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代都市普通青年幸福指南:送你一棟「林中小屋」

每天早上七點的鬧鐘, 吵醒身體, 精神卻還是頹喪萎靡的。

要坐下來好好放鬆的吃頓早餐不太現實, 急忙洗漱出門擠公交擠地鐵。

KPI讓人犯愁, 升職加薪好難, 房租又漲了, 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爸媽開始催婚催生催二胎。

每天吃味道相差無幾的外賣、每天重複相同的工作、每天看固定的風景、每天過幾乎一成不變的生活。

當代都市的普通青年, 他們的幸福指數如何?

還記得大家小時候寫的“我的夢想”, 除了環遊世界外, 歸隱山林也是很多人的期待。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喂馬劈柴”、“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拋下眼前的一切, 做一個獨居的隱士。

那些你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這部綜藝都幫你拍出來了。

林中小屋(2018)

숲속의 작은집

今天一天也辛苦了, 這裡是幸福促進委員會。

——羅PD

《林中小屋》這個名字乍一聽會讓人聯想到一部著名的同名恐怖片。

此林中小屋非彼林中小屋, 就是字面的意思。

這個節目給自己的定義是:

自發性與世隔絕紀實片, 此節目是有關幸福的實驗報告。

既然是實驗報告, 那也少不了實驗物件。

朴信惠, 韓國90後大勢女演員。

《天國的階梯》《原來是美男》《繼承者們》《匹諾曹》《Doctors》, 這些她主演的大熱韓劇, 總有一部你看/聽過。

蘇志燮, 行走的荷爾蒙。

主演《對不起, 我愛你》和《主君的太陽》後, 變成了帥大叔的代名詞。

無數粉絲追捧, 被鎂光燈時刻追逐的兩個人, 在這檔綜藝裡, 被淡化了“明星”這個標籤, 拋去光環和偶像包袱, 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也被簡單粗暴的稱為實驗物件A和實驗物件B。

節目組化身“幸福促進委員會”, 負責給AB兩個實驗物件佈置任務, 進行幸福實驗。

和一般跑跑跳跳做項目玩遊戲的綜藝不同, 《林中小屋》裡佈置的任務顯得相當的佛系。

不在意你完成與否, 不在意任務進度, 節奏緩慢, 以體驗當下的感受為主。

和林間的小動物自拍、請聽聽溪穀中流淌的水聲、給路上遇見的植物貼上名牌...

院長看了兩集《林中小屋》, 最大的感受就是, 慢悠悠。

它簡單粗暴的設置了一個前提, 把人從熙熙攘攘的資訊化時代剝離了出來——

一棟沒有通水通電的林中小屋。

每天水的供給是有限的;發電靠屋頂的太陽能光板;小屋有暖爐但是要自己劈柴;食物由實驗者們自帶,做飯需要自己動手...

這樣的生活環境剛好卡在基本生活有餘,娛樂生活不足的狀態。

既不是荒野求生,也不是世外桃源。

那些多出來的時間怎麼打發呢?

花三個小時慢悠悠的做飯,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錄林間溪水的聲音。

less is more 。

拋去焦慮的情緒,拋去不必要的裝備,拋去疲憊和負擔,大大方方的享受放空、獨處、自然。

不得不多提一句,這個節目絕對是asmr愛好者的福音。

asmr中文名: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別名:耳音、顱內高潮、耳搔等。這裡可以理解為對聲音特別敏感的人。

所有自然和人為的聲音,鳥鳴、溪流、雷雨、劈柴聲、腳步聲、做菜時候廚具們碰撞的聲音...

在節目裡都被仔細的保留了下來。

搶先電影院——林間鳥鳴溪流來自搶先電影院00:0009:58

院長特意搬運了一段類似的音效,帶上耳機,感受一下。

對於三五天假期都盼星星盼月亮,掰著手指頭算日子的都市青年,休閒時間真的太寶貴了。

但是在幾乎於是與世隔絕的林中小屋,時間可以任意揮霍。

鏡頭帶過的畫面深深的體現了這一點:

盯著暖爐發呆。伴著劈裡啪啦的篝火聲,畫面一停就是十幾秒。

做一個手工衣架。砂紙細細打破木棍的表面,不同的位置發出不同的聲音,一晃又是十幾秒。

這些慢悠悠的元素顯得特別的反常。

國內綜藝最怕觀眾無聊,觀眾覺得無聊,就會討厭,討厭就會轉檯。

於是費盡心機要留住觀眾,不斷去塑造人設,製造矛盾,創造話題,吸引眼球。

和一些鬧哄哄的綜藝相比,《林中小屋》顯得很平常心。

於是很自然的多了一份閒適和小確幸。

大霧升起的森林、滿天星斗的天空、鍋子裡咕嚕咕嚕冒熱氣的蘿蔔湯。

看著朴信惠圍在暖爐旁,趴在毯子上,百無聊賴地翻著雜誌,困了就趴著打個盹兒;

看著蘇志燮什麼都不想做的對著暖爐放空,在有陽光的早晨在躺椅上看書。

歲月靜好描繪的畫面也不過如此了。

“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好時光。”節目組大概是深諳這個道理。

朴槿惠和蘇志燮作為“幸福實驗報告”的實驗對象A、B,目前為止沒有進行過一次碰面。

兩個人處在濟州島的兩邊。

一個住在陽光微風,偶爾陰天的小屋。

一個住在雲霧繚繞,煙雨濛濛的小屋。

活潑話多的少女A和極簡主義的大叔B,彼此之間沒有交集。

但是一樣三時三餐的勞作,一樣的出行任務,一樣的享受閒適生活,

通過節目的平行剪輯,仿佛一出浪漫的偶像劇:

生活在兩個時空裡的戀人,各自過著小確幸的日子。

這部綜藝裡,沒有異鄉風景,沒有豐富料理,沒有很多人,只有兩位元實驗物件。

遇上暴雨天氣連陽光都欠奉,畫面內容非常有限,再加上手持攝像,是沒有以往的綜藝那麼“好看”的。

然而這樣清減的環境下,空鏡依然美得不像話,有種禪意和靈動在裡面。

最後,兩位元實驗物件又會交上怎樣的幸福實驗報告呢?

除了尹恩惠,蘇志燮,豆瓣評分9.1,不少人還是沖著羅PD(羅英石)來看這部綜藝的。

《花樣》系列、《三時三餐》《新婚日記》《尹餐廳》,都是他的製作。

無臺本、無劇情、無撕逼。開創了充滿治癒力量的慢綜藝。

於是同時,國內也出了很多的高仿版。《嚮往的生活》(模仿《三時三餐》),《中餐廳》(模仿《尹餐廳》)。

但是每次抄都抄不到重點。

不管是去體驗與世隔絕的林中小屋,去來身體力行開一間餐廳,去過歸隱的田園生活。

這些橋段並不難模仿,而慢綜藝的意義並不僅在於給觀眾造夢。

而是啟發。

都市化的生活已經磨鈍了人對周遭環境、對自身五感的感知,

《林中小屋》回歸森林裡的極簡生活正好幫我們喚醒這些沉睡的新知覺。

你處在怎樣的環境裡,是否忘了周遭有鳥叫,忘了天頂有星星,

忘了下雨天帶來的還有詩意,忘了一頓飯一個菜更能體味食物的味道。

現實中《林中小屋》這種生活過久了,可以也無法抵禦無聊,畢竟人是需要交際和社會關係的。

但看一段返璞歸真的綜藝既能作為生活的調劑,也可以時刻提醒自己:

都市里看似所有簡單就能獲取的資源,並不是理所當然。

也永遠要提醒自己,不要喪失發掘自然和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每天水的供給是有限的;發電靠屋頂的太陽能光板;小屋有暖爐但是要自己劈柴;食物由實驗者們自帶,做飯需要自己動手...

這樣的生活環境剛好卡在基本生活有餘,娛樂生活不足的狀態。

既不是荒野求生,也不是世外桃源。

那些多出來的時間怎麼打發呢?

花三個小時慢悠悠的做飯,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錄林間溪水的聲音。

less is more 。

拋去焦慮的情緒,拋去不必要的裝備,拋去疲憊和負擔,大大方方的享受放空、獨處、自然。

不得不多提一句,這個節目絕對是asmr愛好者的福音。

asmr中文名: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別名:耳音、顱內高潮、耳搔等。這裡可以理解為對聲音特別敏感的人。

所有自然和人為的聲音,鳥鳴、溪流、雷雨、劈柴聲、腳步聲、做菜時候廚具們碰撞的聲音...

在節目裡都被仔細的保留了下來。

搶先電影院——林間鳥鳴溪流來自搶先電影院00:0009:58

院長特意搬運了一段類似的音效,帶上耳機,感受一下。

對於三五天假期都盼星星盼月亮,掰著手指頭算日子的都市青年,休閒時間真的太寶貴了。

但是在幾乎於是與世隔絕的林中小屋,時間可以任意揮霍。

鏡頭帶過的畫面深深的體現了這一點:

盯著暖爐發呆。伴著劈裡啪啦的篝火聲,畫面一停就是十幾秒。

做一個手工衣架。砂紙細細打破木棍的表面,不同的位置發出不同的聲音,一晃又是十幾秒。

這些慢悠悠的元素顯得特別的反常。

國內綜藝最怕觀眾無聊,觀眾覺得無聊,就會討厭,討厭就會轉檯。

於是費盡心機要留住觀眾,不斷去塑造人設,製造矛盾,創造話題,吸引眼球。

和一些鬧哄哄的綜藝相比,《林中小屋》顯得很平常心。

於是很自然的多了一份閒適和小確幸。

大霧升起的森林、滿天星斗的天空、鍋子裡咕嚕咕嚕冒熱氣的蘿蔔湯。

看著朴信惠圍在暖爐旁,趴在毯子上,百無聊賴地翻著雜誌,困了就趴著打個盹兒;

看著蘇志燮什麼都不想做的對著暖爐放空,在有陽光的早晨在躺椅上看書。

歲月靜好描繪的畫面也不過如此了。

“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好時光。”節目組大概是深諳這個道理。

朴槿惠和蘇志燮作為“幸福實驗報告”的實驗對象A、B,目前為止沒有進行過一次碰面。

兩個人處在濟州島的兩邊。

一個住在陽光微風,偶爾陰天的小屋。

一個住在雲霧繚繞,煙雨濛濛的小屋。

活潑話多的少女A和極簡主義的大叔B,彼此之間沒有交集。

但是一樣三時三餐的勞作,一樣的出行任務,一樣的享受閒適生活,

通過節目的平行剪輯,仿佛一出浪漫的偶像劇:

生活在兩個時空裡的戀人,各自過著小確幸的日子。

這部綜藝裡,沒有異鄉風景,沒有豐富料理,沒有很多人,只有兩位元實驗物件。

遇上暴雨天氣連陽光都欠奉,畫面內容非常有限,再加上手持攝像,是沒有以往的綜藝那麼“好看”的。

然而這樣清減的環境下,空鏡依然美得不像話,有種禪意和靈動在裡面。

最後,兩位元實驗物件又會交上怎樣的幸福實驗報告呢?

除了尹恩惠,蘇志燮,豆瓣評分9.1,不少人還是沖著羅PD(羅英石)來看這部綜藝的。

《花樣》系列、《三時三餐》《新婚日記》《尹餐廳》,都是他的製作。

無臺本、無劇情、無撕逼。開創了充滿治癒力量的慢綜藝。

於是同時,國內也出了很多的高仿版。《嚮往的生活》(模仿《三時三餐》),《中餐廳》(模仿《尹餐廳》)。

但是每次抄都抄不到重點。

不管是去體驗與世隔絕的林中小屋,去來身體力行開一間餐廳,去過歸隱的田園生活。

這些橋段並不難模仿,而慢綜藝的意義並不僅在於給觀眾造夢。

而是啟發。

都市化的生活已經磨鈍了人對周遭環境、對自身五感的感知,

《林中小屋》回歸森林裡的極簡生活正好幫我們喚醒這些沉睡的新知覺。

你處在怎樣的環境裡,是否忘了周遭有鳥叫,忘了天頂有星星,

忘了下雨天帶來的還有詩意,忘了一頓飯一個菜更能體味食物的味道。

現實中《林中小屋》這種生活過久了,可以也無法抵禦無聊,畢竟人是需要交際和社會關係的。

但看一段返璞歸真的綜藝既能作為生活的調劑,也可以時刻提醒自己:

都市里看似所有簡單就能獲取的資源,並不是理所當然。

也永遠要提醒自己,不要喪失發掘自然和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