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謝謝北大林毅夫教授開的“東北經濟藥方”,願東北春來依然精神!

原標題:寫給咱東北:願你歷經苦寒後, 春來依然“精神”

作者:王老旦(資深媒體人) 授權發佈

你在南方的寒風裡四季如春, 我在東北的豔陽裡大雪紛飛。

一到過年, 這種感受似乎特別強烈。 既有氣候加給肉體的, 也有氣氛壓迫精神的。

剛剛, 我從湖南老家返回我的第二故鄉——瀋陽。 我在此生活了二十年。 故鄉他鄉頻頻切換, 耳聞目見日積月累。 有些話想說, 寫給“身在此山中”的東北人,

也送給“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關外人。

也許, 我這種“且把他鄉當故鄉”的真情和“恨鐵不成鋼”的矯情, 也就在這普天同慶的節日氣氛裡, 在大眾輿論紛紛向東北落井下石之餘, 寫出來才不至於那麼膈應人。

1、一千個人眼中, 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自去年林毅夫教授團隊就東北經濟為吉林開出一劑猛藥後, 藥效對東北經濟利弊如何尚不得而知, 但是,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從經濟學家到快遞小哥, 都加入到了這一場嘉年華中, 聲勢浩大, 魚龍混雜。

破解東北經濟困局, 各方人士見仁見智, 若在正常的討論範圍, 也算是為東北振興群策群力了。 問題是, 後來的許多討論和文章其實是在貌似理性的幌子下, 發出的義憤填膺之言, 許多言論甚至有泄私憤之嫌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滿是噱頭的文章標題吧:

有駭人聽聞的,《東北經濟坍塌, 遠超想像, 慘烈至極!》、《東北經濟還有救嗎?(深刻)》

有娓娓道來的, 《丁香園為何從哈爾濱遷到杭州?其創始人李天天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 。 》

有另闢蹊徑的, 《東北再無狠人》、《東北狠人的奢侈品崇拜》

有高人指路的, 《東北需要怎麼樣的發省》、《東北經濟究竟需要怎樣的營商環境?》

甚至還有越廚代庖的, 《戰略放棄東北是對東北最大的救贖》

我們姑且認為所有這些文章都是出於善意的, 建設性的罷。 可是, 當此類文章鋪天蓋地而來時, 你是不是會滋生出這麼一種感受呢?唉, 東北可能真是無藥可救了, 在那生活真是生無可戀啊!可是, 生活在東北這片土地上的我及其他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 這些年是感受到了東北經濟的困境, 可絕不是文章所描述的絕境啊。

任何輿論的狂歡中, 是決不可能讓被議論物件感受、提煉到太多真知灼見的。 這就好比, 一群精蟲上腦的男子, 在一個失意的徐娘面前,

或花言巧語討歡心, 或針針見血指出路, 你說女人在這麼一堆的嗡嗡聲中, 怎麼有心思去感受與分辨哪是真誠, 哪是假意?哪是真情告白, 哪是約炮前奏?

面對這些輿論, 個體我已經不能感受到太多的真誠與善意。 有四個字, “落井下石”倒是讓我深有感觸。 由此我還思考開來:人性中奴性這一劣根性在這場輿論狂歡中表現得夠淋漓盡致。捧臭腳和落井下石,其實都是這種劣根性表現的一體兩面吧。

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大波有關東北的輿論,在我看來,大都不過是趁著這一股風,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罷了。這幾年,中國經濟進入一種新常態,舉國經濟都沒了那種吃了春藥般的亢奮,南方經濟有後發優勢,經濟結構均衡先進,身子骨好,藥勁過了,咬咬牙,在外人看來,尚能保持常人之態。東北的經濟結構經過國家幾十年的產業佈局,有別的區域不可承受之“重”。這幾年,國家供給側改革,走產業升級的路徑,可是東北重工業一直走的是做大的路子,你讓他一下子走做強,自然會掉鏈子。東北自然就成了那個萬眾矚目的退潮後的裸泳者。

2、認清自我——走下“老大”的神壇,走出異化的陰影

外人印象牽連或惦記的是他們在某些具體事情處理過程中留下的印象,因而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結果,異化或被妖魔化也就在所難免。而對於生活在此地的本地人,是周遭生活的便利,收入的漲跌,就業的難易、選擇機會的多寡,是否安全舒適等等。因而,認清自我,才能更快地走出迷失。

東北經濟發展很落後了嗎?這只是相對的!其實東北人均GDP仍居中游水平,城鎮化水準依然高出全國水準三個百分點。在經濟轉型過程中,GDP增速放緩很正常,只要慢慢調整好經濟結構,困境遲早會走出來。其實,東北經濟發展的真正痛處是後繼乏力趨勢。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歷史中形成了東北嚴重偏“重工業”的經濟結構,工業化時代向資訊化時代邁進,尾大不掉的重工業列車慣性太大,刹車不踩不行,踩急了又會翻車,導致轉型乏力,新型產業培育緩慢。這些都是客觀存在,要改變,是個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國企下崗潮後,中央即倡議東北振興,十多年了,東北經濟似乎沒有太多根本性的改變。重工業依然很“重”,輕工業依然很“輕”,受經濟週期影響大;國有企業依然一家獨大,民營企業依然只是有益補充。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既然不是一蹴而就,那東北經濟走出困境也必然是任重道遠。

另一種影響東北經濟的因素是人。東北人的性格特徵也是影響東北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提起東北人,我們一下就能想到的標籤,一定有這麼些硬詞:粗獷、豪爽,幽默、要面子、愛吹牛。總之,就是講究“精神”,瞧不起精緻,崇拜簡單粗暴直接,認強權而不認道理,行事喜歡走極端,動不動就“戰鼓擂”,冷不丁又都是“活雷鋒”。可是,我們細細品味,這些特質,與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理性、法治、信用、合作等特質有著極大的差異。而歸根結底,市場的主體是人,市場形勢的整體改變,需要咱們東北人認知的改變。

幸好,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的東北人,特別是70,80後這些經濟參與的中堅力量已經開始了反思,對這種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文化認同甚至是附和已經逐漸做出改變。可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種性格的形成也是歷代東北人生存鬥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融入東北人血液之中的,原生性格和行事風格的改善與改變也必然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也將與市場的發展成螺旋式交替進化態勢。

影響東北長期發展的人的因素,更為嚴峻的是人口負增長趨勢越來越嚴重。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東北三省中,遼寧省2017年人口減少4.6萬人,黑龍江省2017年人口減少12.18萬人,吉林省2017年人口減少20.29萬人,這種趨勢既有受經濟困境影響,人口遷出,特別是高學歷人才的外流,也有東北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堅決,生育率全國最低,放開二胎政策後,政策慣性疊加經濟困境,生育率沒有任何改觀的因素。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條件下,東北的大量人口紅利貢獻給了國家,幫助了兄弟省份,市場經濟大潮中,東北卻又不得不獨自背起人口老齡化的包袱。

還有一種影響因素是地理位置和戰略區位。東北位於高緯度地區,屬於苦寒之地。從縱向來看,除了建國之初,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經戰亂踏入和平後的計劃經濟時期,短暫地東北經濟領跑全國外。在中華文明的其餘大部分時間裡,東北是作為一個邊疆戰略領地而存在的。橫向來看,,雖然緯度跟歐洲、日本平行,但溫度卻大不相同。歐洲、日本屬於海洋氣候,溫度相對溫潤。東北則為大陸季風氣候,冬天乾燥寒冷,很多地方最低溫度可達零下20度,甚至更低。同時,若與溫度寒冷的北歐比,北歐人口密度基本在20人/平方公里以下,而東北三省的人口密度是黑龍江省 :76.75人/平方公里,吉林省:75人/平方公里,

遼寧省:278人/平方公里。儘管,在現代文明條件下,人已無需靠天吃飯,地理環境對於人類活動的束縛越來越弱,人類自身的文明積累成果對人類活動的推動力越來越強。可是與現代文明積累深厚的北歐作比較,並非在天時上找藉口,天時劣勢絕對是東北發展經濟不可繞過的一個小坎。

東北三省位於東北亞地緣政治交界地帶,儘管眼下東北亞基本風平浪靜,只是朝鮮半島偶有微瀾,可是自古以來,作為戰略要地,東北三省對於整個國家安全,具有生死的意義。國之重鎮,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國家層面對東北的定位和佈局也極大影響東北的經濟發展。就好比,五根手指不一樣長,張開來是巴掌,握緊了是拳頭,一個國家的國力,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國家對東北的優先定位肯定不是經濟,可是發展經濟必不可少。興邊富民,方可安民守邊。

三、幹就一個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放下怨氣。多年來,東北經濟一直全國的跑道上領跑,領跑者的優越心態自然而然。但是,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十年,東北經濟一點點掉隊,當掉到第二軍團行列時,追趕的阻力除了工業大經濟體系所導致的臃腫軀殼之外,還有沒及時甩掉的“老大”的思維定式。大東北阿Q式的優越感與莫名的失落感交錯,滋生出許多的怨氣來。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不抱怨,不糾結,向前看,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才是東北奮起直追,迅速走出困境的前提。

重拾信心。經濟生命需要輪回時,其能量必須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積蓄起來的信心。找出了東北這些年發展落後的癥結,認清了問題,其實就是明確了方向,就更應該“不畏浮雲遮望眼”。前些年,中央也對東北經濟形勢做出了四個“沒有變”的科學分析,即“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東北人與生俱來的樂觀的精神沒有變。而這一切的不變,正是東北振興思變,東北人增強自信,提振信心的物質基礎和原生精神優勢。

重構信任。社會需要信任。信任更是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催化劑。東北人熱心腸,在熟人社會,東北人的人情信任係數很高,交易成本會較低。可是,而今資訊化時代,經濟運行環境更偏向於陌生人社會性質,因而,必須有誠信的機制。在東北社會風氣中,人們更下意識地偏向于人情信任,凡事想著找關係,“提我好使”的環境下,契約精神的建立尤顯重要。

近來,瀋陽市全面啟動“三引三回”活動,以人情信任為切入點,以感情吸引人才,以人才帶動項目,以項目支撐發展,真正形成瀋陽大開放、大發展、大振興的良好局面。聚才引資後,大量外來人才的加入,再加上政府營商環境的建設,營商生態必然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必然提速,凡事求人的社會風氣也將逐漸改變。如此,民營經濟就會在國有大工業叢林中煥發生機。如此,契約精神不愁不立。如此,交易成本自然會下降。

經濟的運行只要進入了這麼一個良性迴圈,東北振興就不會只是停留在紙上的一個口號,“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轉變觀念。東北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個重大的觀念桎梏,那就是甲方思維。由於東北在計劃經濟環境下搭建了龐大的國有重工業體系,國有企業和政府作為壟斷資源的擁有方,其行事風格,真會讓外來人傻傻分不清。進入市場經濟後,思維慣性使然,自覺不自覺地都會以甲方的姿態自居,在市場交易中,經常處於一種端著,瞅著、拖著的狀態,服務和合作意識自然就被逼到了一角。東北經濟發展稟賦很優越,若還能以乙方思維去洞察需求、擁抱市場、服務使用者,必然能激發出更高的市場效率。

奮起直追。經濟下行的壓力,加上外界“醜化”的影響,在社會各界存在不少精神懈怠甚至頹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滿足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怠工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當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沒有奮起直追的精神與幹勁,絕對等不出來憑空而降幸福。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享受屬於優勝者的那份精彩。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是吾鄉。這是讓你我心安的家鄉。要建設,少批判;要堅守,不逃離。振興東北,常懷赤子心,從我做起。

我們永遠要相信,咱們的大東北,一切剛剛變好,還會越來越好。

願咱大東北,歷經苦寒後,春來依然“精神”。

孫巍:中國消費升級報告

孫巍 頂層設計和快行銷開創者

北京快俠科技創始人,中央電視臺顧問、清華大學快行銷研究員

@孫巍快行銷 動態:

➤ 孫巍頂層護航全國十佳教育品牌鑫泉集團

➤ 孫巍頂層護航天津嘉氏堂-欣奕連鎖品牌

➤ 孫巍頂層護航著名餐飲連鎖品牌周麻婆

➤ 孫巍頂層指導著名互聯網新銳品牌小咖咖啡

➤ 快行銷頂層護航瀘州老窖及郎酒集團

➤ 孫巍快行銷saas雲-快行銷管家正式上線

➤ 第一屆《快行銷北京特訓營》成功舉辦

➤ 頂層設計走進北京大學同學會

➤ 快行銷走進北京大學

➤ 快行銷走進中國人民大學

➤ 快行銷發佈《2018中國消費升級趨勢報告》

➤ 王派電動車聘請孫巍為品牌顧問

➤ 孫巍為川茶第二品牌峨眉雪芽講授《快行銷》

➤ 孫巍為湖南500家企業講授《快行銷》

➤ 孫巍北大演講:行銷十年,變與不變!

➤ 孫巍為甘肅企業家講授《中國經濟新常態》

➤ 孫巍奧迪汽車內訓《把握大勢,重啟增長》

➤ 孫巍出席《第3屆中國農牧互聯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 中央電視臺CCTV採訪孫巍老師

由此我還思考開來:人性中奴性這一劣根性在這場輿論狂歡中表現得夠淋漓盡致。捧臭腳和落井下石,其實都是這種劣根性表現的一體兩面吧。

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大波有關東北的輿論,在我看來,大都不過是趁著這一股風,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罷了。這幾年,中國經濟進入一種新常態,舉國經濟都沒了那種吃了春藥般的亢奮,南方經濟有後發優勢,經濟結構均衡先進,身子骨好,藥勁過了,咬咬牙,在外人看來,尚能保持常人之態。東北的經濟結構經過國家幾十年的產業佈局,有別的區域不可承受之“重”。這幾年,國家供給側改革,走產業升級的路徑,可是東北重工業一直走的是做大的路子,你讓他一下子走做強,自然會掉鏈子。東北自然就成了那個萬眾矚目的退潮後的裸泳者。

2、認清自我——走下“老大”的神壇,走出異化的陰影

外人印象牽連或惦記的是他們在某些具體事情處理過程中留下的印象,因而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結果,異化或被妖魔化也就在所難免。而對於生活在此地的本地人,是周遭生活的便利,收入的漲跌,就業的難易、選擇機會的多寡,是否安全舒適等等。因而,認清自我,才能更快地走出迷失。

東北經濟發展很落後了嗎?這只是相對的!其實東北人均GDP仍居中游水平,城鎮化水準依然高出全國水準三個百分點。在經濟轉型過程中,GDP增速放緩很正常,只要慢慢調整好經濟結構,困境遲早會走出來。其實,東北經濟發展的真正痛處是後繼乏力趨勢。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歷史中形成了東北嚴重偏“重工業”的經濟結構,工業化時代向資訊化時代邁進,尾大不掉的重工業列車慣性太大,刹車不踩不行,踩急了又會翻車,導致轉型乏力,新型產業培育緩慢。這些都是客觀存在,要改變,是個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國企下崗潮後,中央即倡議東北振興,十多年了,東北經濟似乎沒有太多根本性的改變。重工業依然很“重”,輕工業依然很“輕”,受經濟週期影響大;國有企業依然一家獨大,民營企業依然只是有益補充。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既然不是一蹴而就,那東北經濟走出困境也必然是任重道遠。

另一種影響東北經濟的因素是人。東北人的性格特徵也是影響東北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提起東北人,我們一下就能想到的標籤,一定有這麼些硬詞:粗獷、豪爽,幽默、要面子、愛吹牛。總之,就是講究“精神”,瞧不起精緻,崇拜簡單粗暴直接,認強權而不認道理,行事喜歡走極端,動不動就“戰鼓擂”,冷不丁又都是“活雷鋒”。可是,我們細細品味,這些特質,與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理性、法治、信用、合作等特質有著極大的差異。而歸根結底,市場的主體是人,市場形勢的整體改變,需要咱們東北人認知的改變。

幸好,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的東北人,特別是70,80後這些經濟參與的中堅力量已經開始了反思,對這種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文化認同甚至是附和已經逐漸做出改變。可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種性格的形成也是歷代東北人生存鬥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融入東北人血液之中的,原生性格和行事風格的改善與改變也必然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也將與市場的發展成螺旋式交替進化態勢。

影響東北長期發展的人的因素,更為嚴峻的是人口負增長趨勢越來越嚴重。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東北三省中,遼寧省2017年人口減少4.6萬人,黑龍江省2017年人口減少12.18萬人,吉林省2017年人口減少20.29萬人,這種趨勢既有受經濟困境影響,人口遷出,特別是高學歷人才的外流,也有東北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堅決,生育率全國最低,放開二胎政策後,政策慣性疊加經濟困境,生育率沒有任何改觀的因素。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條件下,東北的大量人口紅利貢獻給了國家,幫助了兄弟省份,市場經濟大潮中,東北卻又不得不獨自背起人口老齡化的包袱。

還有一種影響因素是地理位置和戰略區位。東北位於高緯度地區,屬於苦寒之地。從縱向來看,除了建國之初,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經戰亂踏入和平後的計劃經濟時期,短暫地東北經濟領跑全國外。在中華文明的其餘大部分時間裡,東北是作為一個邊疆戰略領地而存在的。橫向來看,,雖然緯度跟歐洲、日本平行,但溫度卻大不相同。歐洲、日本屬於海洋氣候,溫度相對溫潤。東北則為大陸季風氣候,冬天乾燥寒冷,很多地方最低溫度可達零下20度,甚至更低。同時,若與溫度寒冷的北歐比,北歐人口密度基本在20人/平方公里以下,而東北三省的人口密度是黑龍江省 :76.75人/平方公里,吉林省:75人/平方公里,

遼寧省:278人/平方公里。儘管,在現代文明條件下,人已無需靠天吃飯,地理環境對於人類活動的束縛越來越弱,人類自身的文明積累成果對人類活動的推動力越來越強。可是與現代文明積累深厚的北歐作比較,並非在天時上找藉口,天時劣勢絕對是東北發展經濟不可繞過的一個小坎。

東北三省位於東北亞地緣政治交界地帶,儘管眼下東北亞基本風平浪靜,只是朝鮮半島偶有微瀾,可是自古以來,作為戰略要地,東北三省對於整個國家安全,具有生死的意義。國之重鎮,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國家層面對東北的定位和佈局也極大影響東北的經濟發展。就好比,五根手指不一樣長,張開來是巴掌,握緊了是拳頭,一個國家的國力,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國家對東北的優先定位肯定不是經濟,可是發展經濟必不可少。興邊富民,方可安民守邊。

三、幹就一個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放下怨氣。多年來,東北經濟一直全國的跑道上領跑,領跑者的優越心態自然而然。但是,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十年,東北經濟一點點掉隊,當掉到第二軍團行列時,追趕的阻力除了工業大經濟體系所導致的臃腫軀殼之外,還有沒及時甩掉的“老大”的思維定式。大東北阿Q式的優越感與莫名的失落感交錯,滋生出許多的怨氣來。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不抱怨,不糾結,向前看,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才是東北奮起直追,迅速走出困境的前提。

重拾信心。經濟生命需要輪回時,其能量必須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積蓄起來的信心。找出了東北這些年發展落後的癥結,認清了問題,其實就是明確了方向,就更應該“不畏浮雲遮望眼”。前些年,中央也對東北經濟形勢做出了四個“沒有變”的科學分析,即“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東北人與生俱來的樂觀的精神沒有變。而這一切的不變,正是東北振興思變,東北人增強自信,提振信心的物質基礎和原生精神優勢。

重構信任。社會需要信任。信任更是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催化劑。東北人熱心腸,在熟人社會,東北人的人情信任係數很高,交易成本會較低。可是,而今資訊化時代,經濟運行環境更偏向於陌生人社會性質,因而,必須有誠信的機制。在東北社會風氣中,人們更下意識地偏向于人情信任,凡事想著找關係,“提我好使”的環境下,契約精神的建立尤顯重要。

近來,瀋陽市全面啟動“三引三回”活動,以人情信任為切入點,以感情吸引人才,以人才帶動項目,以項目支撐發展,真正形成瀋陽大開放、大發展、大振興的良好局面。聚才引資後,大量外來人才的加入,再加上政府營商環境的建設,營商生態必然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必然提速,凡事求人的社會風氣也將逐漸改變。如此,民營經濟就會在國有大工業叢林中煥發生機。如此,契約精神不愁不立。如此,交易成本自然會下降。

經濟的運行只要進入了這麼一個良性迴圈,東北振興就不會只是停留在紙上的一個口號,“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轉變觀念。東北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個重大的觀念桎梏,那就是甲方思維。由於東北在計劃經濟環境下搭建了龐大的國有重工業體系,國有企業和政府作為壟斷資源的擁有方,其行事風格,真會讓外來人傻傻分不清。進入市場經濟後,思維慣性使然,自覺不自覺地都會以甲方的姿態自居,在市場交易中,經常處於一種端著,瞅著、拖著的狀態,服務和合作意識自然就被逼到了一角。東北經濟發展稟賦很優越,若還能以乙方思維去洞察需求、擁抱市場、服務使用者,必然能激發出更高的市場效率。

奮起直追。經濟下行的壓力,加上外界“醜化”的影響,在社會各界存在不少精神懈怠甚至頹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滿足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怠工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當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沒有奮起直追的精神與幹勁,絕對等不出來憑空而降幸福。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享受屬於優勝者的那份精彩。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是吾鄉。這是讓你我心安的家鄉。要建設,少批判;要堅守,不逃離。振興東北,常懷赤子心,從我做起。

我們永遠要相信,咱們的大東北,一切剛剛變好,還會越來越好。

願咱大東北,歷經苦寒後,春來依然“精神”。

孫巍:中國消費升級報告

孫巍 頂層設計和快行銷開創者

北京快俠科技創始人,中央電視臺顧問、清華大學快行銷研究員

@孫巍快行銷 動態:

➤ 孫巍頂層護航全國十佳教育品牌鑫泉集團

➤ 孫巍頂層護航天津嘉氏堂-欣奕連鎖品牌

➤ 孫巍頂層護航著名餐飲連鎖品牌周麻婆

➤ 孫巍頂層指導著名互聯網新銳品牌小咖咖啡

➤ 快行銷頂層護航瀘州老窖及郎酒集團

➤ 孫巍快行銷saas雲-快行銷管家正式上線

➤ 第一屆《快行銷北京特訓營》成功舉辦

➤ 頂層設計走進北京大學同學會

➤ 快行銷走進北京大學

➤ 快行銷走進中國人民大學

➤ 快行銷發佈《2018中國消費升級趨勢報告》

➤ 王派電動車聘請孫巍為品牌顧問

➤ 孫巍為川茶第二品牌峨眉雪芽講授《快行銷》

➤ 孫巍為湖南500家企業講授《快行銷》

➤ 孫巍北大演講:行銷十年,變與不變!

➤ 孫巍為甘肅企業家講授《中國經濟新常態》

➤ 孫巍奧迪汽車內訓《把握大勢,重啟增長》

➤ 孫巍出席《第3屆中國農牧互聯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 中央電視臺CCTV採訪孫巍老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