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論:該如何看待美國制裁中興事件?

7年禁令, 震驚科技圈。

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年, 直到2025年3月13日, 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

兩派觀點交鋒

在當前敏感的時間點選擇制裁中興通訊, 一派觀點認為, 明面上的理由是因為中興通訊未按照協定, “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 不過, 該理由經不起推敲, 美英“圍剿”中興通訊背後的真實意圖是在打壓中國的高科技公司, 直指中國製造2025戰略。

據瞭解, 美國近期對中國出口進行制裁的10大行業, 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華爾街日報》評論, “中興”這次遭到的封殺, 只是特朗普扼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一個開端。

文中寫道, 比起和中國打貿易戰, 這種直接嚴卡乃至封殺那些會讓中國在與美國的競爭中獲利的投資和收購, 會更容易令特朗普獲得美國輿論的支持——尤其是在美國那些已經開始被中國超越的產業, 會有很多人支持特朗普對中國採取行動。

另一派觀點則主張, 中興通訊被封殺與中美貿易摩擦沒多大關係。

首先, 美國商務部官員否認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說法, 按美方表述:“中興通訊違規行為最初是與奧巴馬政府啟動調查的。 一直到最近才有了結果”。

再者, 此次中興通訊被處罰與貿易戰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禁止美國企業對中興通訊出售晶片乃是限制美國高科技產品出口, 這和貿易戰擴大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這一邏輯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只能理解為單獨個案。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不管此次制裁中興, 與中美貿易戰有無關係, 對於中興通訊而言都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而這次中興禁運事件也給中國整個科技圈敲響了警鐘。

據瞭解, 目前中國晶片嚴重依賴進口, 尤其是從美國進口。 中國晶片需求量占全球50%(有些應用的晶片, 占70-80%)以上, 而國產品牌晶片只能自供8%左右。 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進口晶片2300億美元, 比排在第二名是原油進口金額高出一倍之多。

據調研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估計, 中國使用的總價值1,900億美元的晶片中有近90%是進口或在華外企生產的。 很多晶片在中國工廠裡組裝進手機和電腦, 然後出口。 但在中國收入前10的晶片供應商均為外企,

中國晶片“命脈”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美國制裁中興, 背後折射的是中國積體電路行業的問題: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但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 基礎能力上的欠缺, 強烈依賴協力廠商的先進IP核、先進工藝和外包設計服務, 最終行業將受制於人。 因此大力發展創新產業, 逐步彌補產業差距, 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美國的制裁, 只會促進中國企業的科技進步, 激發中國企業攻克更多科研難關。

有投資人評論, 受到中興事件的影響, 國家發展半導體晶片的決心會更加堅決。 “這一事件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 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晶片產業的投入,

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

封鎖會讓中國得到更多機會。 換句話說:是時候拿出中國“芯”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