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關村故事|史兆苓:我們用科技的力量,創新出孩子們喜歡的安全教育!

她, 深耕公益事業, 助學邊疆和邊遠山區孩子多年, 深感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和空白;

七年前, 朋友邀請她創業, 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兒童安全教育領域;

七年來, 她和她的團隊, 創立了國內第一部3D安全教育動畫片, 用全新的互動體驗方式, 顛覆了傳統的兒童安全教育;

她們還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險狀況模擬到舞臺劇、教育課件、戶外學習等載體, 讓孩子們從豐富的故事中掌握安全防護知識;

她說,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 深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她們要做的, 就是推動全社會普及兒童安全教育, 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中關村故事》

對話

北京三六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兒童安全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史兆苓

01

用3D動畫開啟兒童安全教育之門

這是由史兆苓所在的公司製作的動畫片《大吉成長記》。 她從事的領域, 就是兒童安全教育的領域。

史兆苓

我們為2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研發出了一套集動漫、遊戲、動畫、AR技術等一體的這種安全教育解決方案。 公司2011年成立, 其實我們這個安全教育的由來有一個小故事:我的另外一位合夥人, 其實本身是做遊戲開發的。 他想為兒童做一個好玩的、有正能量的一款產品, 他跟我聊天說, 我們需要做一個什麼產品?因為我本人之前一直是從事兒童教育相關的助學工作。 我提議, 做兒童安全教育方向, 因為市場上兒童安全教育是空白, 小孩的安全教育普遍是由家長言傳身教,

但是家長往往等到出現一個問題, 才告訴孩子說, 你要注意什麼問題。 所以, 我們想說, 我們乾脆做一個關注兒童安全角度的產品。 後來就想, 這個產品怎麼樣做得能夠有趣?讓孩子們喜歡。 所以, 想運用遊戲公司的科技力量來做一款孩子們喜歡的兒童安全教育產品。

因為孩子們都很喜歡動物, 我們就以他們比較喜歡的動物的形象, 一隻小浣熊為主人公, 然後通過它上學的一些經歷, 引發出一系列的安全問題讓孩子們學習安全知識。 我們運用了交互體驗式的動漫形式, 什麼是交互體驗式?就是說, 我們動畫片裡面有一些場景設置, 而孩子們是可以選擇劇情發展的。

這部《大吉成長記》是國內首部3D安全教育動畫片,

用全新的互動體驗方式, 顛覆傳統的兒童安全教育:

史兆苓

互動式動畫片不一樣就是, 你不是被動地去觀看, 而是說你可以參與到劇情裡邊去。 怎樣參與?實際上用我們大人的眼光來看, 其實是比較簡單的, 就是我會在某個故事情節轉折的時候, 設置一個轉捩點。 比如說, 打雷下雨的這一集, 打雷下雨的時候應該怎麼辦?3D互動式, 是我們大吉成長記動畫片裡的一個技術, 我們把這個動畫片變成了孩子們可以參與的動畫片。 他可以自己去選擇劇情的發展, 通過他的選擇, 來告訴他什麼樣的處理結果是正確的, 什麼樣的結果是錯誤的, 千萬不要在現實中模仿錯誤的行動。

比如, 我們設置的場景是小朋友應該去哪避雨?一個選擇是大樹下避雨, 另外一個選擇是到旁邊的小商店裡去避雨。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點一下這個螢幕,如果選擇在大樹下避雨,然後一點,這個劇情就開始演,在大樹下避雨的情況,告訴他,大樹下避雨的時候,如果有雷電來的時候,雷電會激中小朋友,小朋友會受傷。這個時候還有一個選擇,大樹下還有一塊鐵皮,小朋友要不要拿著它去避雨?比如說擋在頭上,是不是雨淋不到你?但是這個事實上是錯誤的,不過,小朋友不知道是錯還是對,因此就有的小朋友選把鐵皮放頭上,這個時候雷電一來,那肯定我們的主人公小動物差不多就倒地了,整個變成了黑炭色。我們這時候會告訴小朋友說,下雨的時候,絕對不要在金屬的器皿下面去避雨。我們就是想讓小朋友有一種親身的參與感。這樣的話,類似於他參與過這種實踐的活動,然後,對他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以後遇到這種問題,他第一反應就會知道我應該怎麼做。

《大吉成長記》的主人公大吉是一隻可愛的小浣熊,設計成一個孩子比較喜歡的胖乎乎的、又有點傻乎乎的形象。這只小浣熊,從小笨拙,後來成長為堅強、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小動物。

史兆苓

我們這個動畫片已經出了106集,暫時就是2到6歲學齡前的這個階段。我們每一集是一個安全知識點。比如說我們這一集叫打雷下雨,有的集就叫地震來了,還有一集就是說不跟陌生人走,還有如何防溺水。每一集,都是一個大的安全主題,然後在這個大的安全主題下面,會有這個主題的若干個小的知識點,最後都是通過一個故事來展現出來。因為以簡單的說教式的教育,孩子們不容易接受,你必須把它設計得有趣。所以,我們給安全教育項目的定位就是一定要有趣、一定要科學。因為孩子們必須要掌握正確的、科學的知識,所以我們也邀請了公安的、消防的、交通的,還有心理學專家,還有這些老師,共同參與研發了這套課程體系。

我們現在的這套課程體系,也正在跟海澱區教委做幼兒互動安全教育的一個課題研發,個課題也基本上快接近尾聲了。

這部動畫片推出之後,已經登錄了中央少兒頻道,包括金鷹卡通,北京卡酷、還有中國教育電視臺等等,然後全部在新媒體的網站上對外公開,因為史兆苓想讓更多的小朋友能夠通過學習,通過看動畫片能夠學習到安全知識,能夠提高自己的保護能力。

史兆苓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因為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另外一位創始人,她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所以我們是從自己的孩子先去做的實驗,動畫片研發出來的時候,我們先給自己的孩子們看,看他們喜不喜歡,然後再去幼稚園。

通過這個動畫片,孩子們對一些事情的認識是發生變化的。比如我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有闖紅綠燈的這樣的,大人其實是不自覺的在犯了一些錯誤,但是,大人有的時候意識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家孩子就會說,大吉說了,等到綠燈了才能走。所以,我也是提醒所有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我就覺得是最好的、最可喜的一個變化就是,我自己的孩子,通過看動畫片,能夠糾正我的一些錯誤,這也是我覺得特別自豪的一點。

02

更多幼稚園要開設安全教育課

史兆苓的團隊研發這部動畫片用了三年時間,又用兩年時間完成安全教育系列課程,並在幼稚園內推廣這個課程:

史兆苓

動畫片出來之後,我們也特別想看看小朋友的反應是什麼樣子的。我不是一直也做公益嗎,所以也是給很多留守兒童、包括很多幼稚園,拿著動畫片給孩子們上課,我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方式,因此也就促使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產品給更多的孩子看,然後把它變成一個體系化的教材、課程給幼稚園使用。

我們希望幼稚園能夠使用我們這個多媒體的教學軟體,因為這個軟體裡頭,除了這個動畫片裡的安全故事以外,我們還增加了很多的內容,按照大、中、小班孩子分類,那麼,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掌握哪些安全知識,我們做了一個很系統化的一個劃分。

因為現在的幼稚園當中,實際上是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安全教育體系的。現在,很多幼稚園是怎麼上這個安全課呢?比如說上交通課的時候,他會請交通局的警官,消防隊的隊員。不同的主題,他去請不同主題的職業人員去給孩子講課,但是,這種課程實際上是比較枯燥的,因為這個警官他肩負著從幼稚園到中小學、甚至於到大學這些安全教育任務,都是歸一個人去負責。

史兆苓

其實幼稚園沒有傳統的安全教育課程,因為安全教育課程在幼稚園,幾乎是一個空白。我們在播放動畫片的時候,也是讓孩子們有一個親自的參與感,因為動畫片是交互體驗式的;然後動畫片結束之後,老師們會提問說,小朋友們從這個動畫片裡學到了什麼安全知識呢?然後,讓小朋友自己上來發言,去講這個安全知識。比如說觸電了這節課,老師們會引導孩子們看看教室裡哪些有安全隱患,比如說哪些有電源線,電源線不要動,帶領孩子們做一些互動的參與活動。

包括我們也運用了AR技術,設計了一款大吉AR塗塗樂,讓孩子們塗色,塗完色以後,通過親身參與,告訴孩子們怎麼樣能夠學習、認識這些安全圖示。AR是跟孩子們的填色遊戲在一起的,我們有很多不同的主題卡片,卡片上可能是一些小動物,或者是一些器皿。比如說電熱水壺,孩子們給這些小動物和這些器物設計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造型。出來之後,用iPad一掃,或者是用手機一掃描出來,然後這個立體的形象就出來了,同時也是帶聲音的。這樣來做,就會告訴小朋友,燒開水的時候,要注意防燙傷,下雨的時候,要防止這個雷電。然後,會有一小段視頻,然後比較生動的一個視頻出來,小動物就跳出來了。其實,這是孩子們自己設計出來的一個形象,然後這個形象跳出來給孩子們講安全知識,這個是孩子們覺得特別驚訝的地方,也特別有趣的地方。

03

教育事業是一個需要情懷的事業

說起為什麼選擇了兒童安全教育領域來創業,史兆苓說,這和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史兆苓

因為我比較關注公益角度,聯合創始人直接就跟我講說,我想做一個對兒童有利的、有意義的一個項目。因為市場上的關於兒童的素質教育和特色班的教育其實很多了,學音樂、學舞蹈都有很成熟的產品,這個也不算是什麼標新立異。由於我做過公益的這個原因,我接觸過很多留守兒童,我到一個打工子弟小學探訪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小孩胳膊上燒傷、燙傷特別嚴重,是一個特別漂亮的一個女孩,當時真的就覺得特別得心痛。我就問她,你身上的傷疤怎麼來的,小女孩就告訴我說,自己在家的時候被開水燙的。我說,你為什麼自己在家呢?她說,因為我爸爸媽媽都打工去了,家裡沒有人,我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自己不小心燙傷了。她還掀起衣服來給我看,肚皮上也是很多的傷疤,已經沒辦法康復了;她其實大概已經連續做了三四年的治療手術,但是,我當時看到的時候還是特別震撼。

就是我們不能等到意外出現的時候再去防範,因為有些意外傷害是不可逆轉的。我們只有說從小給孩子做一些安全教育的普及,讓他自己擁有安全意識,才能保護自己。等到意外真的出現,他還有可能因為自己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讓這個傷害會減少,甚至於不造成傷害,這是我們做這個項目的一個初衷。

史兆苓說,為教育公司項目跟其他的商業項目不一樣。教育專案其實是一個很需要情懷的專案,因為它見效非常得慢,她對公司本身的定義是做一個社會責任的項目,而不是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的純商業企業。

史兆苓

我們在國內已經走了60多個城市,面對面給超過50萬名的孩子傳授過安全知識課,讓這些孩子受益。我們現在正在對接受過我們安全教育的孩子和沒有接受過的這個教育的孩子做一個比較分析。雖然這個調查結果還沒有最終呈現出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沒有系統上過安全課的孩子,整體對孩子安全知識點的掌握上是弱很多,有些問題,深知可能完全是一個反方面的認知。我們其實也對一些父母做過一些調查問卷,把我們安全課的安全標識給父母看,問父母這是什麼意思,有很多父母都不太認識。所以,我們特別希望更多的幼稚園能夠有系統的安全教育課的普及,孩子們能夠真正地掌握保護自己的能力,可以防患於未然。

在兒童安全教育領域做得越久,史兆苓感覺肩上的責任越重了。她想把最好的產品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安全上的再多一些保障。對於公司的未來,史兆苓說:

史兆苓

我們沒有想得特別遠,我們就是想,目前把我們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能夠規劃得更加地完善、更加完美。在未來,我們也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個提供安全教育的服務商,不僅僅是針對學齡前兒童,我們也會做一個整套的安全教育體系。幼稚園的這塊課程體系,基本上已經是相對比較成熟了,我們還想繼續地延伸,做中小學的安全教育。因為安全教育,它其實是一個終身需要學習的一個體系。從小學、中學,乃至高中、成人,乃至中老年,這都是很大的話題。其實,我們做了一點點基礎的工作,但是這個基礎的工作,其實是所有工作一個最基礎的中心。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問題,孩子成長面臨的一個基礎,其實都是從安全開始做起。

采寫記者:陳蕾

播出欄目:新聞天天談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另外一個選擇是到旁邊的小商店裡去避雨。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點一下這個螢幕,如果選擇在大樹下避雨,然後一點,這個劇情就開始演,在大樹下避雨的情況,告訴他,大樹下避雨的時候,如果有雷電來的時候,雷電會激中小朋友,小朋友會受傷。這個時候還有一個選擇,大樹下還有一塊鐵皮,小朋友要不要拿著它去避雨?比如說擋在頭上,是不是雨淋不到你?但是這個事實上是錯誤的,不過,小朋友不知道是錯還是對,因此就有的小朋友選把鐵皮放頭上,這個時候雷電一來,那肯定我們的主人公小動物差不多就倒地了,整個變成了黑炭色。我們這時候會告訴小朋友說,下雨的時候,絕對不要在金屬的器皿下面去避雨。我們就是想讓小朋友有一種親身的參與感。這樣的話,類似於他參與過這種實踐的活動,然後,對他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以後遇到這種問題,他第一反應就會知道我應該怎麼做。

《大吉成長記》的主人公大吉是一隻可愛的小浣熊,設計成一個孩子比較喜歡的胖乎乎的、又有點傻乎乎的形象。這只小浣熊,從小笨拙,後來成長為堅強、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小動物。

史兆苓

我們這個動畫片已經出了106集,暫時就是2到6歲學齡前的這個階段。我們每一集是一個安全知識點。比如說我們這一集叫打雷下雨,有的集就叫地震來了,還有一集就是說不跟陌生人走,還有如何防溺水。每一集,都是一個大的安全主題,然後在這個大的安全主題下面,會有這個主題的若干個小的知識點,最後都是通過一個故事來展現出來。因為以簡單的說教式的教育,孩子們不容易接受,你必須把它設計得有趣。所以,我們給安全教育項目的定位就是一定要有趣、一定要科學。因為孩子們必須要掌握正確的、科學的知識,所以我們也邀請了公安的、消防的、交通的,還有心理學專家,還有這些老師,共同參與研發了這套課程體系。

我們現在的這套課程體系,也正在跟海澱區教委做幼兒互動安全教育的一個課題研發,個課題也基本上快接近尾聲了。

這部動畫片推出之後,已經登錄了中央少兒頻道,包括金鷹卡通,北京卡酷、還有中國教育電視臺等等,然後全部在新媒體的網站上對外公開,因為史兆苓想讓更多的小朋友能夠通過學習,通過看動畫片能夠學習到安全知識,能夠提高自己的保護能力。

史兆苓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因為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另外一位創始人,她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所以我們是從自己的孩子先去做的實驗,動畫片研發出來的時候,我們先給自己的孩子們看,看他們喜不喜歡,然後再去幼稚園。

通過這個動畫片,孩子們對一些事情的認識是發生變化的。比如我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有闖紅綠燈的這樣的,大人其實是不自覺的在犯了一些錯誤,但是,大人有的時候意識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家孩子就會說,大吉說了,等到綠燈了才能走。所以,我也是提醒所有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我就覺得是最好的、最可喜的一個變化就是,我自己的孩子,通過看動畫片,能夠糾正我的一些錯誤,這也是我覺得特別自豪的一點。

02

更多幼稚園要開設安全教育課

史兆苓的團隊研發這部動畫片用了三年時間,又用兩年時間完成安全教育系列課程,並在幼稚園內推廣這個課程:

史兆苓

動畫片出來之後,我們也特別想看看小朋友的反應是什麼樣子的。我不是一直也做公益嗎,所以也是給很多留守兒童、包括很多幼稚園,拿著動畫片給孩子們上課,我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方式,因此也就促使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產品給更多的孩子看,然後把它變成一個體系化的教材、課程給幼稚園使用。

我們希望幼稚園能夠使用我們這個多媒體的教學軟體,因為這個軟體裡頭,除了這個動畫片裡的安全故事以外,我們還增加了很多的內容,按照大、中、小班孩子分類,那麼,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掌握哪些安全知識,我們做了一個很系統化的一個劃分。

因為現在的幼稚園當中,實際上是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安全教育體系的。現在,很多幼稚園是怎麼上這個安全課呢?比如說上交通課的時候,他會請交通局的警官,消防隊的隊員。不同的主題,他去請不同主題的職業人員去給孩子講課,但是,這種課程實際上是比較枯燥的,因為這個警官他肩負著從幼稚園到中小學、甚至於到大學這些安全教育任務,都是歸一個人去負責。

史兆苓

其實幼稚園沒有傳統的安全教育課程,因為安全教育課程在幼稚園,幾乎是一個空白。我們在播放動畫片的時候,也是讓孩子們有一個親自的參與感,因為動畫片是交互體驗式的;然後動畫片結束之後,老師們會提問說,小朋友們從這個動畫片裡學到了什麼安全知識呢?然後,讓小朋友自己上來發言,去講這個安全知識。比如說觸電了這節課,老師們會引導孩子們看看教室裡哪些有安全隱患,比如說哪些有電源線,電源線不要動,帶領孩子們做一些互動的參與活動。

包括我們也運用了AR技術,設計了一款大吉AR塗塗樂,讓孩子們塗色,塗完色以後,通過親身參與,告訴孩子們怎麼樣能夠學習、認識這些安全圖示。AR是跟孩子們的填色遊戲在一起的,我們有很多不同的主題卡片,卡片上可能是一些小動物,或者是一些器皿。比如說電熱水壺,孩子們給這些小動物和這些器物設計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造型。出來之後,用iPad一掃,或者是用手機一掃描出來,然後這個立體的形象就出來了,同時也是帶聲音的。這樣來做,就會告訴小朋友,燒開水的時候,要注意防燙傷,下雨的時候,要防止這個雷電。然後,會有一小段視頻,然後比較生動的一個視頻出來,小動物就跳出來了。其實,這是孩子們自己設計出來的一個形象,然後這個形象跳出來給孩子們講安全知識,這個是孩子們覺得特別驚訝的地方,也特別有趣的地方。

03

教育事業是一個需要情懷的事業

說起為什麼選擇了兒童安全教育領域來創業,史兆苓說,這和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史兆苓

因為我比較關注公益角度,聯合創始人直接就跟我講說,我想做一個對兒童有利的、有意義的一個項目。因為市場上的關於兒童的素質教育和特色班的教育其實很多了,學音樂、學舞蹈都有很成熟的產品,這個也不算是什麼標新立異。由於我做過公益的這個原因,我接觸過很多留守兒童,我到一個打工子弟小學探訪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小孩胳膊上燒傷、燙傷特別嚴重,是一個特別漂亮的一個女孩,當時真的就覺得特別得心痛。我就問她,你身上的傷疤怎麼來的,小女孩就告訴我說,自己在家的時候被開水燙的。我說,你為什麼自己在家呢?她說,因為我爸爸媽媽都打工去了,家裡沒有人,我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自己不小心燙傷了。她還掀起衣服來給我看,肚皮上也是很多的傷疤,已經沒辦法康復了;她其實大概已經連續做了三四年的治療手術,但是,我當時看到的時候還是特別震撼。

就是我們不能等到意外出現的時候再去防範,因為有些意外傷害是不可逆轉的。我們只有說從小給孩子做一些安全教育的普及,讓他自己擁有安全意識,才能保護自己。等到意外真的出現,他還有可能因為自己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讓這個傷害會減少,甚至於不造成傷害,這是我們做這個項目的一個初衷。

史兆苓說,為教育公司項目跟其他的商業項目不一樣。教育專案其實是一個很需要情懷的專案,因為它見效非常得慢,她對公司本身的定義是做一個社會責任的項目,而不是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的純商業企業。

史兆苓

我們在國內已經走了60多個城市,面對面給超過50萬名的孩子傳授過安全知識課,讓這些孩子受益。我們現在正在對接受過我們安全教育的孩子和沒有接受過的這個教育的孩子做一個比較分析。雖然這個調查結果還沒有最終呈現出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沒有系統上過安全課的孩子,整體對孩子安全知識點的掌握上是弱很多,有些問題,深知可能完全是一個反方面的認知。我們其實也對一些父母做過一些調查問卷,把我們安全課的安全標識給父母看,問父母這是什麼意思,有很多父母都不太認識。所以,我們特別希望更多的幼稚園能夠有系統的安全教育課的普及,孩子們能夠真正地掌握保護自己的能力,可以防患於未然。

在兒童安全教育領域做得越久,史兆苓感覺肩上的責任越重了。她想把最好的產品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安全上的再多一些保障。對於公司的未來,史兆苓說:

史兆苓

我們沒有想得特別遠,我們就是想,目前把我們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能夠規劃得更加地完善、更加完美。在未來,我們也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個提供安全教育的服務商,不僅僅是針對學齡前兒童,我們也會做一個整套的安全教育體系。幼稚園的這塊課程體系,基本上已經是相對比較成熟了,我們還想繼續地延伸,做中小學的安全教育。因為安全教育,它其實是一個終身需要學習的一個體系。從小學、中學,乃至高中、成人,乃至中老年,這都是很大的話題。其實,我們做了一點點基礎的工作,但是這個基礎的工作,其實是所有工作一個最基礎的中心。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問題,孩子成長面臨的一個基礎,其實都是從安全開始做起。

采寫記者:陳蕾

播出欄目:新聞天天談

微信編輯:陸健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讀微信:北京新聞廣播

微信號:newsradio828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