我甘於平庸自我開脫;

……

我是弱者,困於此,耽於此,死於此。

斯蒂芬·金道:“地獄從來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的,而是一點點吞沒你”,弱者思維便是如此,一旦你習慣了它,等待你的,將會是它對你的吞噬,和無邊的未來的黑暗。

摘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