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嗆火頻頻,美國真想走火?

美國商務部4月17日宣佈, 已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鋼輪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美商務部估計, 美國2017年從中國進口價值約3.88億美元的鋼輪產品, 傾銷幅度為12.1%~231.7%。

繼對中國中興通訊公司在美元器件採購作出封殺7年的裁定之後, 又接連對中國合金鋁板、部分鋼輪和電信設備實施貿易壁壘措施, 美中貿易衝突從前期的局部產業摩擦漸次升級加劇, 頗有開打貿易大戰的況味。

中方也在對等提高對美貿易反制的頻次。 在美國對中興通訊下狠手之際, 中國迅速作出回擊。 4月17日, 中國商務部公佈了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

裁定美國高粱對中國市場存在傾銷行為, 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自4月18日起, 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時, 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此前, 在美方根據“301調查”發佈對華500億美元清單後, 中國給予同等力度的回擊;特朗普宣稱追加1000億美元制裁, 亦遭到中國更強硬的反擊。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一個月來, 雙方的鋼鐵、鋁製品、大豆、汽車、通信、高粱等數十個類別深切感受到寒流侵襲。 目前, 中美雙方貿易摩擦仍處於加劇階段, 隨著中美陸續打出手中的牌, 雙方加征關稅的產品清單還會不斷加長。

如果說在歷史上,

美國挑起貿易摩擦主要是在接觸的過程中以敲打中國、降低美方的貿易逆差為目的, 那麼當前特朗普政府主動發起貿易衝突則體現了以貿易為工具系統性遏制中國的思路。 這種思路轉變的一大標誌是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 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 從近一個月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情況來看, 美國遏制中國發展尤其在高科技領域的精進是一明顯的戰略佈局, 美國祭出針對中興通訊的封殺令, 精確打在了中國目前還未掌握通信領域核心技術尤其是RRU晶片技術的痛點。 在這一領域, 中國要想實現國產替代仍需較長時間。 在美國晶片技術無可替代的殘酷現實面前,
晶片庫存只有兩個月的中興通訊的回應措施只能是公司“高度重視、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的無奈。

美中貿易摩擦是否會升級為全面貿易戰, 或將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將於5月作出的“301調查”結論, 以及中國對此的應對。 從中方反應來看, 主流輿論不乏“即使中美貿易歸零, 我們也不會後退”, “不惜一切代價”等表達, 亦如在17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發言人華春瑩就中美貿易摩擦問題應詢表示, 中美經濟深度融合, 本應平等相待、合作共贏。 如果美方繼續任性妄為, 中方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 打贏這場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保衛戰。

相較上個世紀美日貿易戰中日本的應對措施, 當下中方應對態度有所不同。

鑒於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當時日本面對貿易戰沒有採取正面對抗姿態, 而是以退為進, 通過調整自己的貿易和投資行為來降低交易夥伴的不滿。 同時, 日本企業開始進行全球化佈局, 將生產逐步轉移到消費國, 貼近消費市場。 中國以反對貿易戰、不懼貿易戰之姿穩妥應對, 是讓美方知曉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談判、妥協、解決問題是中美以及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最好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