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影響大豆生產和市場價位的因素有哪些?

這一問題在4月17日農業農村部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 相關部門人員對此也是有過回應的。 不過從發佈會的新聞稿來看, 洋洋灑灑的談了不少,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卻也沒有做出針對性的回應。 主要觀點來說就是:2018年的大豆政策會非常給力, 建議豆農觀察政策變化和政策含金量。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 政策低於大豆生產及價格的影響只是以方面, 而另一方面國際環境的變化也是對於2018年大豆生產和市場價位影響的一大因素。 我們不能只考慮國內政策而忽略國際大豆形勢的變化。 下面具體談一下個人看法。

國內政策

由於國家臨儲對於玉米麵臨非常大去庫存壓力, 因此近幾年也是連續在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口號, 可以說是每逢會議的必備議題。 去庫存要去誰?玉米、小麥、水稻這三大糧食作物均位列其中, 唯獨沒有大豆, 這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我國去年還面臨了9554萬噸的大豆進口呢, 哪裡有庫存可去呢?所以國家的改革重點就是要調減其他作物的面積來為大豆讓路, 比如說2017年大豆面積增加了700萬畝, 這也是從其他幾種作物的手中勉強搶下來的一點份額。 不過說來也是奇怪, 在如此鼓勵大豆的情況下, 大豆的市場前景反而越走越差, 由於去年我國大豆產量增加, 而國內大豆供給又抵不過進口大豆, 導致國內大豆價位直線下落,

傷了不少豆農的心。 以今年元月份大豆價位來說, 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5%。

大豆種植效益逐漸走低, 也導致今年更多的豆農選擇放棄大豆種植, 這絕對不是國家所期待的, 因此來說, 今年的大豆政策是肯定比較給力的。 4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表示2018年的大豆補貼將會超過玉米, 可是就事實來說, 2017年在吉林、黑龍江大豆生產者補貼就已經超過玉米了。 除此之外今年春節之後糧儲還上調了大豆最低收購價, 黑龍江和吉林還公佈了大豆加工企業收購補貼, 這一系列政策也都是國家對於大豆支持的一些體現。

國際環境

說起今年的國際環境確實複雜多變了, 美國敘利亞戰端開啟, 那邊炮火連天, 可是在同我國這一邊來說也沒消停,

在特朗普政策的支持下, 同我國的貿易摩擦也是逐步升溫, 這不最近又盯上了中國的中興企業。

不過面對國際複雜的環境中國豈會坐以待斃?這不就要拿美國大豆開刀了, 據4月4日商務部的通告表示, 要對美國進口的大豆加征25%的關稅。 這意味著什麼?毫無疑問, 未來國內大豆供給將較大概率面臨短缺問題。 因為在加征25%的關稅之後美國大豆的市場價位將超過我國的本土大豆, 這樣一來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沒有絲毫優勢可言。 此外, 國際消息面來說, 阿根廷今年大旱大豆大面積減產也為估計大豆供給打上了一個問號, 畢竟在國際對於大豆逐年需求增高的情況下, 這樣的消息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由此來說, 在2018年以上的幾則消息對於國內大豆生產及價位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無論從政策還是國際消息面來說, 對於大豆方面所爆出的消息應該說都是比較有利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