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影《起跑線》引起不少父母的教育焦慮:萬一女兒開始吸毒了怎麼辦

最近院線引入了多部印度電影, 均得到了大量的好評。 在反映現實題材的影片裡, 印度電影和韓國電影一樣, 敢拍敢演。 《摔跤吧!爸爸》讓我們見識到了印度父親的望女成鳳, 《神秘巨星》讓我們看到了印度女性維權的艱難, 《小蘿莉和猴叔》又讓我們瞭解到了中巴兩國的矛盾與友愛。 而這部《起跑線》則圍繞著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展開——教育。 中國有一句很熱門也很老套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 看來發展中國家的理念異常的相似, 認為孩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才能在將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1

影片開頭一個傻乎乎的裁縫店老闆兒子愛上了一個雖然不富有, 但是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的小公主, 非常的甜蜜, 讓我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浪漫的愛情電影。 時光飛快的來到了15年後, 按照劇情的推斷, 傻小子經過種種努力, 終於抱得了美人歸, 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自己的事業也小有成就, 繼承了父親的裁縫鋪, 如今是一個在時尚界混得如魚得水的成功商人。

夫妻倆最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到了入學年齡的女兒,

是選擇上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呢?丈夫覺得上公立學校就可以啊, 自己和妻子都是公立學校出來的, 都過得挺不錯的啊。 可是妻子卻認為一定要上私立學校, 認為女兒不能接受自己所接受的那種教育。 每次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 妻子總是開始無窮盡的因果推理, 因為女兒沒有上到最好的私立學校——導致害怕和人溝通——說英語會惶恐——不適應社會——感到孤獨和沮喪——開始吸毒。 妻子的每一次崩潰都是以“萬一女兒開始吸毒了怎麼辦”結束。

小編百度了一下印度的種姓制度。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刹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屬於非雅利安人, 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 是人口最多的種姓, 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 廢除了種姓制度, 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准階級歧視, 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

於是夫妻倆加入了搶奪起跑線的大軍中。 開始搬家買學區房、早起排號, 入學需要考察父母的智商。 這樣的情節中國的觀眾是不是覺得異常的熟悉呢。

小編同學群前陣子的一個微信聊天截圖, 入學考試考察家長智商看來真的是很常見的情況了。

2

經過夫妻倆的不懈努力,燒錢又費力之後,女兒依然沒有被心儀的幾所名校錄取。原因是很紮心的。 “學校不想錄用服裝店老闆的孩子”。這是不是又和中國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很類似。

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名額給貧困學生。於是像男主這樣的新貴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那類,既不是傳統的上流階層,也不是貧困人口。上名校仿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夢想總歸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於是夫妻倆為了女兒買房到了富人區之後,又不得不開始扮窮來到了貧民窟。在這裡他們認識了好心的貧民鄰居,告訴他們在貧窮中生存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傳染病。

25%的名額對於廣大的貧困人口來說是杯水車薪,而且還要被男主這樣的中產階級通過賄賂的手段竊取。

與此同時,名校意味著包裝,針對貧困學生的錄取並不是完全的免費,還有各種名目的收費。因為校服、課外活動、舞臺表演等等。就算進了名校的貧困生也難保順利的畢業。

25%的名額窮人並沒有充分的受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學校把教育當成了一門生意。正如反面校長所說的,招收貧困學生沒有益處,而招收上流階層可以獲得金錢、社會資源等等。

4

想給大家安利一部英國BBC歷時49年拍攝的一部非常震撼的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開始採訪了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孩子,有的來自上流社會,有的來自中產階級,有的來自工人家庭,有的來自孤兒院。每隔七年,都要對這些孩子重新進行採訪,最新的一期於2012年殺青。“七歲看老”,一生的一個又一個七年,震撼上演。隨著每7年一季的進展,它的價值也越老越重。這個紀錄片拍的是生命,也是用生命在拍片。

導演最初也許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遺憾的是,這十四個人的人生確實絕大多數是證實了導演最初的猜測: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十四個人之中只有一個叫尼斯的男孩,沖出了自己的階層,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小編並不想提到“階級固化”,畢竟這是一個很喪的詞語。可前幾年網路熱傳的北京一位小狀元的採訪仔細想想並不是沒有道理。和印度電影《起跑線》一樣,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彷佛切斷了很多農村孩子突破自己階層向上的通道。

誠然知識份子家庭一如既往的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可怕的是成功的商人家庭如今也異常的重視教育。那些比你有錢,比你帥的人比你更努力刻苦。

雖然現實很喪,有可能寒門再難出貴子。小編依然想問大家打打雞血。

北大女生劉媛媛的演講中提到:“命運還是會有漏網之魚的。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獨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於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4

進入名校就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嗎?應該是大多數吧。畢竟復旦投毒案,北大弑母案還歷歷在目。所以小編總結一下,不論起點如何,人性的善良是最重要的。起跑線說的直白點,就是家境,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有精神上的通透,孩子受教,哪怕物質上匱乏一些,孩子還是可以早點受啟蒙。不可否認,物質的富裕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但終歸還是外因。只有內因外因兼顧了,既能從精神上對孩子進行輔導,又能有實力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多的選擇,想必這樣的孩子應該可以走得更好。

小編開始劃重點了,十九大原文: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5

最後要感謝父母。有兩本雜誌對小編的啟蒙還是非常重要的:《嬰兒畫報》以及《兒童文學》。還有一套百科全書是我童年最好的夥伴,可以說是抱著這四本書長大的。非常遺憾的是其實小時候我就對第二本文化藝術非常感興趣,可惜高中學了物理化,大學學了工科。哈哈,當然和發小姜老師家裡的藏書是不能媲美的。

喜歡旅行可能是小時候就喜歡研究地圖,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已經能把祖國媽媽34個省級行政區的地理位置在一張地圖上清楚的標注。

2

經過夫妻倆的不懈努力,燒錢又費力之後,女兒依然沒有被心儀的幾所名校錄取。原因是很紮心的。 “學校不想錄用服裝店老闆的孩子”。這是不是又和中國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很類似。

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名額給貧困學生。於是像男主這樣的新貴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那類,既不是傳統的上流階層,也不是貧困人口。上名校仿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夢想總歸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於是夫妻倆為了女兒買房到了富人區之後,又不得不開始扮窮來到了貧民窟。在這裡他們認識了好心的貧民鄰居,告訴他們在貧窮中生存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傳染病。

25%的名額對於廣大的貧困人口來說是杯水車薪,而且還要被男主這樣的中產階級通過賄賂的手段竊取。

與此同時,名校意味著包裝,針對貧困學生的錄取並不是完全的免費,還有各種名目的收費。因為校服、課外活動、舞臺表演等等。就算進了名校的貧困生也難保順利的畢業。

25%的名額窮人並沒有充分的受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學校把教育當成了一門生意。正如反面校長所說的,招收貧困學生沒有益處,而招收上流階層可以獲得金錢、社會資源等等。

4

想給大家安利一部英國BBC歷時49年拍攝的一部非常震撼的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開始採訪了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孩子,有的來自上流社會,有的來自中產階級,有的來自工人家庭,有的來自孤兒院。每隔七年,都要對這些孩子重新進行採訪,最新的一期於2012年殺青。“七歲看老”,一生的一個又一個七年,震撼上演。隨著每7年一季的進展,它的價值也越老越重。這個紀錄片拍的是生命,也是用生命在拍片。

導演最初也許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遺憾的是,這十四個人的人生確實絕大多數是證實了導演最初的猜測: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十四個人之中只有一個叫尼斯的男孩,沖出了自己的階層,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小編並不想提到“階級固化”,畢竟這是一個很喪的詞語。可前幾年網路熱傳的北京一位小狀元的採訪仔細想想並不是沒有道理。和印度電影《起跑線》一樣,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彷佛切斷了很多農村孩子突破自己階層向上的通道。

誠然知識份子家庭一如既往的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可怕的是成功的商人家庭如今也異常的重視教育。那些比你有錢,比你帥的人比你更努力刻苦。

雖然現實很喪,有可能寒門再難出貴子。小編依然想問大家打打雞血。

北大女生劉媛媛的演講中提到:“命運還是會有漏網之魚的。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獨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於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4

進入名校就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嗎?應該是大多數吧。畢竟復旦投毒案,北大弑母案還歷歷在目。所以小編總結一下,不論起點如何,人性的善良是最重要的。起跑線說的直白點,就是家境,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有精神上的通透,孩子受教,哪怕物質上匱乏一些,孩子還是可以早點受啟蒙。不可否認,物質的富裕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但終歸還是外因。只有內因外因兼顧了,既能從精神上對孩子進行輔導,又能有實力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多的選擇,想必這樣的孩子應該可以走得更好。

小編開始劃重點了,十九大原文: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5

最後要感謝父母。有兩本雜誌對小編的啟蒙還是非常重要的:《嬰兒畫報》以及《兒童文學》。還有一套百科全書是我童年最好的夥伴,可以說是抱著這四本書長大的。非常遺憾的是其實小時候我就對第二本文化藝術非常感興趣,可惜高中學了物理化,大學學了工科。哈哈,當然和發小姜老師家裡的藏書是不能媲美的。

喜歡旅行可能是小時候就喜歡研究地圖,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已經能把祖國媽媽34個省級行政區的地理位置在一張地圖上清楚的標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