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一年,我們一起騎過的滇藏線(四)香格里拉——奔子欄

昨天這一覺睡到早上6點, 對於跟山東半島相比有明顯時差的西南大地來說, 這個點兒醒是不是有點早啊。 一大早的是被一屋20個人的起床喧鬧聲、此起彼伏的上廁所聲和屋外瓢潑的雨聲吵醒的。 迷迷瞪瞪爬起來發現屋外的雨情應該能算的上是中雨, 這種天氣下的上坡可怎麼騎呦, 這老胳膊老腿的不是要命麼?所以一直到出門都在猶豫, 如此惡劣的天候條件下, 騎或者不騎這個歷史命題。 不過, 想想這才第三天就開始琢磨搭車, 這革命意志是不是有點太不堅定了些, 總不能連老虎凳辣椒水都沒上就放棄抵抗了嘛。

所以, 最後還是一邊猶豫, 一邊給自己打氣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 由於人多, 20個人一屋, 幹啥都擠, 洗漱、上廁所、裝車, 都挺費時間, 連燒開水灌水壺都得輪著來。 看著屋外不依不饒的雨, 一邊在心裡埋怨著遇天不淑, 一邊琢磨應對辦法。 想著身上有衝鋒衣和雨衣, 應該問題不是很大(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儘管有這兩樣, 問題依然很大), 那麼關鍵就是鞋。 這陰風冷雨的, 再灌一鞋的水那得多難受。 想到攻略裡有說要帶避孕套防雨, 難道就是這麼用的?於是拿出來實驗, 開始直接把套套罩在鞋外, 結果剛套進半隻鞋就破了。 難道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脫了鞋直接上腳試試, 這下倒是很順利的把整只腳都套了進去,
不過, 還沒來得及高興, 從腳後跟處又破了。 以上實踐證明, 避孕套防雨功能只能用於手機等小型電子設備, 不適用於43碼以上的腳部防水。 最後, 只有使出絕招了, 找了兩隻塑膠袋, 套在腳上綁緊, 當做防雨罩, 至於鞋子, 直接把它們放進馱包防雨罩裡, 腳上只穿涼鞋。 那感覺, 真叫一個透腳涼, 果然不愧是涼鞋。

感覺萬無一失了才出門(其實後面的事實又證明了, 塑膠袋的防水效果, 也就是個聊勝於無)。 出門還是到昨天吃晚飯的地方吃早飯。 兩根油條一碗豆漿就為整個上午的泠雨騎行補充了充足的能量(事實上, 還沒到中午就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曬一張用完早膳, 在小店門口準備出發的靚影, 看到地上瓢潑大雨的效果了麼?此時已經是起床兩個小時以後的8點鐘。

可能是因為瓢潑的大雨影響了對方向的判斷, 也有可能是這邊的破路修的就是這麼亂起八糟, 出城以後, 居然沒有看到正確的駛入214國道的岔路口。 不知道沿著哪條路翻了個大坡, 一口氣飆到坡底,

結果一看路標, 順著這條路再往前走, 就騎回麗江了。 沒辦法, 掉頭硬著頭皮咬牙冒雨又騎上了那個十幾分鐘前剛沖下來的大坡才算回到了滄桑的人間正道。 不過之後的景色倒是也豁然開朗起來, 路兩旁是仿佛橫無際涯的依拉草原。 如果是晴天, 風高雲淡的天氣, 肯定能拍不少好片, 今天這天氣就算了。

平路沒多久, 就又要開始爬坡, 半道上可以看到拉帕海草原的美景。 簡單冒雨偷拍一張給大家觀瞻一下。 據說這片區域在古生代是被古地中海所覆蓋, 地中海啊, 想想都不明覺厲, 跟前天偶遇的那義大利哥們的祖國也就是個隔海相望。 當然, 隔海相望什麼的自然是扯淡, 香格里拉是地中海的時候, 義大利那只馬靴還不知道長成什麼鬼樣子呢。 不過我們一路走來, 從麗江的平均海拔2000-2500, 到香格里拉盆地底部的3200米, 再向西北繼續攀爬就是一眾雪山皚皚, 可以明顯感受到在香格里拉地區, 地勢逐步從我國的第二階梯雲貴高原進入了第一階梯青藏高原, 我們此時正騎行在祖國兩級臺階中間的過渡帶上。

大家看到的風景照片是上圖這樣的山雨欲來景色宜人,可身處實地的我們卻是這個熊樣,一點都不酷好不好。

看完了美景在雨中簡單的稍事休息以後,咱們繼續爬坡。不過接下來的一段爬坡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行走在美軍轟炸之後的伊拉克國道上。有圖有真相,要不是路邊持續不斷的冒出標示國道里程的小白樁子,我還以為走到哪條泥石流的航道上了。看吧,後面的背景就是前圖的美麗拉帕海,照片的焦點卻是一個無比渺小的藍衣人無助的推著整支車隊最重的一輛車,塑膠袋包裹的雙腳踩著打滑的涼鞋,行走在泥石流一樣的國道上。拍這張圖的時候,小強已經推上了這段泥石流,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拿出他的手機給我留下了這麼一個珍貴的瞬間。我是有多麼喜歡拍照啊,就是為了給你們看看哥有多麼的不容易。好吧好吧,書歸正傳,這段推行過程中,還發生了一點小故障,我那全車隊最貴的馱包的一根綁帶松了,纏在車輪裡最後也沒擺脫斷掉的命運,原來再貴的東西也扛不住這麼折騰。

推過那段泥石流之後,就是爽歪歪的柏油路。因為下雨,我們好像是在雲中穿行,人生頭一次有這樣的騎行體驗,從山下看,這就是雲端,可從我的視角看,我們卻是在雲中穿行,雖然雲中騎行的感覺並不是一段多麼舒適的體驗。經過這麼一段雨水的考驗,有以下幾點體會,一個,我的雨衣基本是擺設,雖然穿著雨衣,但裡面的衣服照樣嘩嘩的滴水,可能是跟我只圖輕便性,攜帶的雨衣太薄如蟬翼有關。第二,如果在雨季長途騎行的話,還是應該攜帶那種分體式雨衣比較靠譜,像我這次選擇的這種車衣,在這樣的天氣裡,下半身與不設防無異。第三,我的衝鋒衣也是個擺設,說什麼防水防風透氣,完全就是扯淡,穿著雨衣,再加衝鋒衣,裡面照樣淋的透透的,當然,這一點跟本衝鋒衣已經有長達4年的服役年限也多少有點關係。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濕身誘惑了,腳上的塑膠袋裡也充滿了雨水,那真叫一個冷,好在現在是上坡,發力蹬車的過程中冷的感覺還不明顯,但過了埡口之後的下坡對我這種畏冷怕寒體質的人來說可真是有點小折磨。明顯能通過骨傳導聽見自己的牙齒不受控制的高頻咬合碰撞的聲音,通過咬輪匝肌和面部肌肉的快速抖動瞬間產生的大量熱量供給面部肌體後又迅速消散在耳旁風中。與此同時,身上的肌顫也在同步進行,我柔弱的小內心又開始例行悲觀,這要是在高原感一小冒,剩下的路也甭玩了,直接回家吧。

大家隨便看看在雲中穿行的感覺,需要強調的是周圍這種像雨像雲又像霧的存在,真的是普通意義上的雲而不是大家常見的霧。可能是身處仙境的緣故,車子也陶醉了,經過一段下坡的時候,哥的V刹沒了反應,可這是下坡,速度已經飆上30,耳邊就是呼呼的風聲,不得已只好用最原始的腳刹,探路者的涼鞋跟柏油路親密的一次又一次結實的碰撞增加接觸壓力,盡可能的全腳掌著地增加接觸面積,不顧磨損的加長接觸時間,使鞋底與地面向後的摩擦力大於重力在下坡前進方向的分力,為我與自行車這個整體施以一個向後的加速度,最終使向前的速度減為零(原諒我赤裸裸的炫耀自己理工科的背景)。當時的心跳聲現在想起來仿佛依然在耳中迴響,這種道路條件下,速度要是減不下來,不是撞到路右側的山壁,就是掉到左側的山下,不管哪一種結局都會很慘烈。不過好在到最後車子還是頑強的停了下來,小強同學幫我整了整刹車,讓我免於裸刹才繼續上路。由此又得出一個結論,在這種複雜天候和複雜路況條件下作戰,碟刹終究還是比V刹穩定一些。

強忍著寒冷,一路下坡到尼西鄉的尼西村,開始打尖吃飯。不過對於此時的我來說,吃飯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圖中的那一爐旺火。高原濕身腹中空的人忍著寒風一路下坡終於看到火爐的感覺,只能說午餐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火,沒體會過的人不會明瞭。團坐在火爐周圍的小夥伴們好像還都比較文明和矜持,或者說體內的火力都比較旺,但哥實在是不撐,趕緊的把身上的濕衣服、濕襪子脫下來在爐火上烤烤幹,雖然到最後也沒烤的太幹,不過好歹算是緩過來點勁(哥穿的不是號稱速幹衣麼?怎麼在火爐邊幹的也還是不夠快?)。在這個暖心的小店隔壁簡單喝了點熱騰騰的米粥就繼續上路,溫熱的米粥一下肚,就感覺一股名為幸福的感覺順著奇經八脈往周身散開,頓時又充滿了力量。事實又一次證明,其實冒也不是那麼容易感的,就這麼個折騰法還如此龍精虎猛,以後的路上也儘量少自己嚇唬自己。

在尼西村簡單補充一下繼續上路,幸福的感覺其實並沒有持續太久,上路之後依然是濃雲與寒戰齊飛,夏雨共長天一色。出尼西村不久有個岔路口,當時應該是剛修通的路,所以還沒有標示,如果有以後再去的同志們可以參考一下,圖中從我身後那個岔路口向右前方行駛到我所站的位置這條路是老路要繞道尼西鄉,往左前行駛到圖中右側下方那條是剛修通的新路,可不繞行直奔德欽。就在我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中,老馬同志已經做出了英明的決斷,帶領我們落在後面騎得比較慢的一組人選擇了新路,具體比在前面領騎的一組節省了多少公里的路不太清楚,但至少是省了一個大上坡,後面我們直接30公里的大下坡殺到金沙江邊。這下坡下的那叫一個爽,從海拔3500一直沖到海拔2000不到,這也是此行第一個如此拉轟的下坡。不過同樣也由於路上過於拉風,頭盔都被吹掉了,等我驚覺腦袋上已經沒有了頭盔防護的時候,車已經沖下去了好遠。用我剛恢復功能不久的v刹艱難的停車茫然回顧,目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已經看不到頭盔的影蹤,當時我的內心猶豫掙扎糾結鬥爭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回去把頭盔撿回來這個歷史性課題,因為下坡下的太爽,再哼哧哼哧的掉頭爬這個還不知道要多長的坡回去撿頭盔,心理上著實有點接受不了這種神轉折。不過最終還是理智戰勝了惰性,出門在外安全第一,騎回去把頭盔撿了繼續往下沖。

沖到已經可以看見金沙江奔騰的江水時,得空抬頭一看上午還在其間穿行徜徉的雲端已經又變成山峰間遙不可及的縹緲虛無,身上才感覺沒有冷的那麼的冰肌玉骨,海拔也又一次的降了下來。

下午14點45分左右,沖到了今天的最低海拔處金沙江大橋,留影紀念一下,大家可以看看哥身上一路風乾卻依舊沒有幹的衝鋒衣,還有一褲子的泥點,當然還有當時已經灌滿水的腳套。

過了金沙江大橋,繼續前行,就是各種慢刀殺人一般的小上坡、平坡、小上坡、平坡···,16點左右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到奔子欄鄉。這一小段要命的上坡之所以騎得這麼崩潰其實跟車況不佳有很大關係,淋雨加上濺泥,後撥消極怠工態勢明顯,低速檔已經完全失去功能,只有高速四檔好用,用中高速檔爬坡簡直是對我體力的嚴峻考驗,結果在考驗中我不出意外的敗下陣來,到奔子欄後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想動了。

就在這處小店外小休整的時候,大家可能都覺得今天的騎行有點難以為繼,於是我們落在後邊的9個人一致決定今天不按計劃前行,直接住宿奔子欄。擇店不如撞店,很隨性就在小店邊上的一間大車店住了下來,三個人一間屋,一人20元。房間相比之前的住宿點算是比較乾淨的,更讓人心花怒放的主要還是有場地和時間供我們洗車,簡直是救我的車子於泥水之中。洗乾淨上點油,再讓小強同學把後撥調整一下,明天又是一輛可以馱著最重的負荷爬坡的牛車。車車收拾停當之後開始等待享用期待已久的晚餐,今天早餐的兩根油條之後,一天時間就沒正兒八經的用過正餐,早就餓成了頭重腳輕腹中空。

要說這晚餐的用餐環境還真是沒的說,推開飯桌背後的窗戶就能看到奔騰的金沙江。暮靄中的金沙江大拐彎景色端的是霸氣側漏,只是江邊隨意堆放的建築材料一招就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破了功。這種不和諧的搭配簡直讓人不忍直視,直視一眼斷人場,直視兩眼費思量,直視三眼風波起,暮靄深處水茫茫。所以儘管單反就在手邊卻只讓小米出場草草拍照取證了事。

上圖是今天豐盛的晚餐,哥後面的窗戶就是剛才讓人不忍直視的金沙江大拐彎的拍攝地。大家看看吧,就是這9個人沒有選擇繼續前行(之後的旅途中,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第二梯隊的熟面孔),剩下的11個猛男選擇了繼續殺奔今日計畫的終點書松村。真的是一群我見猶憐的猛男,哥真陪不了你們,男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像這樣在精力體力均告罄的地方愜意的洗個澡,收拾收拾車,吃個可口的飯菜,我覺得才是旅行真正動人之處。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大概從今天開始,20個人的隊伍好像就再也沒有聚齊過。還是說說晚飯,今天是真的把我餓著了,晚飯吃的很爽,梅菜扣肉和涼拌豬肉是我印象中非常贊的兩個菜,大概可能是傳說中的藏香豬為原料做成的。其實想想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這種地方,如果大老遠的運輸飼料豬過來,也許成本反而比在本地餵養藏香豬要高。吃完了這頓讓人印象深刻的晚飯,又是洗澡又是收拾東西,折騰到快12點才睡,這麼早就落腳卻還是睡的如此之晚,我們的拖遝也真的是沒誰了。

我們此時正騎行在祖國兩級臺階中間的過渡帶上。

大家看到的風景照片是上圖這樣的山雨欲來景色宜人,可身處實地的我們卻是這個熊樣,一點都不酷好不好。

看完了美景在雨中簡單的稍事休息以後,咱們繼續爬坡。不過接下來的一段爬坡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行走在美軍轟炸之後的伊拉克國道上。有圖有真相,要不是路邊持續不斷的冒出標示國道里程的小白樁子,我還以為走到哪條泥石流的航道上了。看吧,後面的背景就是前圖的美麗拉帕海,照片的焦點卻是一個無比渺小的藍衣人無助的推著整支車隊最重的一輛車,塑膠袋包裹的雙腳踩著打滑的涼鞋,行走在泥石流一樣的國道上。拍這張圖的時候,小強已經推上了這段泥石流,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拿出他的手機給我留下了這麼一個珍貴的瞬間。我是有多麼喜歡拍照啊,就是為了給你們看看哥有多麼的不容易。好吧好吧,書歸正傳,這段推行過程中,還發生了一點小故障,我那全車隊最貴的馱包的一根綁帶松了,纏在車輪裡最後也沒擺脫斷掉的命運,原來再貴的東西也扛不住這麼折騰。

推過那段泥石流之後,就是爽歪歪的柏油路。因為下雨,我們好像是在雲中穿行,人生頭一次有這樣的騎行體驗,從山下看,這就是雲端,可從我的視角看,我們卻是在雲中穿行,雖然雲中騎行的感覺並不是一段多麼舒適的體驗。經過這麼一段雨水的考驗,有以下幾點體會,一個,我的雨衣基本是擺設,雖然穿著雨衣,但裡面的衣服照樣嘩嘩的滴水,可能是跟我只圖輕便性,攜帶的雨衣太薄如蟬翼有關。第二,如果在雨季長途騎行的話,還是應該攜帶那種分體式雨衣比較靠譜,像我這次選擇的這種車衣,在這樣的天氣裡,下半身與不設防無異。第三,我的衝鋒衣也是個擺設,說什麼防水防風透氣,完全就是扯淡,穿著雨衣,再加衝鋒衣,裡面照樣淋的透透的,當然,這一點跟本衝鋒衣已經有長達4年的服役年限也多少有點關係。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濕身誘惑了,腳上的塑膠袋裡也充滿了雨水,那真叫一個冷,好在現在是上坡,發力蹬車的過程中冷的感覺還不明顯,但過了埡口之後的下坡對我這種畏冷怕寒體質的人來說可真是有點小折磨。明顯能通過骨傳導聽見自己的牙齒不受控制的高頻咬合碰撞的聲音,通過咬輪匝肌和面部肌肉的快速抖動瞬間產生的大量熱量供給面部肌體後又迅速消散在耳旁風中。與此同時,身上的肌顫也在同步進行,我柔弱的小內心又開始例行悲觀,這要是在高原感一小冒,剩下的路也甭玩了,直接回家吧。

大家隨便看看在雲中穿行的感覺,需要強調的是周圍這種像雨像雲又像霧的存在,真的是普通意義上的雲而不是大家常見的霧。可能是身處仙境的緣故,車子也陶醉了,經過一段下坡的時候,哥的V刹沒了反應,可這是下坡,速度已經飆上30,耳邊就是呼呼的風聲,不得已只好用最原始的腳刹,探路者的涼鞋跟柏油路親密的一次又一次結實的碰撞增加接觸壓力,盡可能的全腳掌著地增加接觸面積,不顧磨損的加長接觸時間,使鞋底與地面向後的摩擦力大於重力在下坡前進方向的分力,為我與自行車這個整體施以一個向後的加速度,最終使向前的速度減為零(原諒我赤裸裸的炫耀自己理工科的背景)。當時的心跳聲現在想起來仿佛依然在耳中迴響,這種道路條件下,速度要是減不下來,不是撞到路右側的山壁,就是掉到左側的山下,不管哪一種結局都會很慘烈。不過好在到最後車子還是頑強的停了下來,小強同學幫我整了整刹車,讓我免於裸刹才繼續上路。由此又得出一個結論,在這種複雜天候和複雜路況條件下作戰,碟刹終究還是比V刹穩定一些。

強忍著寒冷,一路下坡到尼西鄉的尼西村,開始打尖吃飯。不過對於此時的我來說,吃飯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圖中的那一爐旺火。高原濕身腹中空的人忍著寒風一路下坡終於看到火爐的感覺,只能說午餐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火,沒體會過的人不會明瞭。團坐在火爐周圍的小夥伴們好像還都比較文明和矜持,或者說體內的火力都比較旺,但哥實在是不撐,趕緊的把身上的濕衣服、濕襪子脫下來在爐火上烤烤幹,雖然到最後也沒烤的太幹,不過好歹算是緩過來點勁(哥穿的不是號稱速幹衣麼?怎麼在火爐邊幹的也還是不夠快?)。在這個暖心的小店隔壁簡單喝了點熱騰騰的米粥就繼續上路,溫熱的米粥一下肚,就感覺一股名為幸福的感覺順著奇經八脈往周身散開,頓時又充滿了力量。事實又一次證明,其實冒也不是那麼容易感的,就這麼個折騰法還如此龍精虎猛,以後的路上也儘量少自己嚇唬自己。

在尼西村簡單補充一下繼續上路,幸福的感覺其實並沒有持續太久,上路之後依然是濃雲與寒戰齊飛,夏雨共長天一色。出尼西村不久有個岔路口,當時應該是剛修通的路,所以還沒有標示,如果有以後再去的同志們可以參考一下,圖中從我身後那個岔路口向右前方行駛到我所站的位置這條路是老路要繞道尼西鄉,往左前行駛到圖中右側下方那條是剛修通的新路,可不繞行直奔德欽。就在我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中,老馬同志已經做出了英明的決斷,帶領我們落在後面騎得比較慢的一組人選擇了新路,具體比在前面領騎的一組節省了多少公里的路不太清楚,但至少是省了一個大上坡,後面我們直接30公里的大下坡殺到金沙江邊。這下坡下的那叫一個爽,從海拔3500一直沖到海拔2000不到,這也是此行第一個如此拉轟的下坡。不過同樣也由於路上過於拉風,頭盔都被吹掉了,等我驚覺腦袋上已經沒有了頭盔防護的時候,車已經沖下去了好遠。用我剛恢復功能不久的v刹艱難的停車茫然回顧,目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已經看不到頭盔的影蹤,當時我的內心猶豫掙扎糾結鬥爭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回去把頭盔撿回來這個歷史性課題,因為下坡下的太爽,再哼哧哼哧的掉頭爬這個還不知道要多長的坡回去撿頭盔,心理上著實有點接受不了這種神轉折。不過最終還是理智戰勝了惰性,出門在外安全第一,騎回去把頭盔撿了繼續往下沖。

沖到已經可以看見金沙江奔騰的江水時,得空抬頭一看上午還在其間穿行徜徉的雲端已經又變成山峰間遙不可及的縹緲虛無,身上才感覺沒有冷的那麼的冰肌玉骨,海拔也又一次的降了下來。

下午14點45分左右,沖到了今天的最低海拔處金沙江大橋,留影紀念一下,大家可以看看哥身上一路風乾卻依舊沒有幹的衝鋒衣,還有一褲子的泥點,當然還有當時已經灌滿水的腳套。

過了金沙江大橋,繼續前行,就是各種慢刀殺人一般的小上坡、平坡、小上坡、平坡···,16點左右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到奔子欄鄉。這一小段要命的上坡之所以騎得這麼崩潰其實跟車況不佳有很大關係,淋雨加上濺泥,後撥消極怠工態勢明顯,低速檔已經完全失去功能,只有高速四檔好用,用中高速檔爬坡簡直是對我體力的嚴峻考驗,結果在考驗中我不出意外的敗下陣來,到奔子欄後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想動了。

就在這處小店外小休整的時候,大家可能都覺得今天的騎行有點難以為繼,於是我們落在後邊的9個人一致決定今天不按計劃前行,直接住宿奔子欄。擇店不如撞店,很隨性就在小店邊上的一間大車店住了下來,三個人一間屋,一人20元。房間相比之前的住宿點算是比較乾淨的,更讓人心花怒放的主要還是有場地和時間供我們洗車,簡直是救我的車子於泥水之中。洗乾淨上點油,再讓小強同學把後撥調整一下,明天又是一輛可以馱著最重的負荷爬坡的牛車。車車收拾停當之後開始等待享用期待已久的晚餐,今天早餐的兩根油條之後,一天時間就沒正兒八經的用過正餐,早就餓成了頭重腳輕腹中空。

要說這晚餐的用餐環境還真是沒的說,推開飯桌背後的窗戶就能看到奔騰的金沙江。暮靄中的金沙江大拐彎景色端的是霸氣側漏,只是江邊隨意堆放的建築材料一招就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破了功。這種不和諧的搭配簡直讓人不忍直視,直視一眼斷人場,直視兩眼費思量,直視三眼風波起,暮靄深處水茫茫。所以儘管單反就在手邊卻只讓小米出場草草拍照取證了事。

上圖是今天豐盛的晚餐,哥後面的窗戶就是剛才讓人不忍直視的金沙江大拐彎的拍攝地。大家看看吧,就是這9個人沒有選擇繼續前行(之後的旅途中,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第二梯隊的熟面孔),剩下的11個猛男選擇了繼續殺奔今日計畫的終點書松村。真的是一群我見猶憐的猛男,哥真陪不了你們,男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像這樣在精力體力均告罄的地方愜意的洗個澡,收拾收拾車,吃個可口的飯菜,我覺得才是旅行真正動人之處。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大概從今天開始,20個人的隊伍好像就再也沒有聚齊過。還是說說晚飯,今天是真的把我餓著了,晚飯吃的很爽,梅菜扣肉和涼拌豬肉是我印象中非常贊的兩個菜,大概可能是傳說中的藏香豬為原料做成的。其實想想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這種地方,如果大老遠的運輸飼料豬過來,也許成本反而比在本地餵養藏香豬要高。吃完了這頓讓人印象深刻的晚飯,又是洗澡又是收拾東西,折騰到快12點才睡,這麼早就落腳卻還是睡的如此之晚,我們的拖遝也真的是沒誰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