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是明星范兒的村書記,把人民小酒“推銷”到總書記面前

出現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的餘留芬:修身的黑色西服套裝, 質地精良的復古綠襯衫, 七、八釐米高的麂皮高跟短靴, 一頭短髮燙得蓬鬆幹練……這位從貴州偏遠山區走來的村書記令人眼前一亮。

《中國婦女》2018年4月封面人物 餘留芬

明星范兒的村書記

餘留芬 黨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

兩會期間, 兩次見到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

一次是採訪, 另一次是為雜誌拍攝封面照片。 棚拍之前, 她連說自己從沒拍過寫真, 對即將現身於聚光燈和鏡頭之下有些激動, 也略帶緊張。

沒想到, 拍攝當天, 化好妝、換好服裝、燈光亮起, 這位“影棚新人”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都特有明星范兒。 拍過諸多大牌明星、恰好也是貴州人的攝影師連聲讚歎, 笑著調侃這位老鄉, “是央視來的主持人吧?!”

除了收穫一張張滿意的視覺大片, 這次拍照對餘留芬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發現了另一個自己。 幾近天命之年, 在此之前她竟從未化過妝。 有時兒媳強拉著要給她“美一美”, 餘留芬就佯嗔她, 要是化妝我就出不了門了!

拍攝前, 她擔心化妝不適合自己,

悄悄問化妝師:你說, 每個人化出來都會好看嗎?可定妝後, 她看看鏡中身著套裙、妝容精緻的自己, 眉眼一彎笑起來, 開心的像個孩子。

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 餘留芬內心愛美, 卻不習慣打扮自己, 當了村支書後就更沒時間了。 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有大事小事在等著她處理, 常常早飯顧不得吃、被子顧不上疊就匆匆奔出門去, 睡覺都是奢侈, 哪來精力捯飭自己?

餘留芬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 一轉就是18年。 當年她臨危受命出任村書記時, 這個深處高寒山區的彝族村還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三不通”把村民隔絕在了溫飽都難以解決的大山裡, 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村集體帳面上還欠著幾萬元外債。

餘留芬猶豫再三, 選擇接下這個“爛攤子”, 那年她只有31歲。 18年過去, 如今的岩博村成了全縣的首富村、全國聞名的先進村, 不僅陸續建起了酒廠、林場、蔬菜大棚、養殖場、火腿加工廠, 現在還發展起了休閒農業和旅遊業。 截止2017年底, 全村集體資產近億元, 年人均收入數萬元。 村裡入戶道路全部硬化, 難怪餘留芬習慣穿著高跟鞋疾步如飛, 因為“路好走了, 如履平地”。

岩博村富起來後, 餘留芬也出名了。 連續三屆當選黨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佳農民……這次在北京參加兩會, 她又捧回了一份新的榮譽——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榮譽迭至, 余留芬成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路上的“明星”。 在幾個月前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

這位一直受社會關注的村書記更是一炮打響, 一舉把岩博村自產的小酒捧成了“網紅”。

把人民小酒“推銷”到總書記面前

即便已過去近半年, 餘留芬在十九大上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對話”, 至今還令人印象深刻。 習總書記來到貴州省代表團, 餘留芬詳細介紹了當地通過“聯村”帶動貧困村脫貧的情況,還借機“推銷”了村裡自產的盤縣火腿和人民小酒,習總書記特意詢問了人民小酒的度數、價格等相關情況。一時間,人民小酒迅速躥紅,讓餘留芬和全村人驚喜萬分。餘留芬手機都快被打爆了,無數個詢問小酒的電話、短信蜂擁而至,岩博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訂單暴漲,經銷商、參觀者絡繹不絕……

餘留芬開完十九大回到村裡當天,已是淩晨兩點多,大家誰都沒睡,只盼著她趕回來開緊急會議。接下來的十多天裡,每天要不停地走路、說話,不停地接電話、開會,餘留芬累得抬不起腿、走不動路,睡不著也吃不下,再加上擔心、著急、焦慮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她一下子瘦了十幾斤。

小酒能得到習總書記關心進而引起全國關注,給全村人打了一支“強心劑”。 大家通宵達旦地加班發貨,誰都沒怨言,老員工拼命,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也不惜力,前一秒還在辦公室裡寫文件,聽到外面來車拉貨,呼啦啦全都起身去幫忙。男員工一搬兩箱,女員工兩人抬一箱,忙得熱火朝天……

沒幾天工夫,每個人的體重也都蹭蹭往下掉,最多的一個人甚至瘦了二十多斤。有個司機以前總愛犯困,睡著後幾個鬧鐘都吵不醒,可十九大後最忙最累的那段時間,他開車往返接待顧客,一天少說十幾個來回,相當於跑兩千多公里,他依然勁頭十足。

人民小酒火了,對於岩博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餘留芬卻把它比喻成一場“暴風雨的來臨”。一個村辦企業,沒有雨衣雨傘遮蔽,就這樣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任憑大雨淋打。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應對的能力,就站不穩、立不住,頃刻便可能摔得粉身碎骨,甚至難有翻身之日。深知這次巨大的機遇對自己和岩博村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餘留芬一直反復告誡自己要淡定、冷靜。

品牌亮出去了,怎麼才能確保它不是曇花一現?品質管制、品質提升、市場把控……道道關卡都考驗著餘留芬對小酒走紅的快速應變能力。小酒紅了,打開了前行之路,但能夠走得遠、走得好,靠的還是自己的“筋骨”。

即便已經擴容至5000噸,岩博酒廠至今沿用傳承百年的彝族小鍋酒釀造工藝。釀制容器用的是大木甄子,木板之間有縫隙,酒溫很高時雜醇就會從縫隙中揮發出去,再加上木頭的吸附作用,有利於保證酒品純度,與其他酒廠工業化生產所用的不銹鋼等材質完全不同。更“奢侈”的是,大多數酒廠採用人工設備對酒進行恒溫,而岩博酒用的全部都是山上彙集的山泉水保持恒溫。得了自然的靈性,岩博的好山、好水才釀出了深受歡迎的美味好酒。

從身家千萬到負債百萬

現在的餘留芬是深受村民信任和愛戴的“大當家”,岩博村老老少少的“主心骨”。可在20年前,把一個貧困村的發展和全村人的命運齊齊交付給一個剛滿31歲的支書,況且少數民族村寨裡此前也鮮有女人來當家,餘留芬的壓力和起步之初的艱難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嫁過來的外鄉媳婦,余留芬能當上岩博的村支書,可見本事有多大。她腦子活絡,有生意頭腦,中學畢業就開始賣涼粉,嫁到岩博村後又接連開起了飯館、超市,還和煤礦合作做過橡木生意。在那個很多岩博人都沒見過照相機的年代,她是村裡擁有相機的第一人。她買相機可不是為了自拍,而是看到了商機——她走家串戶去幫村民拍照,一張收費一元錢。

生意多點開花,家裡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建起了新房子,買回了摩托車,余留芬成為全村最早創業起家的女能人。看到了餘留芬善於經營的頭腦和敢想敢拼的闖勁兒,村支兩委多次找到她,大夥選舉她任岩博村的黨支部書記,希望她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起來。

走馬上任第七天,餘留芬就開始修路。她帶頭把自家的一部分地置換給被修路占地的村民,很快啃下了“征地”這塊硬骨頭,又自掏腰包4萬元買來鋼釺、大錘、水泥、炸藥等工具,和男勞力一起掄錘掌釺、肩扛手抬……三個月後,幾乎與世隔絕的岩博村終於有了第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

路通了,一窮二白的岩博村靠什麼來致富?餘留芬想到了已被轉賣出去的一片林場,可要贖回卻需二十多萬元。余留芬就帶著村民到林子裡一棵一棵去數樹,按照單棵樹的價值,換算林子到底值多少錢。沒想到,才數了十分之一,價值已經超過了贖回價。餘留芬太激動了,這可是能讓岩博人擺脫貧困的希望之林,她下決心說什麼也要買回來!

她拿出了家裡僅有的幾萬塊錢,又四處奔走以個人名義籌借,總算把林場又買了回來。很快,這片林子的一筆筆進賬印證了餘留芬的判斷,更讓當初反對她“折騰”的村民們見識到了這位女支書的魄力和膽識。

那以後,在餘留芬的帶領下,岩博村好像“開了掛”。陸續建起了煤矸石磚廠、養殖場、火腿加工廠、生態農莊,村民不僅脫了貧,家家戶戶還修蓋了新房、買了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效益最好、知名度最大的岩博酒廠是2004年建起來的,餘留芬看准了彝家傳承百年、古法釀造的小鍋酒有市場前景。此前,她曾與人合夥經營過一個加油站,為了建酒廠,她拿出了變賣加油站的1000萬元以及此前盈利的三千多萬元,一古腦全都投到了酒廠裡。

曾經身家數千萬元,如今全村資產近億元,可餘留芬自己卻變得負債累累。她以個人名義去貸款、籌錢,卻把傾家蕩產建起來的酒廠變成全村人的希望,村民入股參與分紅,成了酒廠的主人,而余留芬如今卻僅占股3.7%。

為什麼要這麼做?餘留芬自己也說不清,她只知道,從當上村支書的那天起,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十幾年來,她寧願做個“憨包”,甘心每走一步都把自己逼得沒有回頭路。

“我的人生太精彩了!”

這麼多年走過來,餘留芬付出的不僅是錢和時間,還搭上了健康。“渾身毛病多得很”,頸椎病嚴重,後脖頸常年鼓著一個大大的包,腰上也總得緊緊箍一圈高彈力束腰帶。

腰疼的老毛病是有一年修路時落下的。當時,她隻身去探路,不料一腳踩空從十幾米高的山崖上摔下來,瞬間從腰到腳完全失去了知覺。她心一驚:這下完了……被送到醫院後,確診為腰椎粉碎性骨折,直到八九個小時後,雙腳才漸漸恢復了一點感覺,但腰疼成了頑疾,多年來一直深深折磨著她。

餘留芬是個神經大條的人,生性樂觀,總是愛笑。從山崖上跌下,疼痛難忍,她卻慶倖“好歹沒癱了”;為了村民共同致富自己卻欠下外債,她也淡然:子孫不如你,留錢給他們沒用;子孫比你強,留錢更沒用。

正是有著這種很多人難以企及的大格局和好心態,18年來餘留芬才能一步一步熬過那麼多難以言說的艱辛,用女性的雙肩扛起了全村人的命運。這些年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每天晚上盯著天花板,大腦卻飛速運轉:明天一早會有多少人來找我要錢?這五萬塊錢得先花到哪裡去?還差十萬塊要到何處去籌……酒廠擴建那年是最難捱的,資金、技術、人才樣樣短缺,有一段時間融不到資金,餘留芬壓力很大,整天昏昏沉沉。一天,她在房間呆坐了四個小時後,感覺自己有些撐不住了,連忙給在縣城工作的大兒子打電話。見到飛奔回來的兒子時,壓抑很久的餘留芬“哇”地一聲哭了出來,而且越哭越厲害,任憑兒子怎麼勸都無濟於事。第一次見到如此失控的母親,兒子急得大吼:老媽,你是怎麼回事!一直那麼堅強的人,今天怎麼這麼較勁、非跟自己過不去啊!

可餘留芬怎能不急?自家投入的幾千萬暫且不論,單是村民家家戶戶入股,投入的錢就關係著全村人的身家性命呀!如果資金再進不來,前期所有投入就意味著全部打了水漂。

“就算什麼都沒了,你還有兩個兒子!”兒子在關鍵時候拉回了餘留芬快要繃斷的那根弦。靜下心來後,他們想到了當時剛上任的市委李書記。後來,在市委書記的支援下,幾天後就有投資公司的資金匯入,瀕死的岩博酒廠一下子起死回生了。

餘留芬說,愁錢愁了那麼多年,真是太苦了。在十九大上得到習總書記關心後,這個系著岩博全村人生命線的酒廠才真正看到了希望。令她感激的是,這麼多年,每次資金鏈斷掉都是市里、縣裡給她擔保,支撐她一步步走下去。十九大結束後回到家鄉,看著幫助過自己的各級領導們,當餘留芬說出“這下總算不差錢了”時,大家都笑了,可餘留芬想哭:這笑是用多少年的苦累和艱難才換來的啊……

雖說自己前半生過得很苦很難,但餘留芬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並不是所有的經歷都讓自己更沉澱更成熟,而是同行的人都感受到了她的苦,都懂得她的難,讓她內心篤定而欣慰。岩博村人人敬她愛她,無論去誰家,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款待她,哪家有事也第一個想到要找她商量。有一次她開車出門辦事,不小心車輪打滑陷進溝裡。她嚇壞了,坐在車裡驚魂未定,可沒過幾分鐘,只見遠處烏泱泱跑來一群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一百多個岩博村民人頂人,僅憑雙手生生把車從溝裡抬了出來。那一刻的感動,餘留芬至今想起來都眼眶泛淚,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村民們如此以心換心的回報,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想來路,能賺得家財千萬,受得了負債累累,一次次把自己逼到險境,又一次次絕處逢生。在這樣的大起大落、大開大合中,餘留芬將一個貧困村徹底日月換了新天。經歷這樣的跌宕起伏,她也為自己驕傲:“我的人生太精彩了!”

愛是幸福最美的注腳

餘留芬是個完美主義者,似乎總是在“較勁”。她與貧困較勁,為發展較勁,常常也和自己較勁。在此前的報導中,她幾乎從未提及過自己的家庭,因為那裡隱匿著很多只能自我紓解的傷痛。

餘留芬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也一度很受傷害,難以自解。除了觀念裡的傳統,還因為自己是村書記。她逼著自己方方面面都要帶好頭,工作如此,家庭也應如此,不能有任何缺憾。所以,不幸的婚姻一撐再撐。直到九年前,在前夫的步步緊逼下,兩人分開了。拿到離婚證那天,餘留芬把自己關在屋裡,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離婚時前夫撂下一句狠話:離了婚,你也別想在這村裡待下去!儘管每每想起都會難過,但故事並沒有按照前夫“預言的劇本”演下去,餘留芬反而慶倖這樣的刺激給了她無限的動力。

她把自己做生意蓋起的一套二層洋樓和一輛車都留給了前夫,自己帶著兩個兒子淨身出戶,但並沒有離開村子。她不僅帶領村民把一個貧困村打造成了脫貧攻堅路上的示範村,更以村為家,把村民當成了親人。有人得了重病,她多少次開車送到昆明醫治,墊付了一筆筆醫藥費;替別人擔保貸款,近百萬元債務自己償還,又拿出十幾萬元資助對方供出了兩個大學生……余留芬的大愛,十幾年來感動著無數村民。每個人講起她的故事,都控制不住地淚流滿面。

離婚這些年,她不僅是岩博的大家長,也是小家庭裡不可倒下的頂樑柱。兩個兒子讀書上學、大兒子成家等所有大事都是她一人扛著。餘留芬自己直到現在也沒房,和兒子、兒媳合住在當年給兒子按揭的婚房裡。十多年來,為了方便辦公,她住的最多的還是村委會給她辟出來的一小間臥室。無數個夜裡,空空蕩蕩的樓裡只剩她自己,回房間時要經過一個大辦公室,隔窗往裡一望,黑壓壓一片桌椅影影綽綽,心裡怕得一陣“突突”,然後疾步奔回房間,迅速把門反鎖……這麼多年,因為害怕,餘留芬睡覺從來不敢關燈,多年養成了習慣,關燈反而睡不著了。

兒子、兒媳一直是余留芬最堅強的後盾。以前酒廠效益不好,工資發不出,新招來的大學畢業生待幾天就辭職了。一個公司連像樣的策劃文案都寫不出,情急之下,餘留芬命令已在上海工作的小兒子辭掉高薪回到了岩博。現在,小兒子是公司的策劃總監,負責品牌策劃、申報資料等工作。十九大之後,公司急速發展需要用人,餘留芬又把大兒子喊回來做助手。讓她驕傲的是,兩個兒子都不負期待,成了公司最得力的幹將。

這次來北京參加兩會,餘留芬帶來的西裝、襯衫和拎包都是兒媳精心為她挑選置辦的。洗衣服、收拾屋子、下廚房等家事,兒媳從來不讓她插手。擔心她手頭緊,常常把錢偷偷塞進她包裡。曾經融資困難,兒媳跑回娘家找親戚百般籌借,幫她渡過難關……每次提到這個暖心的“小棉襖”,餘留芬的眼淚就控制不住地掉下來。

讓余留芬感到欣慰、也讓村民稱讚的是,她和前夫的家人仍親如一家。在“幸福快樂一家人”的微信群裡,大家常常聊天、發紅包,充滿了歡聲笑語。公公去世前彌留之際,最想見的就是他心裡那個“真正的孝順子、真正的心肝寶貝”前兒媳。當時,餘留芬安排好所有工作,連續幾天守在公公床前,餵飯、擦背、換洗,陪伴老人家安心地走完了最後一程。

隨著岩博村的前景越來越寬廣,餘留芬最關心加速高質發展,特別是酒廠的發展。她說,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家要人力、物力、財力全部頂上來,等哪天酒廠進入了平穩期,她希望把酒廠交給更懂經營、更專業的人來管理。因為,讓村裡的產業更好發展、村民更加富裕幸福才是她真正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面對著交織而來的機遇與挑戰,餘留芬更感責任重大,帶領小酒上市、做好假冒小酒的打假工作、不斷提升岩博酒的品質……都是亟待她和岩博村人解決的新問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路上,餘留芬相信,自己一定能帶領岩博人民創造更多奇跡,收穫無限精彩。

清北哈佛等的“讀書人”借閱最火的8本書,你看過幾本?

王偉烈士妻子深情回憶:我和他的愛情故事

助力女性創業就業,巾幗家政品牌競相爭豔(第三期)

高圓圓一直不生孩子,竟然是因為婚前協議?!

餘留芬詳細介紹了當地通過“聯村”帶動貧困村脫貧的情況,還借機“推銷”了村裡自產的盤縣火腿和人民小酒,習總書記特意詢問了人民小酒的度數、價格等相關情況。一時間,人民小酒迅速躥紅,讓餘留芬和全村人驚喜萬分。餘留芬手機都快被打爆了,無數個詢問小酒的電話、短信蜂擁而至,岩博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訂單暴漲,經銷商、參觀者絡繹不絕……

餘留芬開完十九大回到村裡當天,已是淩晨兩點多,大家誰都沒睡,只盼著她趕回來開緊急會議。接下來的十多天裡,每天要不停地走路、說話,不停地接電話、開會,餘留芬累得抬不起腿、走不動路,睡不著也吃不下,再加上擔心、著急、焦慮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她一下子瘦了十幾斤。

小酒能得到習總書記關心進而引起全國關注,給全村人打了一支“強心劑”。 大家通宵達旦地加班發貨,誰都沒怨言,老員工拼命,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也不惜力,前一秒還在辦公室裡寫文件,聽到外面來車拉貨,呼啦啦全都起身去幫忙。男員工一搬兩箱,女員工兩人抬一箱,忙得熱火朝天……

沒幾天工夫,每個人的體重也都蹭蹭往下掉,最多的一個人甚至瘦了二十多斤。有個司機以前總愛犯困,睡著後幾個鬧鐘都吵不醒,可十九大後最忙最累的那段時間,他開車往返接待顧客,一天少說十幾個來回,相當於跑兩千多公里,他依然勁頭十足。

人民小酒火了,對於岩博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餘留芬卻把它比喻成一場“暴風雨的來臨”。一個村辦企業,沒有雨衣雨傘遮蔽,就這樣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任憑大雨淋打。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應對的能力,就站不穩、立不住,頃刻便可能摔得粉身碎骨,甚至難有翻身之日。深知這次巨大的機遇對自己和岩博村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餘留芬一直反復告誡自己要淡定、冷靜。

品牌亮出去了,怎麼才能確保它不是曇花一現?品質管制、品質提升、市場把控……道道關卡都考驗著餘留芬對小酒走紅的快速應變能力。小酒紅了,打開了前行之路,但能夠走得遠、走得好,靠的還是自己的“筋骨”。

即便已經擴容至5000噸,岩博酒廠至今沿用傳承百年的彝族小鍋酒釀造工藝。釀制容器用的是大木甄子,木板之間有縫隙,酒溫很高時雜醇就會從縫隙中揮發出去,再加上木頭的吸附作用,有利於保證酒品純度,與其他酒廠工業化生產所用的不銹鋼等材質完全不同。更“奢侈”的是,大多數酒廠採用人工設備對酒進行恒溫,而岩博酒用的全部都是山上彙集的山泉水保持恒溫。得了自然的靈性,岩博的好山、好水才釀出了深受歡迎的美味好酒。

從身家千萬到負債百萬

現在的餘留芬是深受村民信任和愛戴的“大當家”,岩博村老老少少的“主心骨”。可在20年前,把一個貧困村的發展和全村人的命運齊齊交付給一個剛滿31歲的支書,況且少數民族村寨裡此前也鮮有女人來當家,餘留芬的壓力和起步之初的艱難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嫁過來的外鄉媳婦,余留芬能當上岩博的村支書,可見本事有多大。她腦子活絡,有生意頭腦,中學畢業就開始賣涼粉,嫁到岩博村後又接連開起了飯館、超市,還和煤礦合作做過橡木生意。在那個很多岩博人都沒見過照相機的年代,她是村裡擁有相機的第一人。她買相機可不是為了自拍,而是看到了商機——她走家串戶去幫村民拍照,一張收費一元錢。

生意多點開花,家裡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建起了新房子,買回了摩托車,余留芬成為全村最早創業起家的女能人。看到了餘留芬善於經營的頭腦和敢想敢拼的闖勁兒,村支兩委多次找到她,大夥選舉她任岩博村的黨支部書記,希望她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起來。

走馬上任第七天,餘留芬就開始修路。她帶頭把自家的一部分地置換給被修路占地的村民,很快啃下了“征地”這塊硬骨頭,又自掏腰包4萬元買來鋼釺、大錘、水泥、炸藥等工具,和男勞力一起掄錘掌釺、肩扛手抬……三個月後,幾乎與世隔絕的岩博村終於有了第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

路通了,一窮二白的岩博村靠什麼來致富?餘留芬想到了已被轉賣出去的一片林場,可要贖回卻需二十多萬元。余留芬就帶著村民到林子裡一棵一棵去數樹,按照單棵樹的價值,換算林子到底值多少錢。沒想到,才數了十分之一,價值已經超過了贖回價。餘留芬太激動了,這可是能讓岩博人擺脫貧困的希望之林,她下決心說什麼也要買回來!

她拿出了家裡僅有的幾萬塊錢,又四處奔走以個人名義籌借,總算把林場又買了回來。很快,這片林子的一筆筆進賬印證了餘留芬的判斷,更讓當初反對她“折騰”的村民們見識到了這位女支書的魄力和膽識。

那以後,在餘留芬的帶領下,岩博村好像“開了掛”。陸續建起了煤矸石磚廠、養殖場、火腿加工廠、生態農莊,村民不僅脫了貧,家家戶戶還修蓋了新房、買了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效益最好、知名度最大的岩博酒廠是2004年建起來的,餘留芬看准了彝家傳承百年、古法釀造的小鍋酒有市場前景。此前,她曾與人合夥經營過一個加油站,為了建酒廠,她拿出了變賣加油站的1000萬元以及此前盈利的三千多萬元,一古腦全都投到了酒廠裡。

曾經身家數千萬元,如今全村資產近億元,可餘留芬自己卻變得負債累累。她以個人名義去貸款、籌錢,卻把傾家蕩產建起來的酒廠變成全村人的希望,村民入股參與分紅,成了酒廠的主人,而余留芬如今卻僅占股3.7%。

為什麼要這麼做?餘留芬自己也說不清,她只知道,從當上村支書的那天起,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十幾年來,她寧願做個“憨包”,甘心每走一步都把自己逼得沒有回頭路。

“我的人生太精彩了!”

這麼多年走過來,餘留芬付出的不僅是錢和時間,還搭上了健康。“渾身毛病多得很”,頸椎病嚴重,後脖頸常年鼓著一個大大的包,腰上也總得緊緊箍一圈高彈力束腰帶。

腰疼的老毛病是有一年修路時落下的。當時,她隻身去探路,不料一腳踩空從十幾米高的山崖上摔下來,瞬間從腰到腳完全失去了知覺。她心一驚:這下完了……被送到醫院後,確診為腰椎粉碎性骨折,直到八九個小時後,雙腳才漸漸恢復了一點感覺,但腰疼成了頑疾,多年來一直深深折磨著她。

餘留芬是個神經大條的人,生性樂觀,總是愛笑。從山崖上跌下,疼痛難忍,她卻慶倖“好歹沒癱了”;為了村民共同致富自己卻欠下外債,她也淡然:子孫不如你,留錢給他們沒用;子孫比你強,留錢更沒用。

正是有著這種很多人難以企及的大格局和好心態,18年來餘留芬才能一步一步熬過那麼多難以言說的艱辛,用女性的雙肩扛起了全村人的命運。這些年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每天晚上盯著天花板,大腦卻飛速運轉:明天一早會有多少人來找我要錢?這五萬塊錢得先花到哪裡去?還差十萬塊要到何處去籌……酒廠擴建那年是最難捱的,資金、技術、人才樣樣短缺,有一段時間融不到資金,餘留芬壓力很大,整天昏昏沉沉。一天,她在房間呆坐了四個小時後,感覺自己有些撐不住了,連忙給在縣城工作的大兒子打電話。見到飛奔回來的兒子時,壓抑很久的餘留芬“哇”地一聲哭了出來,而且越哭越厲害,任憑兒子怎麼勸都無濟於事。第一次見到如此失控的母親,兒子急得大吼:老媽,你是怎麼回事!一直那麼堅強的人,今天怎麼這麼較勁、非跟自己過不去啊!

可餘留芬怎能不急?自家投入的幾千萬暫且不論,單是村民家家戶戶入股,投入的錢就關係著全村人的身家性命呀!如果資金再進不來,前期所有投入就意味著全部打了水漂。

“就算什麼都沒了,你還有兩個兒子!”兒子在關鍵時候拉回了餘留芬快要繃斷的那根弦。靜下心來後,他們想到了當時剛上任的市委李書記。後來,在市委書記的支援下,幾天後就有投資公司的資金匯入,瀕死的岩博酒廠一下子起死回生了。

餘留芬說,愁錢愁了那麼多年,真是太苦了。在十九大上得到習總書記關心後,這個系著岩博全村人生命線的酒廠才真正看到了希望。令她感激的是,這麼多年,每次資金鏈斷掉都是市里、縣裡給她擔保,支撐她一步步走下去。十九大結束後回到家鄉,看著幫助過自己的各級領導們,當餘留芬說出“這下總算不差錢了”時,大家都笑了,可餘留芬想哭:這笑是用多少年的苦累和艱難才換來的啊……

雖說自己前半生過得很苦很難,但餘留芬覺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並不是所有的經歷都讓自己更沉澱更成熟,而是同行的人都感受到了她的苦,都懂得她的難,讓她內心篤定而欣慰。岩博村人人敬她愛她,無論去誰家,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款待她,哪家有事也第一個想到要找她商量。有一次她開車出門辦事,不小心車輪打滑陷進溝裡。她嚇壞了,坐在車裡驚魂未定,可沒過幾分鐘,只見遠處烏泱泱跑來一群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一百多個岩博村民人頂人,僅憑雙手生生把車從溝裡抬了出來。那一刻的感動,餘留芬至今想起來都眼眶泛淚,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村民們如此以心換心的回報,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想來路,能賺得家財千萬,受得了負債累累,一次次把自己逼到險境,又一次次絕處逢生。在這樣的大起大落、大開大合中,餘留芬將一個貧困村徹底日月換了新天。經歷這樣的跌宕起伏,她也為自己驕傲:“我的人生太精彩了!”

愛是幸福最美的注腳

餘留芬是個完美主義者,似乎總是在“較勁”。她與貧困較勁,為發展較勁,常常也和自己較勁。在此前的報導中,她幾乎從未提及過自己的家庭,因為那裡隱匿著很多只能自我紓解的傷痛。

餘留芬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也一度很受傷害,難以自解。除了觀念裡的傳統,還因為自己是村書記。她逼著自己方方面面都要帶好頭,工作如此,家庭也應如此,不能有任何缺憾。所以,不幸的婚姻一撐再撐。直到九年前,在前夫的步步緊逼下,兩人分開了。拿到離婚證那天,餘留芬把自己關在屋裡,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離婚時前夫撂下一句狠話:離了婚,你也別想在這村裡待下去!儘管每每想起都會難過,但故事並沒有按照前夫“預言的劇本”演下去,餘留芬反而慶倖這樣的刺激給了她無限的動力。

她把自己做生意蓋起的一套二層洋樓和一輛車都留給了前夫,自己帶著兩個兒子淨身出戶,但並沒有離開村子。她不僅帶領村民把一個貧困村打造成了脫貧攻堅路上的示範村,更以村為家,把村民當成了親人。有人得了重病,她多少次開車送到昆明醫治,墊付了一筆筆醫藥費;替別人擔保貸款,近百萬元債務自己償還,又拿出十幾萬元資助對方供出了兩個大學生……余留芬的大愛,十幾年來感動著無數村民。每個人講起她的故事,都控制不住地淚流滿面。

離婚這些年,她不僅是岩博的大家長,也是小家庭裡不可倒下的頂樑柱。兩個兒子讀書上學、大兒子成家等所有大事都是她一人扛著。餘留芬自己直到現在也沒房,和兒子、兒媳合住在當年給兒子按揭的婚房裡。十多年來,為了方便辦公,她住的最多的還是村委會給她辟出來的一小間臥室。無數個夜裡,空空蕩蕩的樓裡只剩她自己,回房間時要經過一個大辦公室,隔窗往裡一望,黑壓壓一片桌椅影影綽綽,心裡怕得一陣“突突”,然後疾步奔回房間,迅速把門反鎖……這麼多年,因為害怕,餘留芬睡覺從來不敢關燈,多年養成了習慣,關燈反而睡不著了。

兒子、兒媳一直是余留芬最堅強的後盾。以前酒廠效益不好,工資發不出,新招來的大學畢業生待幾天就辭職了。一個公司連像樣的策劃文案都寫不出,情急之下,餘留芬命令已在上海工作的小兒子辭掉高薪回到了岩博。現在,小兒子是公司的策劃總監,負責品牌策劃、申報資料等工作。十九大之後,公司急速發展需要用人,餘留芬又把大兒子喊回來做助手。讓她驕傲的是,兩個兒子都不負期待,成了公司最得力的幹將。

這次來北京參加兩會,餘留芬帶來的西裝、襯衫和拎包都是兒媳精心為她挑選置辦的。洗衣服、收拾屋子、下廚房等家事,兒媳從來不讓她插手。擔心她手頭緊,常常把錢偷偷塞進她包裡。曾經融資困難,兒媳跑回娘家找親戚百般籌借,幫她渡過難關……每次提到這個暖心的“小棉襖”,餘留芬的眼淚就控制不住地掉下來。

讓余留芬感到欣慰、也讓村民稱讚的是,她和前夫的家人仍親如一家。在“幸福快樂一家人”的微信群裡,大家常常聊天、發紅包,充滿了歡聲笑語。公公去世前彌留之際,最想見的就是他心裡那個“真正的孝順子、真正的心肝寶貝”前兒媳。當時,餘留芬安排好所有工作,連續幾天守在公公床前,餵飯、擦背、換洗,陪伴老人家安心地走完了最後一程。

隨著岩博村的前景越來越寬廣,餘留芬最關心加速高質發展,特別是酒廠的發展。她說,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家要人力、物力、財力全部頂上來,等哪天酒廠進入了平穩期,她希望把酒廠交給更懂經營、更專業的人來管理。因為,讓村裡的產業更好發展、村民更加富裕幸福才是她真正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面對著交織而來的機遇與挑戰,餘留芬更感責任重大,帶領小酒上市、做好假冒小酒的打假工作、不斷提升岩博酒的品質……都是亟待她和岩博村人解決的新問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路上,餘留芬相信,自己一定能帶領岩博人民創造更多奇跡,收穫無限精彩。

清北哈佛等的“讀書人”借閱最火的8本書,你看過幾本?

王偉烈士妻子深情回憶:我和他的愛情故事

助力女性創業就業,巾幗家政品牌競相爭豔(第三期)

高圓圓一直不生孩子,竟然是因為婚前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