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月將至,千年帝都的國花又一次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蓉靜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是到了去神都——洛陽的時候了

千年帝都在飛逝的光陰中,

沉澱下來, 初到洛陽是漸進黃昏, 望著西邊“殘陽”想起了神都往日的輝煌。 牡丹是洛城的象徵, 千百年來人們未曾斷過對它的嚮往, 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 每年根據牡丹開放情況於4月某日至5月某日舉辦洛陽花會, 今年是第36屆, 未曾想在有幸之年可以欣賞到這人間勝境。

此次去了中國國花園和王城公園兩處體會了這一場華夏大地的視覺盛宴, 看到眼前的姹紫嫣紅竟忘記了身處鬧市, 頓時感覺全身輕鬆, 給了忙碌的的自己一次難得的放鬆的機會。 牡丹是美的化身, 純潔與愛情的象徵, 善男信女在這個時候都會來到這裡去見證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四月的洛陽城散發著愛的味道, 景美, 人美。 雍容華貴的牡丹裝點著這座歷史古都, 更吸引著全國的人們。

當然, 神都可不僅僅只有令人沉醉的牡丹, 在這裡停留的日子我還去了白馬寺, 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 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 為中國第一古刹, 世界著名伽藍, 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據導遊介紹現存的遺址古跡多為元、明、清時所留。

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 彌足珍貴。 夕陽照在寺廟的大門是鏽紅色的, 更加為這座都城增添了幾分濃厚的歷史感, 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 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 這裡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 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 來到這裡有一種佛光普照之感, 是進化心靈, 修身養性的必來之地。

本來計畫是今日離開的洛陽的, 但是有一處我還沒有去, 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 便退去了車票, 毅然決然的去了那個神秘的地方——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西元493年)前後, 後來, 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 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密佈於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所幸這次並沒有依照計畫離開洛陽,在古都的這一角,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洛陽的文化與當時的風土人情。

人生總是在四處奔波,神都洛陽千年的神秘總是讓我難以忘懷,就像是一個經歷過悲苦的美麗女子,自己剛看到她的眼睛,便沉溺在了她平靜又堅強的眸子裡。或許人生也是這樣,讓人在痛苦中掙扎,卻也為其傾心不已,不願放棄。

密佈於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所幸這次並沒有依照計畫離開洛陽,在古都的這一角,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洛陽的文化與當時的風土人情。

人生總是在四處奔波,神都洛陽千年的神秘總是讓我難以忘懷,就像是一個經歷過悲苦的美麗女子,自己剛看到她的眼睛,便沉溺在了她平靜又堅強的眸子裡。或許人生也是這樣,讓人在痛苦中掙扎,卻也為其傾心不已,不願放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