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投資一帶一路讓沿線國家互惠互利

商務部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 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9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 同比下降1.2%, 占同期總額的12%, 較上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並購62起, 投資額88億美元, 同比增長32.5%。 推動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根本動因是什麼?如何對資本產生足夠的吸引力, 使其進入“一帶一路”項目中?日前, 在廣州舉行的2018全球治理高層政策論壇上, 光大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詳解了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根本動因。

彭文生認為, 推動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最基本的要點是勞動力、資本,

以及資本和勞動力使用效率。 從勞動力方面來看, 對比中國適齡勞動力人口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適齡勞動力人口, 可以發現中國適齡勞動力人口已經達到峰值, 未來幾年這個數字還會下降, 中國正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年輕的勞動力, 這些國家面臨著如何為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問題。 人口的結構也會影響國民儲蓄。 對比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生產能力的人口與消費人口之間的比例發現, 目前中國的生產者數量超過了消費者數量, 未來15~20年亦是如此, 這意味著中國的高儲蓄率狀況將持續很多年。 由此得出結論:中國有資本,
但是會面臨勞動力缺口日益加大的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適齡勞動人口, 但是缺乏資金。 將兩者匹配起來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通過人員的流動, 另一個是通過資本的流動。 人員的跨境流動非常複雜, 而資本流動是更現實、更有效的手段。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是互惠互利的, 這是中國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的最基本要點。

在資本和勞動力使用效率方面, 彭文生表示, 影響資本和勞動力利用效率的因素首先是發展的階段。 發展階段程度較高的國家, 資本利用率和人才勞動利用率更高, 因此,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了互補和合作的空間。 和世界上人均GDP較高的國家相比,

中國仍處在中位, 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 但中國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形成了規模經濟效應, 這種規模經濟效應使得中國能夠提升資源利用率。 有些在別的國家無法形成的經營模式、商業模式在中國反而能成功, 比如高鐵。 中國已經構建了非常成熟的經濟體制, 這種成熟的經濟體制意味著可以讓其他國家從中獲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投資有龐大的需求, 如何有足夠的吸引力讓資本進入“一帶一路”項目中?彭文生認為, 私有資本不會有那麼高的積極性, 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 有些發達經濟體的利率已經接近於0, 甚至達到0的情況下, 也沒有私營資本湧入基礎設施領域。 由於投資風險溢價太高,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風險溢價太高,
私有資本需要更高的收益去平衡這種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係。 有時這種高收益反而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障礙。

造成投資風險溢價太高的一部分原因是整個宏觀經濟波動性過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60%的國家風險評估、信貸評估比較低, 甚至沒有被評估, 因此, 公共領域必須站在前面, 成為投資主導者。 需要政府所支援的機構率先進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投資引領者, 或者讓長期基金如股權基金率先進入, 進而增強“一帶一路”專案對於私有資本的吸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