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大主場奪金ACM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元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又一年ACM-ICPC全球總決賽決出勝負。

北京大學主場奪金, 上海交大、清華大學摘銀, 這就是中國高校隊伍的上榜戰績。

昨天(4月17日)下午, 第42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 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 這也是2005年上海、2010年哈爾濱之後, 中國第三次承辦ACM-ICPC全球總決賽。

總決賽在上午9:51正式開始, 共計11道題目, 5小時內, 共有51個國家和地區、140所高校代表隊伍、420名頂尖學生參與冠軍角逐。

結果

冠軍最後由莫斯科大學(俄羅斯)奪得,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俄羅斯)、北京大學(中國)和東京大學(日本)分獲2-4名, 均有金牌嘉獎。

銀牌方面也有4所高校:首爾大學(韓國)、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清華大學(中國)。

銅牌5所:聖彼德堡ITMO大學(俄羅斯)、中佛羅里達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維爾紐斯大學(立陶宛)、烏拉爾聯邦大學(俄羅斯)。

值得一提的是, 這不光是主場作戰的北大為中國高校取得的榮譽, 也再度追平了北大史上最好成績, 2014年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羅國傑教練曾帶隊取得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金牌成績。

實際上, 對於電腦、數學等專業的學生來說, ACM-ICPC一定不陌生。

ACM-ICPC由美國電腦協會(ACM)主辦, 是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

經過42年的發展, ACM-ICPC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 競賽規定每支參賽隊伍由三名在校大學生組成, 他們需要在規定的五個小時內解決十個或更多的複雜實際程式設計問題。

每隊使用一台電腦, 參賽者爭分奪秒, 與其他參賽隊伍拼比邏輯、策略和心理素質。

最後的獲勝者, 需要正確解答題目最多, 且總用時最少。

北大30秒決賽

不過, 此次奪金的北京大學代表隊, 過程並不輕鬆, 甚至在最後經歷了驚心30秒。

上午9:51正式開始答題後, 北大代表隊始終發揮穩定, 解題速度位居前列。

其後狀態越戰越勇,

行至下午1時20分, 北大代表隊成功解出第7題, 即時排名第一。

但從13:51開始——距離比賽結束1小時, 按照比賽規則, 比賽得分將進入封榜狀態, 只顯示提交結果, 並不顯示正確與否, 後續提交答案是否正確將於比賽全部結束才能揭曉。

而就在比賽結束前30秒,

北大代表隊提交了第8題答案, 並最終證明正確, 因此完成關鍵絕殺, 獲得全球第三, 奪下金牌。

莫斯科大學作為全場唯一破解9題的隊伍, 獲得世界冠軍。 清華大學排名第7, 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8, 獲得銀牌。

△ 北大代表隊

北大ACM總教練羅國傑, 北大資訊科學技術學院16級本科生吉如一(畢業於杭州學軍中學)、北大資訊科學技術學院17級本科生洪華敦(畢業於浙江紹興一中)和北大數學科學學院17級本科生丁力煌(畢業于南京外國語學校), 將名字載入史冊。

對話北大總教練羅國傑

實際上,此次ACM-ICPC奪金,也算是北大120周校慶獻禮。

量子位還與羅國傑博士有專門對話。

△ 北大ACM總教練羅國傑博士

羅博士介紹說,雖然這已經是第6年率北大代表隊參賽,但壓力更大,不僅因為比賽本身,還因為此番主場作戰,團隊上下都希望發揮更好、成績更好。

不過羅國傑博士也透露,今年學生水準很棒,準備方面也比往年更充分。

實際上,從去年暑假開始,北大就開始了校內訓練,並在9-11月期間完成了區域賽和網路賽初選,並在其後選出了代表北大參賽的隊伍,展開每週2次的集訓。

在北大,“集訓”在一間專門的辦公室展開,起初是教師專用的辦公室,後續則被改裝成了小機房,在過去6年裡,羅國傑博士都在這裡展開輔導。

羅博士介紹,說是“集訓”,但更像針對ACM比賽的討論,參加總決賽的三人小組之外,也會有其他2-3支隊伍一起參與訓練、討論。

資料有歷年真題,有模擬比賽,也有俄羅斯那邊發起的網上比賽。

羅國傑博士曾在2002年代表北大參賽,6年前則在博士學成歸來後擔起“總教練”一職,是ACM領域不折不扣的老江湖。

這幾年來,他發現ACMer年齡下沉越來越明顯,學生熱情也在不斷升溫,報名人數一直在增加,而且不少學生把ACM當作課餘活動,“就好比健身一樣”。

在北大,不少電腦、數學專業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就開始熟悉比賽題目,作為專業基礎的“補充”,羅國傑博士對此表示欣喜。

羅博士也建議,如果希望更早更好入門,可以找相關老師帶一帶,先全面瞭解基礎知識,再找更多圈內高手交流,這對競賽水準提升有好處,“如果有興趣,越早越好。”

當然,羅博士也為入門的同學提出書單建議,他傾向于找有名選手教練撰寫的書籍、經驗分享,比如OI圈知名的歐陽嘉林,以及上海交大的ACM教練俞勇老師。

總而言之,羅國傑老師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趁著大一大二時間充裕,有更多接觸,對自己的專業基礎也會是很好補充。

華人面孔

有意思的,羅博士說ACMer的年齡下沉趨勢明顯,但從比賽現場來看,華人趨勢也很明顯。

CMU、哈佛、MIT、斯坦福等全球頂尖高校,清一色華人面孔。

比如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繞不開的清華和樓教主

最後,提到程式設計相關比賽,清華姚班和樓教主總能被調侃一番。即便傳奇如教主,ACM-ICPC全球總決賽也是個“痛”。

不過調侃歸調侃,教主如今身為自動駕駛公司Pony.ai創始人兼CTO,不光需要自己優秀,也要挖掘更多天才少年一起秀。

所以也不用奇怪,這次代表北大奪得金牌的16級本科生吉如一,目前正在樓教主麾下實習呢。

— 完 —

誠摯招聘

將名字載入史冊。

對話北大總教練羅國傑

實際上,此次ACM-ICPC奪金,也算是北大120周校慶獻禮。

量子位還與羅國傑博士有專門對話。

△ 北大ACM總教練羅國傑博士

羅博士介紹說,雖然這已經是第6年率北大代表隊參賽,但壓力更大,不僅因為比賽本身,還因為此番主場作戰,團隊上下都希望發揮更好、成績更好。

不過羅國傑博士也透露,今年學生水準很棒,準備方面也比往年更充分。

實際上,從去年暑假開始,北大就開始了校內訓練,並在9-11月期間完成了區域賽和網路賽初選,並在其後選出了代表北大參賽的隊伍,展開每週2次的集訓。

在北大,“集訓”在一間專門的辦公室展開,起初是教師專用的辦公室,後續則被改裝成了小機房,在過去6年裡,羅國傑博士都在這裡展開輔導。

羅博士介紹,說是“集訓”,但更像針對ACM比賽的討論,參加總決賽的三人小組之外,也會有其他2-3支隊伍一起參與訓練、討論。

資料有歷年真題,有模擬比賽,也有俄羅斯那邊發起的網上比賽。

羅國傑博士曾在2002年代表北大參賽,6年前則在博士學成歸來後擔起“總教練”一職,是ACM領域不折不扣的老江湖。

這幾年來,他發現ACMer年齡下沉越來越明顯,學生熱情也在不斷升溫,報名人數一直在增加,而且不少學生把ACM當作課餘活動,“就好比健身一樣”。

在北大,不少電腦、數學專業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就開始熟悉比賽題目,作為專業基礎的“補充”,羅國傑博士對此表示欣喜。

羅博士也建議,如果希望更早更好入門,可以找相關老師帶一帶,先全面瞭解基礎知識,再找更多圈內高手交流,這對競賽水準提升有好處,“如果有興趣,越早越好。”

當然,羅博士也為入門的同學提出書單建議,他傾向于找有名選手教練撰寫的書籍、經驗分享,比如OI圈知名的歐陽嘉林,以及上海交大的ACM教練俞勇老師。

總而言之,羅國傑老師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趁著大一大二時間充裕,有更多接觸,對自己的專業基礎也會是很好補充。

華人面孔

有意思的,羅博士說ACMer的年齡下沉趨勢明顯,但從比賽現場來看,華人趨勢也很明顯。

CMU、哈佛、MIT、斯坦福等全球頂尖高校,清一色華人面孔。

比如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繞不開的清華和樓教主

最後,提到程式設計相關比賽,清華姚班和樓教主總能被調侃一番。即便傳奇如教主,ACM-ICPC全球總決賽也是個“痛”。

不過調侃歸調侃,教主如今身為自動駕駛公司Pony.ai創始人兼CTO,不光需要自己優秀,也要挖掘更多天才少年一起秀。

所以也不用奇怪,這次代表北大奪得金牌的16級本科生吉如一,目前正在樓教主麾下實習呢。

— 完 —

誠摯招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