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上海半馬首度引入BLUE LINE,助跑者輕鬆刷新個人最好成績

一次全程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公里, 一場半程馬拉松則為它的半數。 不過, 當跑友們闖過了自我挑戰的重重考驗終於沖線時, 摸出隨身裝備上的跑步軟體一看, 往往發覺自己“跑大了”——較一場比賽的標準距離多跑了數百米。 這對希冀在比賽中刷新個人最好成績(PB)的跑友們來說, 沒准就是一份遺憾。 而在即將起跑的2018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以下簡稱“上海半馬”)上, BLUELINE的首度登場有望為參賽者們再添一把助力。

上馬賽道 首度引入

在親身參與或通過轉播鏡頭觀看國際上的一些馬拉松賽事時,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那條或出現在彎道處或布於路線全程的藍線標誌?它就是馬拉松賽中的BLUELINE,

代表著整條賽道最近距離的路線, 而在國內它的中文通俗譯名是“藍色跑進線”。

紐約馬拉松的“藍標”

以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中的紐約馬拉松和柏林馬拉松為例, 它們每年的藍色跑進線的實際距離亦有些微出入。

比如, 柏林馬拉松在藍色跑進線的劃定上歷來追求完美, 每年都非常接近於42.195公里的標準距離, 而紐約馬拉松則考慮到城市綜合特徵的不同, 會讓長度標準在42.195至43公里的區間內浮動。

說回到這次即將起跑的上海半馬, 藍色跑進線的引入無疑將成為新的亮點。 而對上馬這一路跑賽事品牌來說, 這同樣標誌著一次嶄新的嘗試——藍色跑進線與上馬賽道的首度親密接觸, 就在本屆上海半馬。 無形中, 創辦於2015年的上海半馬再度扮演了先鋒者的重要角色。

全程近20處彎角都是你的“得分點”

有些事, 你可以參照國際慣例, 但又有一些事, 你就得“接地氣”地從自身實際出發了。 “藍色跑進線的首度引入也標誌著,

我們在比賽前一晚的那場‘大仗’得打得更有效率, 更有備而去。 因為我們佈置賽道現場的準備時間還是只有那一個晚上。 ”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承辦方、東浩蘭生賽事管理公司總經理周瑾向記者介紹道。

這次, 藍色跑進線將以局部呈現的方式出現在上海半馬的賽道上, 它會在賽段全程的近20處道路轉角處, 為參賽者們指出最近距離的過彎路線。 據記者瞭解, 藍色跑進線此番之所以僅出現於賽道過彎處, 除了“初來乍到”這一因素外, 還與賽事的賽道現場佈置時間有直接關聯。

還是以大名鼎鼎的紐約馬拉松為例, 具體負責藍色跑進線的工作人員會在開賽前數日便上崗, 利用幾個通宵的時間去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那在上馬來說, 無論是我們品牌下的哪一項賽事, 考慮到城市方方面面對道路資源的利用情況, 實際留給賽道現場的佈置時間都是比賽的前一個晚上。 如果參賽者想在比賽中跑出最短距離的話, 過彎路線選擇的重要性無疑高於直道,

所以我們就集中精力, 準備了近20處的藍色跑進線提示。 ”周瑾介紹道。

既要經得住春雨綿綿的考驗, 又可在賽事落幕後被及時清洗去除, 為了做到這兩相宜, 上海半馬組委會在對藍色跑進線的塗料選擇上也略花了些功夫。 而這番努力為的就是, 幫助更多參賽者找到最短路線, 讓他們在上馬賽道上有多一分的機會去衝擊個人最好成績。

原文刊登於4月20日《東方體育日報》A3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