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興被禁事件敲響警鐘 晶片自主需要政府、企業聯動

日前突發的中興通訊禁運事件, 引發了國人對於晶片產業自主的思考。

近幾年, 中國在通信行業進步很大, 特別是中興、華為在整機通信設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 並且在國際上都有了制定標準的話語權, 但在核心晶片方面仍然一直受制於人。 這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國際分工和晶片行業的特性所造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 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 2013年以來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晶片, 而美國晶片市場供應鏈一直十分成熟。

不過在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本國企業向中興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後,

通信行業全球化協作模式被打破。 此時, 相比譴責對方破壞貿易規則、挑起“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式貿易爭端更重要的是, 思考中國未來如何在晶片領域破局。

晶片研發需要耗費巨額資金, 因此破局首先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援。 近些年, 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不少, 對於國產晶片也多有支援, 不過由於國際市場有成熟的供應鏈, 所以從研發到投產, 較為尖端的晶片一直沒有多少突破。 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產業就容易被遏制, 如存儲晶片對製造工藝要求較高, 目前主要由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等壟斷。

中興禁運事件敲響了警鐘, 未來中國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援, 將國產晶片研發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

目前中國技術研發投入不足, 每年用於積體電路研發總投入少於300億元, 不到Intel公司一家年研發投入的一半。 政策方面, 減稅是重要一著, 商務部此前宣佈對國內晶片企業減免2~5年稅收, 覆蓋高中低端晶片, 從電腦到手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 就是其例。

與此同時, 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和競爭機制, 避免出現前些年光伏等行業的一哄而上, 讓投資“打水漂”。 比如, 相比此前單純的專項補貼方式, 更合適的方式可以是國家採用使用者補貼方式, 對採用國產晶片的下游整機廠商給予適當補貼。 原因是晶片行業市場研發成本非常巨大, 只有銷量足夠大時, 才能把這個研發成本降下來, 且一塊晶片的成熟,

需要通過整機廠商的磨合。 如此, 國家並沒有特定地去扶持某個廠商, 既兼顧了市場化競爭, 激發企業家精神, 也補貼了國內晶片生產廠家的研發成本。

此外, 人才戰略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必不可少。 晶片軟體是人力資本為主的行業, 必須要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 目前國內收入結構不甚合理, 行銷、互聯網和金融從業者收入偏高, 晶片等硬體行業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這種現狀必須打破。 中國科技創新領域, 智慧財產權保護一直是短板, 既有國內企業互相模仿, 亦有抄襲境外企業的案例, 很明顯這樣的研發和創新模式不可持續, 中國必須打造利於科技創新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

實際上, 放眼國際, 中國也沒有不突破的理由,

半導體行業領先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 也是從零開始。 韓國政府當初不論是技術引進還是自主研發階段, 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貫穿始終, 並且將半導體產業上升到國家級項目, 甚至將日本賠款用來支援三星的晶片研發, 強力支援幾大民間企業集團, 讓“政府+大財團”推動“資金+技術+人才”高效融合。

臺灣地區同樣積極推動民間資本參與半導體行業, 1980年設立的新竹科學園區, 成為全球重要的積體電路基地, 1981年成立的聯華電子, 由民資占30%、官方占70%, 如今已是半導體晶圓製造業領導者。

總之, 當貿易全球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時, 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必須自主。 除了政府大力支持, 還需要依靠企業和企業家精神,

以及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人才戰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