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首屆數字中國峰會緣何落戶福建?數字、智慧、雲端的中國樣板

4月22日至25日,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于福州舉行。 這場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 加快建設數位中國為主題的盛會, 由國家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將集中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電子政務和數位經濟發展最新成果。

澎湃新聞資料平臺正在運行。

電子政務“最強大腦”

福建省經濟資訊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 2002年, 福建在全國率先建成省電子政務專網, 到目前已實現全省258個省直單位、各市縣鄉1萬多個部門的互聯互通, 承載了各級各部門各類電子政務業務;2009年, 福建再次以全國最快速度建成的省電子政務外網,

實現省、市、縣、鄉與國家各部委的聯接, 目前覆蓋全省150多個省級單位和7300多個市及以下單位的接入;2017年, 福建再拔頭籌, 建成全國首個覆蓋全省的無線政務專網, 目前已在有關政府部門開展移動辦公試點。

進入福州市長樂區, 沿省道一路驅車, 可以抵達一片充滿未來感的建築園區。 這裡是數位福建雲計算中心, 是福建電子政務的“最強大腦”。

“在福建, 90%以上公共服務事項都可以在網上預審或受理, 通過網上辦事大廳, 企業和群眾在網上辦理事項平均耗時4.16天/件;福建的進出口貨物申報, 從4小時壓減到5~10分鐘, 一般貨物貿易出口全流程從16天縮短到8天。 ”福建省經濟資訊中心主任蔡榮富介紹,

福建政務進入“快車道”, 數字福建政務雲的建設應用功不可沒。

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平臺剛剛正式上線的消息, 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專案。

“只要打開手機用戶端, 空氣、水的品質及輻射等生態環境資料, 都能直觀呈現, 執法部門還能在在發現污染的第一時間通過監測大資料迅速找出污染源。 ”福建省環境資訊中心主任姜永紅介紹, 通過大資料管理平臺的處理分析, 生態雲平臺初步構建了環境監測、環境監管、公眾服務三大資訊化體系, 通過資訊系統整合和集約化建設, 實現扁平化管理和流程再造, 可提高監管效率, 同時, 還能實現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 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率和智慧化水準。

在公眾服務體系中, 生態雲平臺重點開發了企業服務和公眾服務兩個平臺, 將環境資訊公開作為重點, 公眾可以在電腦端和移動端即時獲取水、大氣、輻射等環境品質資訊, 以及環保部門和企業主動公開的資訊等, 還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投訴環境問題, 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管道。

福建省生態雲平臺也首次完成國內省級生態環境大資料資源規劃, 與省政務資料彙聚共用平臺、省水環境統一監測平臺等多個省級公共平臺進行了對接。 薑永紅給出了一組最新的資料:截至今年4月, 福建省生態雲平臺已接入環境監測體系的監測點包括167個大氣環境品質監測點、87個水環境品質監測點、21個核電廠周邊監測點、998個污染源線上監測點、73個水利廳水質監測點、7個海漁廳生態浮標監測點、1405個水庫監測點等,

構建了水、大氣、土壤、核與輻射環境的統一監測網路平臺。

不僅如此, 生態雲平臺還可以進行“一縱一橫”的資料整合共用, “縱向向上打通環保部、向下穿透至市縣級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 橫向則彙聚了相關廳局及互聯網等資料。 ”薑永紅介紹, 目前, 平臺整合對接了生態環境部、省環保廳內部及相關廳局共40多個資訊化系統, 實現與22個省直相關單位資料共用, 彙聚了生態環境業務資料、物聯網監測資料(水、大氣、輻射、污染源、機動車環保檢測等)、互聯網資料、遙感資料、數值模型計算資料(大氣預報等)五大類型資料超過80226GB(未含視頻資料),

總計超過71億條, 日增容量約1000GB。

福州實現數位化城市管理, 12345便民服務熱線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受理, 市民可通過網站、熱線電話、微信、QQ等10種方式向平臺提出"諮詢、投訴、建議、求助"等四類訴求

被智慧加持的12345

數字福建也讓老百姓們最熟悉的12345便民服務平臺也變得智慧滿滿。 2015年1月,為提高行政效能,福州市對市網路信訪中心和市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進行升格,組建成立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全面負責福州市12345業務的綜合受理、指揮協調、監督考評,同時,全市逐步取消了各市直開通的119條8位元數號碼的熱線電話,實現統一由12345系統進行接聽和批轉。

“目前平臺已接入1300多家聯動單位,建立省、市、縣區、鄉鎮四級管理服務體系,群眾的訴求都可以通過平臺及時轉派到相應的職能部門,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次和協同辦理。”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系統應用處副處長林日慶介紹。

有了“智慧福州”的加持,福州市12345熱線服務平臺呈現出了受理管道多樣化、辦理流程規範化、辦理時間高效化、平臺功能齊全化、協同辦理便捷化、兜底處置規範化六大特色,實現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受理,市民可通過網站、熱線電話、微信、QQ等10種方式向平臺提出“諮詢、投訴、建議、求助”等四類訴求,形成了“訴求人訴求→市中心坐席受理→市中心批轉→職能部門辦理→職能部門回復→訴求人評價→市中心回訪”7個步驟閉環業務流程。

“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話務坐席員鄭燊說,對於諮詢類事項,要在兩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投訴類事項,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其中列入便民服務事項清單的,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建議類事項,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求助類事項,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平臺“知識庫”還彙集了各部門最新辦事指南2000多條,對市民提出的簡單諮詢類訴求做到“即問即答”。

資料顯示,自開通至今,福州“12345”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訴求達225萬多件,僅2017年就受理訴求38.12萬件,日均受理1045多件,及時辦理率為99.87%,群眾基本滿意率99.79%。

林日慶介紹,數位城管系統將工作流程分解為“資訊收集—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等6個環節,管理內容涵蓋城市公用設施、道路交通、市容環境、園林綠化等領域的114類“部件”小類和74類“事件”小類,基本囊括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部件”為城市中的單個硬體設施,“事件”即城市管理中可能出現的事件,如店外經營、施工雜訊等。“與傳統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數位城管覆蓋面更廣,巡查內容更多,分類更精細,極大提高了問題發現能力和案件處置的效率,實現了城市管理由被動向主動、靜態向動態、滯後向即時的轉變。”

林日慶表示,從今年開始,“數字城管”開始邁入“智慧城管”新時代,下一步將拓展應用範圍,基本形成一個縱向通貫市、區、街道、社區、樓院五級,橫向覆蓋市、區各個部門的城市管理服務網格化體系,實現更加精細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

2015年1月,為提高行政效能,福州市對市網路信訪中心和市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進行升格,組建成立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全面負責福州市12345業務的綜合受理、指揮協調、監督考評,同時,全市逐步取消了各市直開通的119條8位元數號碼的熱線電話,實現統一由12345系統進行接聽和批轉。

“目前平臺已接入1300多家聯動單位,建立省、市、縣區、鄉鎮四級管理服務體系,群眾的訴求都可以通過平臺及時轉派到相應的職能部門,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次和協同辦理。”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系統應用處副處長林日慶介紹。

有了“智慧福州”的加持,福州市12345熱線服務平臺呈現出了受理管道多樣化、辦理流程規範化、辦理時間高效化、平臺功能齊全化、協同辦理便捷化、兜底處置規範化六大特色,實現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受理,市民可通過網站、熱線電話、微信、QQ等10種方式向平臺提出“諮詢、投訴、建議、求助”等四類訴求,形成了“訴求人訴求→市中心坐席受理→市中心批轉→職能部門辦理→職能部門回復→訴求人評價→市中心回訪”7個步驟閉環業務流程。

“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話務坐席員鄭燊說,對於諮詢類事項,要在兩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投訴類事項,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其中列入便民服務事項清單的,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建議類事項,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求助類事項,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並答覆。平臺“知識庫”還彙集了各部門最新辦事指南2000多條,對市民提出的簡單諮詢類訴求做到“即問即答”。

資料顯示,自開通至今,福州“12345”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訴求達225萬多件,僅2017年就受理訴求38.12萬件,日均受理1045多件,及時辦理率為99.87%,群眾基本滿意率99.79%。

林日慶介紹,數位城管系統將工作流程分解為“資訊收集—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等6個環節,管理內容涵蓋城市公用設施、道路交通、市容環境、園林綠化等領域的114類“部件”小類和74類“事件”小類,基本囊括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部件”為城市中的單個硬體設施,“事件”即城市管理中可能出現的事件,如店外經營、施工雜訊等。“與傳統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數位城管覆蓋面更廣,巡查內容更多,分類更精細,極大提高了問題發現能力和案件處置的效率,實現了城市管理由被動向主動、靜態向動態、滯後向即時的轉變。”

林日慶表示,從今年開始,“數字城管”開始邁入“智慧城管”新時代,下一步將拓展應用範圍,基本形成一個縱向通貫市、區、街道、社區、樓院五級,橫向覆蓋市、區各個部門的城市管理服務網格化體系,實現更加精細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